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人覺得現在的房價不高嗎?還真的有,而且還是專家。北師大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董藩曾經在一次訪談中公開討論房價,其主要的說法是,現如今我國的房價并不算高,如果百姓覺得買房困難,可能是自身的問題。
此話題一出引起了不少的熱議,董藩作為房地產專家,其可能是從宏觀經濟的角度出發,可是對于百姓來說,房價確實有些“高不可攀”。好在近兩年,國家對于房地產市場的“調整”力度正在不斷加大。
除了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以外,還有針對房企、銀行等多項措施,對于房地產市場能夠起到“改善”的作用。不過說起來,“房住不炒”已經提出多年,而“三條紅線”等措施也實施有一段日子了,可房價卻還是“不盡人意”。
房價還不高?看看房價收入比
說實話,要對比現如今的房價究竟高不高,僅看房價是沒用的,我們可以通過數據,來計算一下房價收入比: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第一季度,我國住房銷售總面積、銷售總額分別為36007萬平方米、38378億元,據悉,這兩個數據與2020年同期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而由這個數據來計算得知第一季度的住房均價約為10658.4萬元/平方米。
而第一季度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13120元。同時,據住建部的公開表示,到2020年我國城鎮人均住宅面積達到了39平米。有了這些數據,根據房價收入比公式計算得知,我國房價收入比約為31.6。
這意味著什么?就是說在我國想買一套房,可能要為此工作31年后,才能攢夠錢買房子,說起來這個房價真的算是比較高的了。這時候問題就來了,房地產此刻似乎進入了“寒冬期”,國家調控之下,房價為何還遲遲不下降?
房產稅對房價有影響
我國著名經濟學家黃奇帆曾經對房價問題有過公開回應,其表示,房產稅會對房價造成一定的影響。換句話說,出臺房產稅可能會讓房價下降。那么究竟房產稅有什么作用?為什么會對房價造成影響呢?
提起房產稅,想必許多人都是持反對意見的,因為絕大多數人理解的房產稅就是,只要買了第二套房,每年都要交一筆巨額“稅款”,這就是房產稅。其實并不是,根據現行試點的兩個城市可以看到,房產稅的征收并沒有那么“隨便”。
拿上海的房產稅政策舉例,繳稅的“條件”也不少,前提是本地居民的第二套房,其次還要看家庭人均住房面積,最后還有“免征稅面積”等等。所以說,想繳納房產稅也沒那么容易,黃奇帆曾經表示:房產稅出臺跟90%的居民“沒關系”。
那么房產稅是通過什么來“影響”房價的呢?針對我國的現狀,買房成為了一種抵抗通脹的方式,而房子也成了一種“升值資產”,所以說我國才會出現“炒房”的現狀。而房產稅一旦出臺,“炒房”的行為將會大大減少。
同時,房產稅出臺可以增加當地財政收入,這樣一來,對于土地的“依賴”就會“解除”,如此一來,土地出讓價格降低,房價自然也會降低。從這兩方面來講,假如全國統一實施房產稅,房價真的有可能會下降。
不過,房價是跟經濟“掛鉤”的,有專家曾表示:不能一味追求房價的下降,因為房價如果真的大幅度下跌反而有可能是“壞事”,這是為什么呢?
房價下降反而是“壞事”?
想一想房價居高不下的時候,我國有多少人是通過貸款買房的,而此刻又有多少家庭正背負著高額房貸。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背負房貸的人已經接近4億人了。房價一旦突然下跌,貸款可能會比房子總價還要高出好幾倍。
這樣一來,銀行可能會出現大批量的“壞賬”,畢竟現如今貸款比房子“貴”多了,最能“止損”的方法就是“放棄”房產。大量這樣的情況出現,銀行也沒辦法,即便是收房,房子價值也不如借出去的現金高。
而且,銀行手中沒有現金反而有大量房產,這并不是一件好事。而這影響的將是我國整體的銀行業機構,要知道,銀行算得上是金融行業的“支柱”,一旦發生問題,即便是不懂經濟學的人也明白后果很嚴重,甚至有可能會產生金融“危機”。
所以說,房價要想大幅度下降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是在小幅度內下降還是很有希望的。雖然目前房價還是很高,但是對比前些年的房價增速,已經開始“下降”,而目前的房價也是趨于“平穩”的狀態。
雖然沒有下降,但是也不會再“野蠻生長”了,畢竟房地產市場是一個大市場,跟我國的整體經濟有關系,所以也不能“一刀切”,就像上文說的,房價大幅下降后果十分嚴重。因此,“緩緩治去”的方式才是最有效果,也是對經濟影響最小的。
所以大家不用太過“擔心”,未來房價不會大幅上漲了,而且我們的收入水平肯定會越來越高,也許到了幾年后,買房就不再是百姓心中的“難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