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什么好說的
我就是不想上學了”
被父母送進精神科診室后
16歲的小劉依然很抗拒
在醫生的安慰與引導下
他終于說出了那段不愿回憶的經歷
“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
我爸媽、我的老師和同學
他們都不信我的…”
16歲內向高中生屢遭室友霸凌
毆打、威脅、還散布謠言
16歲的小劉,一米七五的身高,身材長相也較為出眾,但就是性格比較內向,不善與人溝通,有時候說話也比較耿直,入學時就和同寢室的其他3個同學發生了口角。
“有一天他們三個圍住我,要求我以后在寢室只能最后一個洗澡,如果敢搶先洗或者跟老師告狀,就有我好看的。”
小劉回憶,一開始他也反抗過幾次,但每次不是被打就是半夜被吵醒,根本沒法睡覺,“沒想到他們來真的,變著法弄我,時間長了我實在受不了了,就跟他們在寢室打了一架。”
那次打架,雙方都告訴老師,相互之間有矛盾、相處不了。而小劉也只是提出換寢的要求,礙于面子并沒有說出真相。“他們真是太壞了,為了不讓我換寢,在班里散布謠言,說我的壞話,沒有一個寢室愿意接受我。”事情的最后,雙方“各打五十大板”。
他備受欺凌卻無處宣泄
情緒越來越糟,天天吵著要退學
因為備受欺負而無處宣泄,小劉把壞情緒帶到了學習生活中。
在學校,對個別關心他的同學也表現地很憤怒,在家里,面對只是一味關注成績的家長,爭吵不斷。慢慢地,同學覺得他性格怪異,父母覺得他不學乖、在學校凈惹事,身邊連一個求助的人都沒有。
漸漸地,小劉的厭學情緒越來越重,天天鬧著要退學,覺得讀書沒意思,父母無奈之下只能帶他來到浙大一院精神衛生科咨詢。
“醫生,也沒什么好說的,我就是不想上學了,為了不讓他們擔心,才答應來咨詢的。”起初,小劉依然很抗拒。
但面對醫生,小劉最終吐露了心聲,但一些細節他仍不愿回憶。
“你很不容易,那時若有人體諒你多好”
醫生一句話讓他頓時落淚
“你很不容易,那時候如果有人體諒你該有多好。”醫生的這句話讓小劉這段時間所有的委屈連同淚水瞬間都發泄了出來。
“可以感覺到,室友的霸凌行為已經對他造成了精神上的創傷,他表現出了抑郁情緒、焦慮,甚至從受害者變成了一個攻擊者,讓自己陷入一個死循環。”醫生表示,被霸凌的經歷已經嚴重影響了小劉的社會、生活、學習功能,其實他并不是想退學,而是以此為借口想要逃避。
“我們對他主要是以情緒疏導為主,也通過家長與班主任進行溝通,了解他在學校的表現,發現有些同學認為他性格比較孤僻,但并不是一個壞同學。”
最后,通過學校的協調,小劉換了一個寢室,由于外在環境的變化,霸凌行為的消失,他的學習生活又重新步入了正軌。
校園霸凌現象愈來愈多
有些人是“受虐”和“施虐”的綜合體
霸凌者就其個性而言,大多比較喜歡欺負人、蠻橫,或有較強的控制欲,通過霸凌別人能得到尊重,會使他們更加變本加厲。而有的霸凌者則通過霸凌獲得自我存在感,這類人通常是“受虐”和“施虐”的綜合體,在家庭等大環境中他們存在感很低,也遭受欺負,服從權威,通過學習和模仿,他們會尋找途徑將自己的痛苦轉移到別人身上,以此宣泄釋放或獲得關懷。
而被霸凌者一般性格內向,柔弱、怕事、忍讓,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是別人眼中的“軟柿子”,同時他們生活中往往也有創傷,家庭關系一般,身邊缺乏關心。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2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