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啦,假期再加把勁兒,中考就很主動了。”我說,想起這學期剛開學的時候,她還一愁莫展,感覺孩子成績離他的目標高中遙不可及,現在卻近在眼前了。
怎么做到的?
我建議她停掉所有的補習班,改為1對1輔導,當然過程也不容易。
學霸我經常聽說,學霸君以前還真不知道。這兩天被他倒閉的消息和公開道歉信刷了屏,才知道原來學霸君早就這么火啦!
按理說1對1應該很有市場啊,何以致死?
現在教師面臨的局面
因為相對熟悉一些,我就拿孩子班上的情況來舉例。
班上有孩子上小學前英文已經可以流利的聽說讀寫,數學也早就開始上奧數課了!而有的孩子卻連ABCD是什么東東都不知道!數學連題都讀不懂!語文更是天上地下,三、四年級,前排的孩子經典名著是信手拈來,后排的卻連閱讀習慣都沒養成,偶爾看書還是繪本、動漫!
這是四十人的班,有的學校一個班多達五、六十人,你是老師,就說說你準備怎么上課吧?
對于前排和后排的孩子,老師上課真的很難都顧及到。拿作業來說,如果太多,對于前排的孩子,完全是浪費精力。對于后排的孩子,則又是一個巨大的負擔。
好在孩子老師很清楚這種情況,所以孩子每天的作業很少,甚至可以說是極少,兩天半的周末作業要不了1小時。留下時間和主動權給孩子和家長。
補習班的情況
補習班相對好一些,相比學校,他們自主性更強,也更靈活,可以自由分班、換班。
開學很多補習班都有分班測試,我很懷疑這個分班測試的效果。有一定的作用,但大多數還是流于形式。
分班的標準就是分數。同為80分,有的孩子是計算出錯,有的孩子是基礎不牢,還有的就是不會等等,你把他們全弄在一個班上課能解決問題嗎?
即使是小班授課,孩子的差異性還是很大,老師很難跟每個孩子充分互動,效果自然大打折扣,難以高效的解決孩子面對的問題。
我知道一個機構的頂級競賽班,30多個孩子,最終能夠入選的也就5個左右,你是機構的老師,你怎么上課?你要出競賽成績,那么你講課針對的只能是前幾名,其他孩子就拖著跑唄。
你想想其他陪跑的孩子有多辛苦!
孩子的學習或者補習需要針對他的具體情況才可以發揮最好的效果,但強調個性天生又跟集體大班授課沖突,怎么辦?
1對1輔導可以完美的解決這些問題
最好的辦法就是1對1,針對不同的孩子進行個性化的輔導(不是1對1網課,這個本質還是大班教學)。
前面同學家的大寶就是聽了我的建議給孩子找老師做1對1的輔導,立竿見影。
我家孩子雖然從未上過補習班,但是每個周末,我都會花時間把孩子的作業仔細翻一遍,看看有沒有什么錯誤(或者涂改過的地方)或者其它問題。仔細思考這些問題背后的真正原因,是基本概念不清楚,還是理解力不夠,還是馬虎,心理因素等等。
再跟他一起,各科都梳理一下。在這個過程中,我會結合前面的思考,針對孩子的情況,該補充的補充,該總結的總結,該延伸的延伸。因為是孩子剛上完的課程,還是熱的,所以梳理效率會極高,每門課一般不會超過一節課(40分鐘)。同時我會把他學的知識向上下、左右拓展,引導他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每次效果非常好,孩子也樂意聽。
我印象深的以前有一次多位數乘法計算,幾道題錯的完全莫名其妙,我仔細分析了半天才發現他最后一步在應該用加法匯總的時候部分數又混用了乘法。這個錯誤我分析后認為不是計算能力的問題,只提醒他下次仔細,并沒有一看到計算錯誤就要求他加強計算訓練,從而減輕了他的負擔。
仔細想想,我這就是標準的1對1輔導!
說到底1對1就是通過對孩子進行綜合測試、分析、研究和診斷,根據自己期望的目標與要求,量身定制輔導,幫助孩子釋放潛能,突破限制,不斷的自我成長、自我實現和自我超越。
如果你看到的1對1輔導還是按統一的模式,統一的課件來授課,那基本沒有意義,不過只是形式上一個老師教一個孩子而已。1對1的核心精華,就在于因人施教,因人施策。
真正做好1對1并不容易!
