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航行靠舵手,萬物生長靠太陽。”
父母是孩子頭頂?shù)奶枴⑿闹械臒簟?/span>
撥開蔽日烏云,
陽光照亮孩子前行的道路;
掃除遮燈浮塵,
火光照亮孩子暗淡的心房。
父母如何用心陪伴孩子,讓陽光燈火促進孩子幸福生長,擁有持久的學習力和競爭力?如何做孩子有質(zhì)量的陪伴者,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進行暖心的家庭溝通,做深得孩子喜愛的智慧父母。
1、家長是否應該陪孩子一起學習?
家長陪伴學習的心態(tài)是平和而非急躁時,陪伴才是有效用的。孩子學習時也需要平和、自愿和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學習才會有效率。
孩子本身是否需要家長陪伴學習?要先了解自己的孩子,才可能獲得這個問題的答案。首先按年齡分:
①低年級是需要父母的,孩子一般是渴望父母幫助自己建立學習習慣、逐漸發(fā)展抽象思維和邏輯能力。若能提供耐心、和諧的陪伴,孩子是比較愿意接受幫助的。
②高年級的孩子正在進入青春期,有強烈的需求——希望感覺到自己是獨立自主的,需要父母給自己更多空間,他們可能會拒絕父母介入自己的學習。但實際上青春期的孩子并不是真的不需要父母,也做不到獨立改善所有學習問題,只是他們對于求助父母會有矛盾的感覺。在陪伴高年級孩子的時候,父母需要想一些方法,讓孩子感覺到交流是比較平等的,讓孩子感到自己能夠決定讓父母以什么方式來幫助自己,那么他們的接納度就會高得多,否則,反而會激化親子矛盾。
③中年級這個階段,有的孩子更接近青春期的狀態(tài)會拒絕看起來不公平的交流方式,有的孩子還是很依戀父母愿意接受指導,要根據(jù)孩子的不同的狀態(tài)調(diào)節(jié)陪伴的方式。
除了年齡,每個孩子擅長的學習領(lǐng)域不同,興趣也不同。根據(jù)孩子的情況,確定家長陪伴的目的是什么。比如:
①有時候家長發(fā)現(xiàn)自己陪伴孩子學習的目標是培養(yǎng)更好的學習習慣,就不應過于關(guān)注目前的學業(yè)成績,把重點放在改善學習習慣,那么堅持下來比做得漂亮更能達到目標。
②有時候是幫助孩子克服一個特別困難的學習任務,那么家長要對孩子可能會產(chǎn)生的畏難情緒做一些準備,在他焦躁時有一些有效的處理方案。
③有時候我們只是為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意愿和熱情,就需要積極關(guān)注孩子的優(yōu)點,避免評價和過度指導。
④有時候陪伴是為了給學習中的孩子提供情緒上的支持,保持耐心、冷靜就可以起到陪伴的效果。
總結(jié)來說,要不要陪孩子做作業(yè),因孩子的年齡和需要而不同,需要針對孩子的實際情況靈活調(diào)整,并隨著他們的成長,繼續(xù)調(diào)整。如果家長陪伴學習,不一定以提高學習成績?yōu)槟繕耍患庇谠u價時,陪伴才是有質(zhì)量的陪伴。
2、孩子學習時磨蹭、拖延,怎么辦?
三個方面的原因:環(huán)境對注意力的影響、孩子之間注意力本身的差異、孩子內(nèi)心的沖突程度。
第一,環(huán)境對注意力的影響:學習場所是否較安靜、是否固定,是否有序,周圍人的狀態(tài),有沒有人在一邊看手機,看電視,或者在大聲聊天……因為孩子的注意力常常是不能用精神力量很好地控制,容易受影響,所以比較穩(wěn)定和平靜的學習環(huán)境,會降低孩子集中注意力的難度。
第二,孩子之間注意力本身的差異,是決定孩子注意力的客觀的生理環(huán)境。
①人的注意力本身就是發(fā)散的,再輕松有趣的學習都會設(shè)置時長限制。孩子們出現(xiàn)注意力的分散非常正常,個體之間的差異也非常正常。
