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期末考試焦慮的母親
期中考試以后,我就經常被蘭蘭媽媽騷擾,隨著期末考試一天天的臨近,她更上一層樓:“你快和我說說孩子的情況該咋辦?今天上課因為不好好寫作業,又被老師罰了!昨天那個題不會,把我氣得呀,我讓她做,她不做,后面揍了一頓,結果……我現在胸口還疼?”
每次蘭蘭媽媽和我說這個,我也覺得她太焦慮了,焦慮的火都快把我燒著,更何況是孩子呢!
昨天她說:“孩子為啥一點都不著急呢?也一點都不自覺呢?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咋那么大呢?”
原來,她看到了前幾天一篇網絡報道:甘肅的腦癱小伙唐現功順利的考上蘭大的研究生,覺得不可思議,所有拿出來和我分析。

唐現功的成功,到底是什么值得家長學習的
仔細看了采訪視頻,我們會發現盡管這個小伙子語言不便,行動不便,但是非常的專注,也非常的感想,他給自己的規劃是:“我未來還打算讀博,準備做研究……”
這是一個剛剛獲悉考研成功的小伙子,已經想到了未來。
他和蘭蘭的最大區別就是:“我想學,我想要,所以我要努力……”
所以在考研最后兩個月,得知保送無望,中科院沒辦法上的時候,他開始積極的聯系導師,積極的備考,每天學習10個小時以上,非常的自律。
當然,他也表示,讀研的想法是早就有了,而不是一時興起。
主動和被動的人生是截然不同的。也許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可以打,罵各種威逼利誘,但是這些辦法終究是會喪失效果的。
如果孩子終究都處于被動的學習的狀態,那么隨著孩子的成長,家長會越來越覺得無力,甚至力不從心,孩子也最終不會實現自己的想法!
我們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同樣的,我們也不能通過催促、逼迫的方式去讓一個孩子變得主動和足夠的優秀,這樣催眠式的教育只會讓孩子越來越“裝睡”,那么這個是非常可怕的。

那么該怎樣才能夠讓孩子從“被動”變“主動”呢?
1. 家長要學會劃定界限,放棄控制,尊重孩子的決定
蘭蘭媽媽的焦慮和和孩子的沖突根源是:孩子不按照她預設的路線走,她覺得特別沒有安全感。特別是結果不理想的時候,家長更是焦慮升級。
媽媽覺得冷,要求孩子必須穿一件特別厚的外套,且帶上帽子,可是孩子覺得那件衣服太熱,像一件薄的,媽媽不行,母子大戰。
孩子做作業的時候,想先寫語文,再做數學,可是媽媽覺得數學她不會,必須先寫……
各種干涉和控制下,孩子覺得自己是木偶,但是不敢,逮著機會就反抗。反正是我給你完成作業,而不是我的作業。
如果不在一些問題上劃清界限,媽媽不嘗試放手的話,那么很難有結果的。
2. 給孩子做清晰的學業規劃,讓孩子真正的自我去承擔
要孩子主動學習其實不難,那么就是要讓孩子明白自己為什么學,學習到底可以實現什么,換而言之就是真正的意識到我學習是為了實現我自己的夢想的,那是我自己的事情。
我們非常喜歡蔡志忠的漫畫,通過漫畫的方式把經典闡釋的淋漓盡致。我們看到他的成就,可是能夠有如此成就最大的根源是他知道自己要什么,終將要去哪里。
四歲的蔡志忠躲在桌子底下,想了好幾天,終于想清楚了這個問題,于是一路求學和努力,終于取得巨大的成就。
可是我們很多孩子,不知道上學時為啥,總覺得大家都這樣啊,媽媽拼命地逼我考高分,我不知道為什么?上了很多年的學,依舊是空心人一般。
所以孩子上了小學,十歲以后一定要讓孩子做一 個清晰的學業規劃,讓孩子明白自己學習將去往哪里,為什么,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孩子從內在主動學習。
當然,在這個之前也可以,但是一二年級的時候孩子可能不成熟,不穩定,孩子學習主動性的話越早激發越好,孩子越主動,家長越省心!

切記:家長不要太功利,強加自己的意志給孩子。這個事情可以找專業的學業規劃師來幫助孩子做規劃,
總之:當孩子從內在發出“我要學習”的想法之后,那么結果也就不一樣了,結果自然也是不一樣的!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19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