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憑自己本事賺的錢,我愿意捐給誰就捐給誰,不需要經過任何人的同意,中國窮跟我沒有任何關系?!?/span>
你一定想問,何人出此狂言?
說出這般狂妄之言的不是別人,而是一位中國人,還是一位曾經身家上億的中國企業家。
此話一出,他個人遭到外界指責,企業產品被抵制,自己辛辛苦苦打拼近三十載的商業帝國也付之一炬,個人信用全無,生活也全面崩塌。
他就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憑借研發電池而出名,生產稀有鋰電池而致富的鐘馨稼。
從普通打工仔到億萬富翁,再到商業破產,他到底經歷了什么?
放蕩不羈愛自由
1963年,鐘馨稼出生于廣東一個中醫世家。
在那個時代,能夠端上國家的“鐵飯碗”意味著終身無憂,老師、醫生、國企員工成為人們向往的職業。
按照父母的預期,鐘馨稼應該學醫歸來,然后像家里其他人一樣成為一名中醫,過上安穩的生活。
可鐘馨稼似乎從小就對醫學就不感興趣,或者說,他的個性也并不適合學醫。
他骨子里是一種不羈的性格,單調乏味、按部就班的生活并不能吸引他。
相反,他渴望過上那種“無拘無束”“天馬行空”的生活,他想成為一名藝術大師,盡管這在當時的人們看來有點“不務正業”。
即便家人苦口婆心,鐘馨稼還是不顧勸阻,毅然決然地選擇去廣東一個藝術學院讀書。
他想著,畢業后找到一個對口的工作,既可以賺錢養家、又可以實現理想,豈不美哉?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酷,畢業后的他根本找不到工作,一顆不羈的靈魂也只好暫時屈從現實。
彼時的廣東,正經歷改革開放,掀起一股經濟熱,各種工廠應運而生。
鐘馨稼輾轉去了一個電子廠做工人,工作很辛苦,起初,他也為自己當初沒有聽從家里的安排而后悔。
但倔強的鐘馨稼不甘心一輩子就這樣做一個打工仔,他發誓等到有機會,一定要靠自己的本事闖出一番事業。
那時的他估計無論如何也沒想到,到電子廠打工是他工作的起點,也是改變他一生命運的轉折點。
從工人到發明家
住在工廠集體宿舍,白天和機器打交道,晚上和一群平庸的人在一起,鐘馨稼一想到要這樣過一生,心有不甘。
鐘馨稼還是很有頭腦的,工作之余,他非常關注國家時事,或者說他在等待可以擺脫打工命運的機會。
某天,他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消息,全球的石油燃料總有一天會枯竭,必須想辦法研發新能源。
改革開放后工業發展,很多地方都要用到電能,鐘馨稼推測未來電能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
鐘馨稼決定借助電力東風,憑借自己的能力,改變命運。
每天在工廠車間工作,看到電池被生產出來,鐘馨稼心想:“我要是掌握了電池研發制作技術,我也可以開一個電池工廠啊,就不用再給人打工了,就可以自己當老板了”。
“老板夢”的種子在鐘馨稼心里萌發。
他在工作時認真觀看生產流水線,看懂了機器運行制作的流程;還向工廠里的老師傅請教電池制作原理。
當其他工友周末休息時,他到圖書館翻看了一些專業書籍。
功夫不負有心人,動手能力極強的鐘馨稼,很快就弄明白了電池的原理和構造。
得知現在的電池維護起來費勁,經歷了多次失敗之后,他終于研制出了免保鉛酸電池。
這種電池與原本的電池相比,不僅更加穩定,而且電池的維護頻率也降低。
工廠里出現了發明家,鐘馨稼一下子成為了工廠里的大人物。
然而,他看重的可不是這名氣,而是看到自己向著“老板夢”又進了一步。
成為資產上億的“電池大王”
鐘馨稼可不滿足于“發明家”和“老板”的稱呼,對財富的渴望,才是他的終極目標。
懂了電池技術的原理,又親自參與了生產制作工藝,鐘馨稼等待著時機離開工廠,自己闖出一片天地。
終于,機會來了。
家里人聽說他的想法,給他籌集了一部分資金。
1983年,鐘馨稼離開了工廠,憑借家里和自己籌集的資金,開辦了一家小型的電池制作工廠。
俗話說“站在風口,豬都會飛”,不得不說,鐘馨稼當初的確選對了行業。
抓住了時代的脈搏,站在了時代的風口,不到一年,他就賺下了萬貫家財,躋身于億萬富翁的行列之中。
當別人都在為“萬元戶”努力的時候,他已經是身家上億,遠遠地把其他人甩在身后。
鐘馨稼的胃口可不止于此,他看到了電池研發和生產可以創造財富,決定繼續走研發和生產相結合之路。