②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是一個連續(xù)體,每個孩子在連續(xù)體的其中一個點上。了解和接納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水平,是合理設(shè)置學習時長的前提。對目前注意力只能堅持15分鐘的孩子,15分鐘以后的學習將是低效的,持續(xù)幾個小時的學習幾乎毫無意義。15分鐘以后的時間,孩子即使努力,也是在努力跟自己注意力分散的問題做對抗,無法真的投身到學習內(nèi)容中去。允許他每15分鐘休息和放松,讓精神得以松弛和活躍,再緩慢地引導其延長注意力時長。
③跟孩子約定每次的學習時長,與他商定放松的方式和時間,加強孩子對自己注意力的意識和掌控。
第三,孩子內(nèi)心的沖突。心理層面的原因,是導致孩子學習拖拉、磨蹭最常見的原因。孩子拖延更最可能的原因是在用拖延的方式回避某些困難,避免自尊的挫敗感,避免感到羞恥。比如說,因為害怕感到自己是“傻孩子”,所以一開始就不認真對待學習;害怕被批評不聰明,所以拖拉著不肯完成作業(yè)。因為如果認真努力但還是做錯了,會帶來更劇烈的沮喪,孩子會猛烈地批評自己,也害怕來自自他人的否定,對某些孩子來說,程度可能更甚。
①孩子天生有一種關(guān)于自己的幻想,認為自己是“無所不能的”,這種幻想是孩子成年后的野心的來源。這種幻想會遭遇現(xiàn)實的碰撞甚至打擊,孩子逐漸意識到自己可能在很多方面是普通的,是需要努力才能成功的。這種挫敗感,本身是隨著長大逐步產(chǎn)生,慢慢克服的。
②今天的孩子,他們比以前的孩子更加熱烈地期待著理想化的自己,對現(xiàn)實中自己普通的表現(xiàn)更強烈地感到挫敗。在期待和挫敗中間擺蕩,讓孩子的自尊心備受考驗。
③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應該在同齡人里表現(xiàn)優(yōu)異,父母對孩子過高的期待,有可能增加孩子的自信,但也可能增加了孩子的焦慮。孩子對自己不夠聰明、不夠優(yōu)秀的表現(xiàn),感到十分惶恐,急于逃避,羞于面對。父母在孩子學業(yè)表現(xiàn)不佳時過于嚴厲或者急躁,一般來說,會進一步增加孩子對“不夠聰明”的自己感到羞恥。
④對每個孩子來說,一樣的學習任務,但他們感受到的難度是很不一樣的。對容易興奮、注意力難以集中、學習習慣還沒有建立好的孩子來說,遵守學校的紀律、約束散漫的天性,努力發(fā)展智能,是要付出極大的精神力量才能達成的。承認他們遇到的困難,肯定他們付出的努力,比以成績?yōu)闃藴试u價他們,更能夠穩(wěn)定孩子的自尊心,降低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的羞恥感。
⑤學校生活不只有學習,良好的同伴交往、豐富的文體活動、強烈的班級歸屬,這些也在吸引著孩子投入學校生活,緩解學習過程中感到的小挫敗對他們自尊心的動搖,增強學習動力和意志力。家庭中,父母的陪伴如果是豐富的、多層面的,而非僅僅集中在學業(yè)上,孩子在家中學習時的焦慮也將減緩。
⑥懷疑自己不夠聰明,因而感到自尊的動搖,即使成績相當優(yōu)異的孩子也可能在經(jīng)受這種擔憂。即使考上頂尖的大學,有突出的學業(yè)成績,仍然可能在心里不相信自己是聰明的,不覺得自己是優(yōu)秀的,被羞恥感困擾。克服這種羞恥感是一個需要耐心和時間的過程。
⑦家長因孩子學習中的磨蹭、拖延感到惱怒,本是正常的情緒體驗,也是一個機會。如果家長暫時喪失了耐心和信心,給自己一點時間冷靜和調(diào)整一下,而非責罵和懲罰孩子,就不會增加孩子的羞恥感。同時家長承認情緒波動,但重新調(diào)整和掌控自己的情緒,這樣的示范將極大地穩(wěn)定孩子搖搖欲墜的自尊感,給予孩子情緒上的支持和榜樣。
3、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時情緒容易激動,怎么調(diào)整?
