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鴻門宴看楚漢之爭成敗原因
導語:
對于史記上記載的《鴻門宴》的故事大家可以說是耳熟能詳,大家通常的認識無非就是項羽婦人之仁,在宴會上數(shù)次猶豫不決,以至于放走了劉邦這個最后的生死之敵。但是如果我們撥開歷史的迷霧,設身處地的分析一下當時的情景就會發(fā)現(xiàn),在這場宴會上有很多細節(jié)值得仔細推敲。
首先項羽身為西楚霸王二十歲便成為當時的大將軍應該說是殺伐果斷之人,為什么對于殺劉邦卻優(yōu)柔寡斷?其次項莊、范增等當時的頂級人才并沒有什么確切理由僅僅憑說劉邦有”王氣”,為什么非要置劉邦于死地?為什么劉邦在宴會最后能以”起身如廁”這么一個簡單的理由便逃出了楚軍的大營,軍兵們既沒有攔截項羽事后也沒有追究?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分析
1、秦末的政治軍事格局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由陳勝吳廣掀起的大澤鄉(xiāng)起義成為了壓垮秦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是到了鴻門宴的時候,農(nóng)民起義軍已經(jīng)被歷史所淘汰現(xiàn)在的反秦主力成為了由六國的舊貴族領導的軍隊,當時項羽的叔叔在反秦起義時,就在范增的建議下,樹立了一個精神旗幟——楚懷王。這也受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擁立楚懷王之后,原本一些打著”楚”旗號的起義軍紛紛加入,項梁的隊伍逐漸成為了力量較為強大的一支。
但是面對一片大好的局勢,楚軍開始驕傲,面對章邯領導的秦軍時,驕傲輕敵致使在定陶之戰(zhàn)中兵敗,項梁也被秦軍殺死。得勝的秦軍繼續(xù)攻擊起義軍最后的一塊招牌——趙國,并把趙國圍困了起來,天下起義形勢岌岌可危。楚懷王熊心在這種情況下派出軍隊救援趙國,并以宋義為上將,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同時為了分解北方秦軍的力量,派出劉邦領導的西路軍,有一點圍魏救趙的意思。
2、項羽的勝利
項羽在歷史上非常有名,被稱為西楚霸王,有一個故事可以從中窺伺一二:有一次秦始皇到會稽游玩,駕大船渡江時,項羽與項梁一起觀看,項羽對項梁說:”秦始皇是可以被取代的。”在光天化日之下,身邊又有眾多的百姓還敢大聲說出這種話,從中就可以看出項羽性格。后來章邯將項梁打敗后,項羽不過是二十多歲的小伙子,但是已經(jīng)成為項氏家族的領袖。當時章邯率軍四十萬圍攻巨鹿,諸侯震驚。楚懷王以反秦為天下共同的目標,派軍前去救援。
但主帥宋義卻在安陽城停留了幾十天,為此項羽與宋義發(fā)生了激烈的爭吵,于是項羽見無法說服宋義便下定決心,在一天早上以叛國的罪名殺掉了主帥宋義。不管怎樣說項羽就是項羽,是千古難得一見的西楚霸王不敗戰(zhàn)神。當秦、楚兩軍于漳水河邊相遇,項羽此時下令將隨行的船全部鑿沉,將做飯用的炊具全部毀壞,將士因此以必死之心奮勇前進,也就是著名的破釜沉舟,楚軍因此戰(zhàn)斗力大增將士們簡直爆種,與秦軍九戰(zhàn)九捷,在兵力遠低于秦軍的情況下取得了最后的勝利。極大地震懾了天下諸侯
3、對當時天下形勢的分析
《鴻門宴》時天下的形勢是這樣的:西楚霸王項羽如同開掛一般在巨鹿之戰(zhàn)中破釜沉舟消滅了秦朝軍隊的主力后九戰(zhàn)九捷,率領天下各諸侯的軍馬向咸陽挺進。此時劉邦已先于項羽一步攻入了關中并且兵不血刃的占領了咸陽,并且通過與當?shù)匕傩占s法三章得到了民心。