彼時,國外都在提倡汽車新能源,用電能代替汽油,鐘馨稼內心竊喜“人生中的機遇又來了?!?/p>
1995年,鐘馨稼在珠海建立了專門的生命源電池實驗室。
憑借自己在電池研發方面的天賦,他與國內、國外的研發院校和機構合作,兩年內,就研究出世界上第一個生命源鋰電池、世界上第一個動力型鋰離子可充電電池。
后來,鐘馨稼的鋰電池被運用在汽車上,改變了我國在電池領域落后世界的現狀。
在鐘馨稼的前途規劃里,他的商業帝國可不只如此。
1998年,鐘馨稼又成立了雷天綠色電動源有限公司,專門生產生命源鋰離子動力源電池。
短短的十幾年間,鐘馨稼累積了大量財富,讓其他人望塵莫及。
捐款引發爭議
2001年,國家授予他“國寶級電池發明家”榮譽稱號。
獲得國家的認可和信賴,意味著鐘馨稼在電池研發領域成為具備實力的大咖,很多人沖著口碑和能力來與他合作。
他也把自己的商業布局從國內擴張到國外,在世界26個國家都有著電池發明的相關專利,他成為名副其實的“電池大王”。
產品暢銷全球,年銷售額達到驚人的1億多美金,賺得盆滿缽滿。
俗話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金錢能成就一個人,往往也能毀了一個人。
這句話放在鐘馨稼身上再適合不過。
鐘馨稼憑借電池技術發家致富,獲取大量財富,但也因為金錢惹禍上身。
2011年,鐘馨稼向美國加州大學濱河學院捐款1000萬美元,合人民幣7000萬元,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就連學校校長都說這是學校有史以來收到最多的私人捐款。
消息一出,國內很多人都開始抨擊他“崇洋媚外”。
“在國內發家致富的中國企業家,竟然把錢捐到了國外?”
“沒想著第一時間回饋祖國,卻把錢給了外國人,還有良心嗎?”
“忘記自己當初是憑借國家支持才取得今天的地位和財富了,這不是忘恩負義嗎?”
想當年正是憑借國家政策支持和國內研究院校的幫助,才一步步獲得如今的地位和財富,可成功后,卻把錢捐向了國外。
一時間,鐘馨稼成為了輿論媒體的眾矢之的,而捐款給國外這一行為,也成為他葬送自己前途的導火索。
個人信譽和商業帝國的崩塌
如果及時給予澄清,或者再捐一筆錢給國內大學,大概也會結束這場輿論風波。
可鐘馨稼或許是對于自己的能力太過自信,也或許是性格里那些反叛的東西一直在。
面對質疑,他沒有解釋、也沒有道歉,反而理直氣壯地說:“我自己賺的錢,都是靠本事拿到的,完全可以獨自處理,不需要經過任何人同意,中國窮跟我沒有任何關系?!?/p>
如此氣焰囂張,立即引發了口誅筆伐。
人們開始抵制他的產品,企業在國內的效益也開始大幅下滑,可鐘馨稼根本不當回事。
他以為憑借自己的研發實力和國外的訂單,國內這些損失不值一提,也不可能影響他的未來發展。
然而,就在此時,毀滅性的打擊正在等待著他。
合伙人發現鐘馨稼當初給美國捐贈的錢,并不是他的個人財富,而是屬于企業的公款。
得知他把大家一起賺的錢據為己有,合伙人憤怒至極,一紙訴狀,把鐘馨稼告上了法庭。
有句話說“自作孽不可活”。
鐘馨稼只能吞下自己種下的惡果,按照法院做出的裁判,鐘馨稼需要賠償投資上1.82個億。
他自然拿不出來這筆錢,法院只能宣布鐘馨稼的公司做破產清算處理。
從轟轟烈烈創業到快速積累財富,再到短時間內破敗,曾經的電池大王從此退出江湖,鐘馨稼也只能成為曾經的商業傳說。
商業帝國崩塌,個人信譽全無,鐘馨稼往昔的輝煌已不復存在,讓人唏噓不已。
曾經的“電池大王”,創造商業神話,就因為一個舉動、一句話就毀了自己的前程。
有人說可能因為成功來得太容易,讓鐘馨稼沒有太多感恩的心,覺得他取得的業績都是他個人努力的結果。
殊不知,一個人的成功自然離不開個人的付出,但別人的幫襯、外界的支持,也是至關重要的。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誠然,商人看重金錢,企業也應該以營利為主。
但只注重個人利益和眼前利益,卻忽視了口碑和長遠利益,既是自私的表現,更是沒有智慧、沒有格局的體現。
不要因一時的“得”而得意忘形,腳踏實地發展下去,回饋社會,才是企業家應承擔的責任。
像鐘馨稼這樣不顧個人形象,沒有責任心的企業家,即便不是因為捐款這一舉動,大概也不會維持長久。
. END .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33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