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撓撓頭不好意思地說:“我怕遲到么,遲到了要接受老師的懲罰!”
“那你覺得上學是你自己的事情還是大人的事情呢?”我問。
“當然是我自己的事情!”
“那以前呢?”我又問。
兒子咬咬嘴唇說:“以前總覺得是你們的事情,而且每天早上你們叫我?guī)妆椋铱偸遣幌肫鸫玻銈兇呶遥疫€覺得不耐煩!”
聽完孩子的話,我激動的心情難以自抑。自從上小學以來,我想盡辦法千方百計讓孩子主動起床,但都以失敗而告終,最后我運用結(jié)果體驗法,把起床這件事交給他掌控。事情反而有所轉(zhuǎn)機。
上個周末的晚上我對兒子說:“明天早上起床,我只叫你一遍,如果你不起床,你想睡到幾點就睡到幾點,等你睡夠了,我再送你去學校。”
結(jié)果兒子完全沒把我的話放在心上。周一早上,我叫他起床,兒子還是跟往常一樣瞇著眼睛說:“我再睡一會兒。”接著又倒在床上呼呼大睡。看到這一幕,我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然后去廚房做早餐,等早餐做好了,我看兒子還沒有起來,就借故去問他:“手抓餅是番茄醬和沙拉醬,你都要嗎?”
兒子閉著眼睛點頭,完全無視我的間接提醒。見此情景,我心里明白,今天上學肯定是要遲到的。我于是坐在沙發(fā)上給班主任編了一條信息并發(fā)了出去:“*老師,***今天早上我叫他一次沒有起床他繼續(xù)睡覺,遲到了您該怎么懲罰就怎么懲罰。”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老公起床了,看到我還坐在沙發(fā)上有些吃驚地問:“我以為你們已經(jīng)走了呢,兒子怎么還在睡覺?”
我淡定地說:“著啥急,上學是他自己的事情,皇帝不急太監(jiān)急,讓他睡夠了再去,遲到了大不了罰站一天(他那天遲到確實是站了一天),也沒有啥。”
兒子可能迷迷糊糊聽到我們對話,立馬從床上爬起來,一看時間已經(jīng)八點多了,迅速穿好衣服,沒洗臉,沒刷牙,也顧不上吃早餐,背起書包就奔出家門。坐在車里后,就一邊擦眼淚,一邊催促我:“媽媽,你能不能快點開呀!”
我故意把車開得很慢,不急不忙地說:“車開快了是很危險的,就算開快點也還是要遲到的。”
接著我又對他說:“你8:50到校,從家走到停車的地方要5分鐘,路上開車要30分鐘,下車到教室要5分鐘,你算算這總共要多長時間?”
“要40分鐘!”
“對呀,如果我們8:00從家里出發(fā),那么你到教室的時間就是8:40。可你偏偏要睡到八點多才起床?”
到了學校門口,兒子急忙背著沉重的書包飛快奔跑。下午放學接到兒子時,我問:“說說今天遲到是啥感覺?”
“站著上課,好多同學都看著我,連最好的同學都看著我笑,而且今天的家庭作業(yè)要比平常多兩倍。”兒子有些懊惱地說,“放學時候,班主任還對我說,以后早上起床,你媽只叫你一遍,如果下次遲到了,就不是今天這個結(jié)果。老師怎么知道你只叫我了一遍,老師是個神啊?”
我忽略他的問題轉(zhuǎn)而問道:“今天沒吃早餐,還在學校罰站了一天,你有沒有恨媽媽?”
“沒有,因為早上你已經(jīng)叫我了,是我自己還在床上睡覺的。媽媽,你每天早上什么時候起床呀?”
聽到他這個問題,我心里偷偷地笑了,趕緊故作鎮(zhèn)靜地回答:“6:30呀!”
兒子若有所思地說:“那我也6:30起床,我們8:00從家里出發(fā)去上學,那還有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呢,起床后我可以看看書,學學英語,或者練練毛筆字,這樣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我還以為兒子只是說說而已,沒想到的是,自此以后,兒子說到做到,每天早上只要聽到我起床的聲音,他就馬上起床,根本不用我再叫他。
突然之間感覺整個人輕松了許多,早上家里也沒有了烏煙瘴氣,也不會因為催促他上學搞的雞飛狗跳,整個早晨一片和諧。該做飯的做飯,該學習的學習,真的感覺好溫馨啊!