項羽聽說此事后勃然大怒立即下令攻擊劉邦,在攻破函谷關率軍四十萬暫時駐扎于鴻門,劉邦此時率軍十萬退守灞上。但是項羽之前犯了一個錯誤——在新安城項羽背信棄義坑殺了當時秦軍二十萬。或許是因為項羽對秦軍的仇恨不共戴天,或許是因為項羽擔心投降的秦軍不可靠擔心日后發(fā)生軍變在或許是因為軍糧供應不足,總之項羽坑殺了投降的秦軍導致自己天下霸主的形象大打折扣,甚至斷送掉了自己的名聲。
而項羽坑殺秦軍的降卒之前一個月左右,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并獻上了傳國玉璽,秦國已經(jīng)滅亡。而劇情也即將到達高潮——鴻門宴。
4、對《鴻門宴》上劉、項權(quán)謀的分析
現(xiàn)在如果我們關閉上帝視角,進入當時的現(xiàn)實分析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范增所說的如果此時干掉劉邦那天下唾手可得根本不靠譜。在整個鴻門宴期間整個天下的形勢是十分復雜的,并非只有漢楚兩方,而是分為楚懷王、項羽、諸侯、劉邦四方這是當時天下的大背景,當時所有人的一舉一動都要充分考慮這四方面的因素。
首先在發(fā)兵之前楚懷王曾與諸將有過約定:先入關中者可以稱王。劉邦首先進入關中這一點確鑿無疑,而且當時劉、項兩軍名分上均屬楚軍,項羽之所以想殺了劉邦就是因為劉邦先項羽一步進入了關中并且派兵守住了函谷關,只以此為理由便殺了既有正當理由又分屬”友軍”的劉邦理由未免太過牽強,難免會讓諸侯不服民心有失。
其次楚懷王熊心是當時項梁為了得到天下的民心支持所推舉出來的,雖然當時已經(jīng)淪為傀儡但是名義上依然是整個楚軍的領導,那時六國滅亡不久,舊王室和地方豪強依然有很大的號召力,事實證明當項梁死后各個諸侯軍被章邯領導的秦軍消滅大半,整個反秦局勢岌岌可危之時,楚懷王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威望穩(wěn)定了起義軍的局勢。而項羽在經(jīng)歷巨鹿之戰(zhàn)后獲得了巨大的威望事實上已經(jīng)成為了諸侯軍的盟主,如果此時公然反對楚懷王很難保證不會失去民心進而引發(fā)兵變。
最后請大家注意一個細節(jié),劉邦軍是以沛縣一群子侄至交為骨干支撐起來的,劉邦在軍中擁有深厚的根基,這一點不像宋義是空降干部所以當宋義率軍作壁上觀時,項羽身為下級依然敢殺了主帥,而軍中都是項氏子弟在一切以反秦為主的背景下也不會掀起大規(guī)模叛亂。劉邦在軍中這一點上可以類比項羽,而且劉邦在鴻門宴上非常識相,不僅果斷承認自己的錯誤而且公然承認項羽的領導地位,項羽即使對劉邦心存殺意,也找不到借口。
5、結(jié)論
最后,《鴻門宴》可以說是楚漢之爭的一個關鍵,但是在關閉上帝視角之后就會發(fā)現(xiàn)在宴會上不管是劉邦還是項羽在應對彼此時都沒有明顯的錯漏之處,在幾年之后項羽率領的楚軍依然百戰(zhàn)百勝,結(jié)果實力卻越戰(zhàn)越弱;而漢軍雖然屢敗屢戰(zhàn)實力卻越戰(zhàn)越強,終于形勢逆轉(zhuǎn)弱小的漢軍取得了最后的勝利。這其中原因很多包括楚軍的制度、用人與漢軍存在明顯的差距;項羽四處樹敵,導致力量分散;坑殺降卒、焚毀宮室導致兇殘之名遠播等等原因。所以說為了鴻門宴上項羽婦人之仁而扼腕嘆息的小伙伴們,歷史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簡單。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42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