脾氣再好的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也有情緒難以消解的時候。不過對于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明確,因此過度批評、懲罰甚至體罰孩子的行為是不可取的。因為這可能把一個暫時的學業(yè)問題,演變成一個親子關(guān)系問題,一個孩子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問題。
當家長感到難以控制情緒,第一件事情就是盡快停止繼續(xù)輔導功課,因為繼續(xù)輔導對孩子和對家長都很可能有害無益。家長應當重視自己的情緒問題,處理自己的情緒問題,提高對情緒的耐受力。具體來說:
①家長也需要被支持。積極在生活中尋找支持,同事、鄰居、朋友、家人等,家長之間的互助小團體也很有助益。孤獨和不被理解,將增加家長處理自己情緒問題的困難程度。
②理解孩子在學習中的表現(xiàn)背后的原因。通過閱讀育兒書籍、聽教育類講座、學習發(fā)展心理學的知識,增強理性的思考,改善溝通方式,穩(wěn)定自我情緒。
③家長也需要重視自己除了父母這個身份之外的其他身份。比如,作為妻子或者丈夫,應該建設(shè)好伴侶關(guān)系;作為子女或者姐妹,應該增加家人的融洽;作為單位的職員,應該追尋的工作成就;作為一個頗為操勞的年近中年的男人或者女人,應該提高的生活質(zhì)量……重視健康、改善睡眠,善待自己,只有家長的生活是較為均衡的,育兒的壓力才不至于過于沉重。
除了提高自己的情緒涵容能力,我們也應該了解,怎么幫助反復出錯的孩子?他們的學業(yè)問題可能不是因為他們不努力導致的。要求其更努力,并不能解決這些問題。尤其是當家長情緒激越地要求孩子“更努力”時。學業(yè)上的難以進步,可能是因為學習難度設(shè)置不恰當。
幫助孩子設(shè)定合理的學習難度,學習難度呈階梯狀緩步上升。
①同樣的一個學習任務對不同的孩子來說,感受到的困難程度是不同的。每個孩子的發(fā)展趨勢、先后程度不一樣,適當?shù)碾y度設(shè)定特別重要。學習任務不能太難,太難了以后孩子就失去了欲望,就像摘蘋果,如果夠一夠就能摘到,孩子就會努力地去夠,等摘到蘋果,他會想要一個更高處的蘋果。但是如果一開始就發(fā)現(xiàn)這個蘋果在很高的樹枝上,難以企及,孩子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容易放棄。
②在育兒過程中,有余力的家長,希望陪伴孩子學習的過程中,給予更多的幫助,可以在這個方面給予孩子及時的幫助。如果你的孩子在某些方面學習難度特別大,設(shè)立不是太難的小目標,把學習難度控制在一個合適的范疇就十分有必要。通過幾個階段,逐步提高孩子對這些知識的掌握。
影響一個孩子努力程度的,除了學習任務的難度之外,還有內(nèi)心的沖突。在第二個問題中我們提到的自尊心的動搖,就是一種典型的內(nèi)心沖突。對是否要投入學習, 是否要努力掌握知識,孩子的心里可能有互相沖突的想法和感受。
①比如,一方面孩子想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取得好成績,另一方面,十分恐懼自己不是最好的那一個。一個是動力,一個是阻力,有時候阻力占了上風。學習的過程,挫敗帶來批評,批評帶來自責,那么他在學習的時候有太多的焦慮。當他學習的時候,他經(jīng)常是在跟這種自我評價做斗爭,我是一個好孩子嗎?我是聰明還是不聰明?他們的注意力很多時候都放在他的內(nèi)心沖突上。甚至有的時候家長對孩子學業(yè)的渴望成為一種家長和孩子之間關(guān)系的阻礙,青春期的孩子,有可能把學習作為一種工具,用不投入學習的方式來表達對家長的反抗。
②所以一個孩子不努力,可能因為學業(yè)難度過大,還有可能是因為他內(nèi)心有很多沖突,沒有辦法投入到學習本身之中,無論是這其中哪個原因,都需要家長了解孩子的狀態(tài),用平和、耐心的情緒狀態(tài)去跟孩子溝通。
③我們避免做這樣的家長:我們在乎孩子的學業(yè)表現(xiàn),但是不在乎他們真正遇到了什么困難;我們在乎孩子將來的工作前程,但是不在乎他們是不是感覺到快樂;我們在乎他們?nèi)〉煤贸煽兊倪@樣一個結(jié)果,但不在乎取得成績的過程是不是很艱難;甚至覺得逼一下孩子能提高成績的話,就使勁的逼迫,如果打一頓能讓孩子更害怕偷懶的話,就打罵他們,這樣我們很容易成為跟我們原本想象的不一樣的家長。我們看起來很在乎我們的孩子,也為他們付出一切,但同時我們很忽視他們的感受。
④一個又被寵愛又被忽視的孩子,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呢?是一種很糟糕的體驗。這種情形下,其實孩子很少能感覺到常真摯的親子間的感情,跟父母之間的情感問題會出現(xiàn)很大的困難,同時他們學習的動力是非常脆弱和虛幻的,隨著他年級的增加,進入青春期、成年,當他有能力拒絕的時候,他可能會采取非常沖動的行為,去表達他的糟糕的體驗,而那時候,家長對他的影響力非常有限。
綜上所述,做一個關(guān)愛自己感受,情緒穩(wěn)定的陪伴者,才能幫助孩子建立更好的學習習慣和態(tài)度的,同時也幫助孩子發(fā)展健康的人格。在陪伴孩子學習的路上,不僅要期待孩子前進的步伐,也應該看到孩子躊躇的困境。對于身心都在快速成長的小學生來說,不是只有學習成績進步,才是進步。成長路上一定有難以前進,甚至原地徘徊的時候——這也是父母有機會和孩子共同成長的時候:父母的耐心多一些,孩子的內(nèi)心沖突就少一些;父母對孩子的理解更深入,孩子對父母的依戀也會更深厚;父母的情緒更穩(wěn)定,孩子的自尊也就更穩(wěn)定。
學習問題其實也是人格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延伸的表現(xiàn)。我們感到陪伴孩子學習的過程,對我們的情緒,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那是因為,這已經(jīng)超過了學習的范疇,家長所做的,不僅是在陪伴孩子學習,更是在陪伴他成長成人。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34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