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游戲打罵父母(小孩沉迷于游戲)
曾經接觸過一個三年級的男孩,十分癡迷手機游戲,而且脾氣暴躁,喜歡動手,無論家長怎么勸說都不起作用。
孩子沉迷游戲怎么辦?現在互聯網絡游戲發展,特別是王者榮耀,和平精英,英雄聯盟,第五人格等等,太多未成年的孩子沉迷進去不能自拔,導致孩子心思都花在游戲上,無心上學,從而導致成績下降,甚至不上學的,賴頌強老師團隊專注于協助父母,從六個步驟幫孩子改善沉迷游戲的問題。
經過一個月的了解和訓練后,孩子在情緒控制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平衡能力、協調能力上也有了很大的進步。但在“沉迷手機游戲”的問題上,仍沒有改善。
于是我向家長了解情況,終于發現了問題所在。
為什么家長輸給了游戲?
在與家長的溝通過程中,我聽到最多的就是“唉,這孩子就是氣人!”滿嘴都是對孩子的失望和埋怨,聽不到孩子一點優秀之處。
很多家長都存在“不會溝通”的問題:
孩子考了85分,家長說:來看看這15分丟在哪兒了!
孩子考了95分,家長說:來看看這5分丟在哪兒了!
孩子考了100分,家長說:不要驕傲,繼續保持!
家長總是不滿足孩子取得的成績,總是在挑毛病、找錯誤,嚴重打擊孩子的自信心,會讓孩子覺得“在爸爸媽媽眼中,我永遠都不夠好…”
而各種手機游戲為了吸引用戶持續使用,設置各種激勵和反饋,讓孩子有持續下去的動力。
在游戲的世界中,失敗了可以輕易地重來,成功了有熱烈的反饋:
Good!漂亮、優秀!
Great!杰出、偉大!
Excellent!卓越、太好了!
Unbelievable!難以置信!太精彩了!
這些及時的認可和鼓勵,促使著游戲玩家一直玩下去。尤其是對于孩子們而言,這些言語讓他們感到被認可,讓他們自信、讓他們覺得自己無所不能,空洞的情感瞬間被填滿。
而他們幾乎從來沒有從父母這里得到過這樣的反饋。
滿心是愛的爸爸媽媽們,卻總是面目猙獰地說出讓孩子難過的話。
所以要想改變孩子“沉迷游戲”的第一點,就是改變父母對孩子的表達方式。
把“你太笨了”改成“表現不錯,還可以更好”;把“你太磨蹭了”改成“我們要抓緊時間咯,加油!”
如果實在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那就在感覺自己要發脾氣之前,離開現場,平靜之后再和孩子溝通。
游戲不是洪水猛獸,關鍵要防“沉迷”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
游戲就是十五年前的早戀,三十年前的偶像,三十五年前的香港電影,四十年前的武俠小說。
曾經的家長認為孩子出去打個籃球就是不務正業,因為我們想讓孩子在屋里學習;現在我們卻都希望孩子能出去活動活動,不要整天在屋里看電視玩手機。
要知道,游戲不是洪水猛獸,很多玩游戲玩得好的孩子,學習也不錯;我們要做的也不是打擊游戲,而是要防止沉迷。
長期沉迷網絡游戲的孩子,其大腦結構竟然跟患有阿茲海默癥的老人相像。也就是說長期玩游戲的孩子,智力會嚴重受損:
西雅圖兒童行為學家迪米特里·克里斯塔基斯也曾研究發現:沉迷于手機的孩子大腦,與普通孩子大腦的形態有著明顯的區別。
健康的大腦紋路清晰;而上癮的大腦,就像萎縮了一樣,簡直觸目驚心。
這是因為長期被動接觸單一視聽刺激的大腦,各腦功能分區缺乏足夠的鍛煉,從而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
那我們怎樣幫助孩子拒絕沉迷網絡游戲呢?最關鍵一點就是——高質量的陪伴。
越是孤單、沮喪,在現實生活中缺少歸屬感、成就感的孩子,越是容易沉迷游戲。
因此,孩子越小的時候,家長越要給孩子足夠時間的陪伴和親子互動。孩子會建立起穩固的安全感和歸屬感,內心充盈。
陪伴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各種兒童科學小實驗、家庭親子互動游戲、家庭感統訓練、親子手指謠,或者陪孩子閱讀、唱歌,都是增進親子關系的好方法。
其次要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在沒有人陪伴的時候,孩子可以通過自己的興趣愛好來度過時間。
當現實生活有足夠多有意思的事情可做,孩子能夠在不同的事情中獲得成就感,就不會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游戲上。
最后當然要家長以身作則。通過自己的行為影響孩子建立良好的習慣,在點滴中陪伴孩子成長。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47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