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父母面對叛逆小孩就沒有辦法了嗎?
小秋今年12歲,其實相對來說,她還算是一個比較乖巧的孩子。只是,對于小秋,其實父母也是會有抱怨的,認為在女兒身上啥都好,就是長著一張喜歡反駁的嘴。
有時候,小秋的父母只是比較在意成績,因為小秋的成績不太穩定,有時候可以拿到班級前十,可是,也有掉到班級倒數的境界。
父母有時候面對這樣的成績,未免會大怒:”你怎么考那么差啊!”對于父母的直言,孩子卻回應狠話:”這是我的考試,我考得怎樣跟你們無關!你們別管我!”當小秋的父母聽到這樣的話之后,又惱火又無奈,怎么孩子這么無理?
相信父母會困惑,明明就是為了孩子好,孩子卻不領情還跟自己唱反調,還說出這樣的話來氣自己。如果孩子內心如果受到父母的指責,他們自然會出現一種反抗心理。
其實,孩子在叛逆期說出這樣的話,簡直是不能在平常了。也許家長沒有想到這個層面,這可能是海格力斯效應在作祟。
海格力斯效應,具體指什么?
其實,就是一種彈簧式的反抗行為,從表現上看來,如果家長希望孩子去做這件事情,孩子就會反抗去做,就像彈簧一樣,你拉得越緊,自己就會越難受。
那么,海格力斯效應的出現,跟孩子的教育可以扯上什么關系?
1、強迫孩子
很多父母都會對孩子有一種行為,就是不斷地把自己的思想強加在孩子身上,希望把自己兒時沒有完成的目標,在孩子身上可以得以實現。正是因為家長這樣的方式,才會導致孩子更加叛逆,他們不希望自己被父母掌控。
2、在乎面子
父母總會以孩子的優異來炫耀,作為自己虛榮的工具,希望孩子可以成為人中之龍。可是,在乎面子僅僅只是家長的想法,而對于孩子來說,他們在乎的可能是自己的意愿和快樂。家長越是對他們太大的期望,孩子就會覺得倍感壓力,用叛逆來反抗自己的內心想法。
面對孩子叛逆的一面,家長如何做才是正確的?
1、接受孩子的叛逆
回想父母的童年,其實大家都會有過叛逆的時候。作為家長,不應該用叛逆來衡量孩子的能力,如果孩子出現一些搗蛋行為的時候,應該去接受它。
我們要用正常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叛逆行為,用正常的角度去體會孩子的內心,孩子才會覺得被尊重,叛逆的行為自然就會減少。
2、深層了解孩子
有時候,父母應該反思自己了解孩子嗎?更多是家長只是了解孩子的片面,而非全部。對于孩子叛逆的行為,只會認為孩子不乖,而沒有深入去了解孩子內心。除了跟孩子多溝通之外,作為父母應該多看一些書,來了解孩子的心理
3、多跟孩子互動
與其給予孩子做事的壓力,不如跟孩子多一些互動,想讓孩子多投入學習,可以跟孩子約定,如果孩子可以達到家長的目的,那么,家長將會對他們做出獎勵。或者,家長可以對孩子設規矩,如果孩子能夠守規矩,可以賜予孩子一個愿望等等。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14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