曾經(jīng)困擾我的事,就這樣輕松解決了,而且是那么徹底,孩子也沒有任何抱怨。真的出乎我的意料。
曾看到過這么一句話,教育孩子就是和自己內(nèi)心的博弈。這種博弈就是和自己的內(nèi)心在斗爭,在任何時候誰生氣誰激動,誰就是輸家。所以當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候,父母非常著急所以是輸家,這樣父母就會受制于孩子。
關(guān)于孩子起床這件事,我們總看到很多父母著急,而孩子不著急。根本原因是父母太焦慮了,看到孩子根本沒有把學習放在心上,每天磨磨蹭蹭地起床,我們就氣不打一處來。
起床到底是孩子的事,還是父母的事?為什么原本是孩子的事,最后卻變成了父母的事?怎樣讓孩子由被動變主動呢?
當我思考這幾個問題后,我才發(fā)現(xiàn)原因是父母沒有分清有些事情是需要孩子去承擔,而父母替他們做了,孩子自然就覺得這不是自己的事情。
所以智慧的父母在于把孩子早上上學這件事兒變成孩子的事,讓他們自己去掌控。
掌控感是一種通過經(jīng)歷而內(nèi)化的體驗。要獲得掌控感,必須完整經(jīng)歷失敗、心情抑郁、不斷嘗試直到成功。換句話說:我們無法通過保護孩子,或控制環(huán)境,將孩子的人生快進。
要知道每一個人都不喜歡被別人掌控,他被別人掌控后內(nèi)心既感到惶恐,又十分抵觸,但年幼的他們并不能用語言準確表達自己的無奈,所以,他們就理所當然地把這件事歸為父母的事。所以,父母一遍又一遍地催他,他覺得理所當然,甚至會埋怨父母沒做好。
當一個孩子能掌控自己的行為時,那么他就會感到安心,就會覺得未來可期,就會按計劃行事,當一切都按照他的計劃前進時,他的控制欲就會越來越強,一切都會變得主動。
所以,我就用結(jié)果體驗法讓孩子吸取經(jīng)驗教訓,讓他真正明白起床上學是自己的事,讓他學會掌握這件事。所以,孩子主動起床了。那么父母如何讓孩子主動起床呢?
父母要敢于放手
雖然無數(shù)父母都知道孩子起床上學這件事是孩子自己的事,但他們卻做不到真正的放手,總是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地催孩子起床。嘴上說了無數(shù)遍讓孩子自己起床,卻沒有一次真正讓孩子自己起床。正是父母包辦,不敢真正放手,讓孩子在父母的包辦中喪失了掌控感,失去了主動性,所以,孩子天天起床都像打架一般。
我正是那天早上的勇敢放手,才讓孩子體驗到了受挫的機會,才讓他意識到遲到是一件很丟臉的事。當然,這需要父母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自尊心,當他的自尊心與羞恥心同步發(fā)展時,他就不會做讓自己蒙羞的事。
孩子的事情讓他自己說了算
我每次帶兒子買東西的時候,都是讓他自己做選擇。比如,買鞋子,我會讓他挑選喜歡的款式和顏色,哪怕我并不看好,但只要他喜歡,我都會給他買,在孩子的心里他會感覺到:我能自己說了算。
當人明顯地感覺到自己可以掌控人生的時候,就會充滿樂趣,對生活更加樂觀,也能夠感受到更多的快樂,如果感覺對自己的人生失去了掌控能力,就會變得非常悲觀、喪失自信,并且失去人生的大部分快樂。
掌控感是一種對于生命的總體感覺。擁有掌控感的孩子,感覺自己對生活和行動擁有話語權(quán),不僅能夠依據(jù)自己的內(nèi)心做出選擇,也有能力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孩子能夠意識到,自己才是生活的主人。
作者簡介:冬自麻麻,全職寶媽,喜歡看書、寫作、美食,在育兒的道路上始終抱著一顆學習心,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做到高效率陪伴,生活很簡單,把簡單的生活過得如詩一般。
龍春華,筆名綠子靜,6歲孩子媽媽,親子暢銷書作家,龍春華親子實踐課堂創(chuàng)始人。著有《嬰幼兒行為心理學》、《孩子,你是最好的自己》、《行為心理學 : 瞬 間讀懂他人小動作背后隱藏的秘密》(已出版繁體,銷量達20萬冊)、《再苦也要笑一笑》(出版第四版)等十余部作品。目前正專注 創(chuàng)作家教與童書作品,從內(nèi)到外地發(fā)揮媽媽養(yǎng)孩子的價值!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0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