中新網四川新聞4月19日電 (記者 劉忠俊)記者19日從成都市住建局獲悉,該局牽頭制定了《成都市中心城區2021年公共停車場建設方案》(下稱:《方案》),2021年成都中心城區將建公共停車場33個,提供使用停車泊位不低于14328個,進一步緩解中心城區交通擁堵、公共停車擁擠問題。
近年來,隨著城市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家庭出行交通工具擁用量呈增長趨勢,成都市交通、交管、規劃等部門調查分析,該市中心城區機動車數量快速增長帶來的停車需求與停車泊位資源緊缺矛盾仍然突出。
成都市住建局公建處表示,為提升城市通勤效率,提高居民出行生活品質,解決城市停車難問題,成都市須加快推進公共停車場建設。通過新建、改建等方式科學增加公共停車泊位供給,緩解交通密集區域停車難問題,構建出行更加便捷舒適的“通勤圈”。
據了解,《方案》明確2021年成都市將有效增加城市機動車停放泊位供給,通過智能停車綜合管理平臺建設,構建“成都停車”客戶端,將停車與人工智能、5G、物聯網、大數據、智慧社區和城市等熱點技術及應用領域融合,壯大“停車+互聯網”產業,創建智慧停車場景應用,實現“共建共享”。
根據《方案》,2021年成都中心城區將建設公共停車場33個。其中,新建智慧停車場17個,續建、改(擴)建16個,提供使用停車泊位不低于14328個。主城區“5+2區域”建設17個公共停車場,提供使用停車泊位不低于6804個,鋪設停車泊位充電樁率不低于20%,預埋充電設施接口率100%。
同時,對設施設備落后停車場進行改造升級,引導建設和運營單位投入停車新科技應用,將數據接入智慧停車管理信息系統,促進停車資源整合利用,推進普通停車場向智慧停車場轉變,實現既有停車場項目“提檔升級”。逐步對機關、學校、醫院、企事業單位停車場注入“智慧”元素,盤活各類閑空停車泊位資源,為市民對停車需求提供增量空間。具體而言,就是結合城市有機更新項目,以片區(社區)為單位,重點培育建成錦江東光片區、攀成鋼片區為代表的不少于14個片區中具備“互聯網+停車+充電”一體化服務智慧停車場項目。
此外,《方案》還明確,成都將充分利用城市剩余空間,公園綠地、小游園微綠地,可用于停車泊位建設的城市土地“邊角余料”,拓展地下空間利用,推動中心城區林蔭停車場建設,改建“裸露”停車場。在停車需求量較大區域,可在供地面積不超過500平方米的中心地段,探索建設地面或地下小型立體停車樓(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