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網癮已引起了整個社會的足夠重視,然而隨著網絡的普及,有些孩子沉迷于網絡不能自拔,通宵達旦地玩電腦游戲,因為上網耽誤正常的生活,已經不再是青少年的“專利”,某些成年人也紛紛“中招”,耽誤工作學習。
美國加州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稱,超過八分之一的美國成人上網成癮,短時間內不上網便會失魂落魄。
報告指出,“網絡中毒”的人群占有如此大的比重,已成為危害公眾身心健康的一大社會痼疾。實際上,在歐美諸國,成年人上網成癮的問題遠比未成年人嚴重。
一對年輕夫妻癡迷網絡游戲,疏于照顧女兒,導致半歲的女兒活活餓死!這個悲劇使我們看到了成年人沉迷于網絡游戲的可怕,己引起全社會的警惕。
50歲的葉女士最近也為成人“網癮”而心煩。兒子小華今年26歲,雖已畢業3年,卻閉門不出,沉迷于電腦游戲。
作為母親,葉女士恨鐵不成鋼,覺得兒子太不像話,但之前為幫兒子戒網癮,想了很多辦法都沒用。葉女士非常痛心、無助,只好過來尋求心理咨詢的幫助,希望能夠拉兒子一把。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兒子的網癮也不是一天煉成的。葉女士說,小華本來是個乖巧聽話的孩子,學習優秀,并以不錯的成績考上大學,全家人為此非常開心。
上了大學,父母便給他配了一臺筆記本電腦。原以為買臺電腦可以幫助兒子學習,哪知這時兒子卻開始迷上網游。
而葉女士在兒子大三放寒假時,才發現兒子沉迷網游。當時兒子臉色有些慘白,身體瘦骨嶙峋,變得更加沉默寡言。
看到他這個模樣,作為母親的葉女士心痛得差點哭了。她立即到廚房,準備了一頓豐盛的晚餐給兒子補充營養。
后來,葉女士發現兒子每晚都在打游戲,睡得很晚,甚至通宵不睡。后來,她和丈夫一起給兒子做了一次溝通和交流,但兒子變得沉默寡言,只說不需要他們管,他自有分寸。但整個寒假下來,兒子對網絡游戲的迷戀沒有一絲減弱。
好不容易挨到大學畢業,葉女士通過熟人推薦,給兒子找了一份企業的工作。原以為,兒子能夠在企業中好好鍛煉,轉移注意力,消除網癮。但事與愿違,兒子在該公司干了不到半年便被辭退。原因很簡單,就是兒子因沉迷網游,經常遲到或請假,工作效率低下!
隨后,葉女士陸續給兒子找了好幾份工作,但每一份工作都做不長,且每次都是被辭退!后來,兒子再也不愿意去上班了。
老師解讀
兒子沉迷網絡多年,嚴重影響學習和工作,更拖累家庭。
父母操碎了心,用盡了方法幫助孩子戒除網癮,均無成效,深感無奈、疲憊,對兒子深感失望,不知道如何幫助其擺脫困擾,盡早回歸正常的生活。
有數據表明,大學生學業中斷,80%以上與網絡成癮有關;網絡成癮是成年人工作質量和效率下降的重要原因。
到底是什么原因,讓那么多人成天泡在網上不愿離開呢?
表面上看,有網癮者是主動上網去找快樂,實際上卻是被動地在逃避,逃避學習、工作和生活上的壓力和痛苦,通過這種依附來麻醉自己。
網絡成癮,是為了獲得一種自我心理上的滿足。他們的思維、情感和行為被上網控制,時間不斷增加,甚至為了上網可以拋開一切事情。不上網的時候則會出現煩躁不安、全身難受等癥狀。情況嚴重者,不僅影響身體健康,而且變得精神恍惚、焦慮暴躁、孤獨壓抑,甚至性格扭曲。
在初一、高一和大一這三個階段,孩子的學習、生活環境有了很大的改變,容易出現適應不良,容易以逃避現實的方式去面對。
家長往往沒有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和心理需求。
很多孩子都是初一、高一和大一開始網絡成癮,等到初二、高二和大二成績下降了,家長才意識到孩子的網絡成癮問題。
當然,網絡成癮不是某個年齡階段的問題。很多成年人也迷上網絡。
有些家長對孩子心理關注過少,只顧生活和學習,常常管教過嚴,規則和要求過多,這樣常常導致孩子性格內向,不善與人交際,缺乏朋友,生活狹窄,精神貧乏,學習生活一旦出現困難,缺乏有效的應對辦法,只有逃到網上。
有些孩子雖然成績不錯,可是性格內向孤僻,不善于與人交流,在現實社會中容易遭受挫折,沒有辦法去適應現實,導致自我更加封閉,進而不斷地走向個人孤獨世界,從而拒絕與人交往。
有些孩子在學習方面存在一些困難,難以在學業上獲得成就和認可,自信心受挫,父母常常拿成績來跟其他同學比,孩子在現實里找不到自己的價值,只好躲到虛擬的網絡世界里,尋找存在感和掌控感。
有一中學生,因為成績下滑,迷戀網游,父母帶來心理咨詢,通過訪談,該學生每周上網時間總共幾小時,他說自己也不是特別那么喜歡網絡游戲,只是因為成績不理想,達不到父母的要求,想著是否在游戲里讓自己牛一把,以證明自己并不是什么都做不好,都比人家差。
學生內心的這份痛苦,被家長的“成績唯上”的期待所遮蔽,并冠以“沉迷網游,導致成績下滑”論斷,實在令人唏噓。
在這個學生身上,“沉迷網游”不是因,只是果而己,通過咨詢,家長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調整了對學業高度的期待,并根據學習困難的科目和學習內容的量,找了相應老師輔導,孩子被允許按自己的實際情況和節奏學習生活,成績穩住了,也沒“空”沉迷游戲了。
而在成年人中,有幾類人容易中“網癮”,這些人的特征是:
生活空虛,沒有目標,缺少自信和理想的人;
遭遇過不同程度挫折,但不愿意面對,而試圖在網絡中逃避的;
在成長過程中出現過心理問題,但沒有得到很好解決的人;
心智沒有發展起來,難以適應社會,長期這種情況也會導致抑郁癥。
從網絡游戲中,他們得到了個人在現實生活里沒能達成的掌控感、成就感、歸屬感。
過分的沉迷,必然更加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發展現實層面成就,于是對現實生活更加失控和失望,進入一個惡性循環。
如何從心理角度幫助成癮者走出來?
調查顯示,未成年人中有80%以上的人較難擺脫出來,變得孤僻、冷漠、自閉,性格怪異、不與人交往,甚至打罵父母。
成年人雖然成熟并相對富有理性,但如果沒有專業心理醫生來指導、治療的話,一般都需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夠從網絡束縛中走出來,這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
作為心理咨詢師,會針對成癮者現狀,發現問題根源,看清其內心真實的需要,而那部份需要,往往是一個成年人內心住著的一小孩的需求,這個“小孩”無助、無力,常常處于被動應對中,筋疲力盡,只好躲進虛擬世界里,獲得虛擬的存在感,以慰藉在現在生活里的失落。
咨詢師的陪伴、理解,讓成癮者逐步獲得一份可信任、可滋養的真實關系,網癮者的內心沖突和無助無力感得以緩解,也獲得了與真實關系相處的能力,這份體驗和經驗,將可以逐步移植到現實生活里,跟學習、工作、生活建立真實的關系,從而可以走出虛擬的網絡關系。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1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