1對1中的問題
首先費用高
便宜的一次課兩小時下來也得四、五百,貴一些的就上千了,幾門課下來一般家庭真承受不起。
當然貴有貴的原因,1對1輔導想要有效率,要達到效果,必要前提是老師要花大量的時間來做準備工作,除了精心備課,還需要實時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而且同一時間老師只輔導你一個,各項成本也就相應增大。再者對輔導老師的要求也更高,不能完全按標準課件講,需要隨時根據孩子的情況實時調整。
其次找到合適的老師很困難
一是對老師的專業技能要求高,二是老師同時需要下精力快速準確的熟悉孩子情況,孩子的優勢和劣勢,優點和缺點甚至性格等等都要一清二楚。只有做到這些,講課的時候才有針對性,才可以平緩學習難度曲線,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達到預期目的。
怎么評估老師是否合適
我那孩子同學的家長,我的建議很簡單,跟孩子統一思想后,自己去跟老師交流,相互了解,相互評估,然后再讓孩子試聽,如果一節課下來,孩子沒有豁然開朗、醍醐灌頂、頓悟的感覺,那基本上這個老師不適合他,迅速換人,初中三年級的孩子時間耽誤不起,但也反反復復換了幾次老師。
1對1這么好用,學霸君居然還倒閉了,我也服了他。
還是過于偏重網課,而沒注重孩子特性
這些問題有解嗎?
還真有!
現在已經是大數據時代,只要數據足夠,行為分析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把孩子的各種學習數據納入系統,系統就可以根據模式做評估,然后匹配到適合的老師。
是不是感覺很熟悉?這就是頭條的核心競爭力——推薦模式。
目前字節跳動已經殺入了教育行業,我估計很快,這種匹配機制就會出來,從而推動1對1的普及。
我更關心這種模式普及后對孩子的影響
一是教育會出現極大的分化
我說的這個1對1不是平常大家上的網課,而是基于大數據分析評估,對孩子、老師都做的精準匹配。
更多的孩子可以更容易的獲得更高效的輔導,直接結果就是有一部分孩子,特別是那些由于施教不得法而導致學習不好的孩子會直接出現質的提升。
就像鋼鐵俠一樣,憑借高科技,一個血肉之軀一樣可以C位躋身于復仇者聯盟。
不借助這個外力的孩子們會面臨更大的壓力。
二是只靠刻苦的孩子,可能會吃虧
特別是那些聽話的,只顧刷題的缺乏思考能力的孩子可能更容易吃虧。本來他們靠刻苦可以領先一步,但一部分不如他們刻苦的孩子會通過針對性的1對1輔導超越他們。
學習就是逆水行舟,能夠逆襲的從來都是認真玩、真會玩的孩子,掉下來的往往是聽話刻苦不懂變通的孩子。
怎么辦?
積極面對,擁抱變化
1對1如果普及,對于每個孩子來講,學習都可以輕易變成一件輕松而有趣的事情,知識性的東西獲得和學習都將變得更簡單。
那么最終決定孩子間差距的,就不是知識性的東西,而是老師教不了的那些基本素質,如上進心,好奇心,毅力,理解能力等等非知識性的東西。
搞半天我們又轉回來了!
根本在于平時要更注重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孩子的基本素質,而不是一味的把孩子往補習班、作業坑里推。
學而不思的結果肯定是迷茫、疲憊而無所得。
上幼兒園的時候,有一陣子,孩子班上不斷的換老師,家長們很有意見,甚至有人直接去找園長理論。
頻繁換老師肯定讓孩子有些不適應,但讓還在上幼兒園的孩子感受一下,多接觸不同的老師也沒有什么壞處,相對小學、中學來講成本也最小。我們首先要做的不是找園長,而是積極的引導孩子正確的看待這個問題,教他如何適應新老師,適應變化。
果不其然,孩子四年級的時候,因為老師要休產假,不巧幾個老師撞在一起了,人手緊張。結果不光課程被打亂,同一門課是幾個老師穿插著給孩子上!家長群炸了鍋我才知道,一問孩子,孩子居然說沒有感覺,老師們都很好,對他絲毫沒有影響。
現在回想起來,應該是平時教他積極面對、適應變化產生了效果。
所以很多時候,做父母的要看遠一點兒。
寫在最后
從教育及教育培訓產業化的發展趨勢來說,隨著人們對學習、教育、培訓越來越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需求,統一化和集中式的班級式學校教育正面臨越來越多的問題。我們越來越多地希望學習能夠在各種時間、各種場合,以各種方式進行,所以有針對性的量身訂制的一對一輔導會越來越普及,但最終決定孩子能否勝出的仍然是核心基本素質。
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我們做父母的更要注重對孩子核心能力的培養,而不是一味的知識性的灌輸,否則自己和孩子最終都會吃力不討好。
父母才是孩子終極的最好的1對1輔導老師!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15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