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網癮是病,易染難戒。
電腦好玩!游戲機好玩!手機更好玩!!
完全停不下來。。。
“ 網癮患者 ” 可怎么辦?
現在的主流療法是 “ 激進派物理刺激 ”。
再玩,再玩就把你捆了,把機子燒了!
賊他么暴力。。。
還控制不住?
試試電擊療法?
那啥,還記得楊永信么。。。
這特么還要不要命!
顯然,這些方法都暴力得沒人性。
咱就不能舒舒服服地戒個網癮?!
最近,網癮的重災區 —— 手機平臺,終于有了些像樣的新進展。
把手機放進去才會亮的臺燈
一個叫 Klemens Schillinger 的鬼馬奧地利產品設計師,一直在做些解決手機上癮的物件兒。
這不,他整了個特別的臺燈。
放下手機,才能告別黑暗(雖然玩手機黑一點兒也沒事)。
他最近還有個更屌的新作品。
干脆做了個替!代!手!機!
替代手機(Substitute Phone)
嗯,這玩意兒長得跟手機一毛一樣!
在我們玩手機經常觸摸的地方做了一排滾珠。
能模仿滾動、縮放和滑動這些操作。
讓你沒有手機也能感受這些操作的快感。
嗯,指不定就能擺脫手機依賴了~
他說設計靈感來自一個意大利作家兼哲學家翁貝托·艾考(Umberto Eco)的紀錄片。
時代的進步果然還是要哲學來拯救!
片子里,艾考試圖用木棍代替他的煙斗。
木棍不含尼古丁,只是物理刺激,所以替代版手機也可以只提供物理刺激。
既然如此,電腦游戲玩家也有救了~
鼠標里的小滾珠就是一種天然 “ 物理刺激物 ”。
老式滾珠鼠標里的小滾珠
玩電腦時,最先摸的應該就是鼠標。
按照這個邏輯,犯網癮了,就拿這個滾珠搓兩把刺激刺激!
但那些玩游戲機成癮,沉迷按鍵打擊感的人怎么辦?
我再推薦一個治療神器~
小時候玩的套圈機
升級后的套圈機,按鍵打擊感不用說,賊爽。
戒掉電子游戲就靠它了~
可萬一玩套圈機玩上癮了呢。。。
兄弟,套圈也要適可而止啊!
也不是誰都迷戀玩游戲的打擊感。
嗯,也許就只想控制下接觸電子設備的欲望。
這時候就可以用點溫和的手段。。。
V 微笑控制器(V.Smile Joystic)
看著像個游戲機的搖桿控制器,但就是個普通寫字板。
這寫字板發售于巴基斯坦,至于為什么做成遙桿控制器的樣子?
開發商的解釋是,讓你的孩子從小適應游戲操作方式。。。
結果自然是銷量不佳。
Exm?如果把這玩意兒定義成能讓你孩子從小感受游戲搖桿的蹩腳,特么會賣瘋了吧!
但,如果你是個網癮重度患者。。。
我就得祭出殺手锏了!
FC 時代的遠古設備:Power Glove
這個蛋疼的手套控制器 1990 年就在賣了,那時就要 19800 日元。
不算便宜的價格,玩法也就挺高端~
有個手勢控制功能,簡直就是中二少年的裝逼利器!
但它的手勢操作用來玩游戲體驗一點都不友好。。。
對手指彎曲幅度要求非常苛刻,幾乎很難用它控制游戲。
而且你帶著它只能單手操控,玩游戲的快感蕩然無存!
特么一直在翻車。。。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3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