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一網上外教課
網課的熱度已經大到排山倒海,一位媽媽感嘆,本來應該上網課,就不會教這么累了,還要上班。
疫情之下,孩子在家上網課,一時間身體受到很大影響。為了輔導孩子,媽媽這個決定還是做了。
盡管目前已為孩子報了線上課程,網課也停了。
可孩子照樣不想學習,老師說,孩子在家天天玩手機。這種情況持續了三天。
媽媽多說幾句,孩子就煩躁地說,再不學就完了,等我把家都拆了,也不讓我省心。
最后,母子之間爆發了激烈的矛盾。
孩子不停地砸東西,摔家具,撕咬筆,就是不去上學,家長怎么勸都沒用。
直到一個晚上,孩子還在跟我說要去上學,他看到鼠標墊后就拿起了本子不停地畫畫,畫完一張又撕開一張,還在上面貼滿了各種標簽。
當我看見孩子畫的時候,我看到的全是負面的東西,看到的全是孩子的問題,全是孩子的情緒。
這時候,我想通了,我覺得我的教育方式并不是在幫助孩子,反而是在毀掉孩子。
孩子厭學,首先是家長的問題,其次才是孩子的問題,要想讓孩子愛上學習,家長先要學習,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否則,對孩子采用吼叫、訓斥、打罵等粗暴的教育方式,只能讓孩子越來越差,越來越差。
我們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也是孩子最親的人。
父母的一言一行,每一個細節都是孩子的折射。
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把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尊重孩子,關心孩子。
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得到充分的信任,才會激發孩子的自信,從而產生真正的學習動力。
只有當孩子感受到父母和自己的尊重之后,他才愿意向你吐露心聲,才愿意把自己的心聲向你傾訴。
同時,我們也要尊重孩子的隱私,不要經常翻看孩子的手機、日記本、個人衛生等等。
當孩子向你傾訴時,我們要認真傾聽,不要評價他。
只有尊重孩子,他才會愿意向你傾訴,家庭教育才會有效果。
2、學會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才會有足夠的交流基礎
在一個家庭里,說話是父母的權利,也是老師的義務。
但很多家長從來沒有意識到,孩子的傾訴是一種對家庭、對父母的需要。
他們總是以“我需要”、“我會”的態度來搪塞孩子,這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不愿與你溝通,溝通交流是雙向的。
只有當孩子感覺到父母的“愛”時,才會對父母敞開心扉,才有可能愿意向你說出心里話。
只有讓孩子把心里話說出來,他才會對你抱有信任感,以后才愿意和你說心里話。
因為只有當他愿意與你說,他才愿意向你說,道理就算多了,也是無效的。
我常聽一些父母抱怨:
“說了多少遍了,把玩具收拾好,玩具不玩了,要出門玩了,記得把玩具收好,玩具不要拿著,要不然就不知道找了!”
“早上要叫他起床,次次都不聽,好不容易放學回來,一看他還在玩,又是玩游戲、看動畫片,簡直煩死了!”
“他明明答應我要帶他去公園玩,說好了9點才回來,一回家就一直想著玩游戲,叫他吃飯也不理他,很生氣的樣子。”
更可氣的是,他還說:“我要個iPad,你也給我買個。”
我也很無奈:“我看你把iPad給你了,玩了玩了一天,手機都沒電了,就不能玩了?”
后來,我看了一篇文章,發現家里更像是一個籠子,孩子在里面吵鬧,父母會給孩子提供一個選擇,比如你想看10分鐘電視還是15分鐘手機。
這樣,孩子覺得沒問題,也可以更好地遵守規則。
家長要學會給孩子制定規則,而不是給孩子制定規則,這會使得孩子覺得沒有規則,不舒服,父母就會把規則當成兒戲。
給孩子制定規則,是要讓孩子遵守的。
在《不獎不罰:如何讓難管的孩子擁有自覺行為》一書中說:“要強化孩子的自主行為,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整理書包、自己準備學習用品、做作業等等,這是培養孩子自覺行為的有效方法。”
孩子的成長一定要在有序、有規則的環境中進行。
然而,有的家長在孩子做事情的時候總是到了“飯點”、“做作業”時間。
孩子就應該按照自己的時間觀念去做,否則,就會大發雷霆。
如果你的孩子在吃晚飯時常出現這樣的行為,那么,你必須要注意了,這將影響孩子的健康。
4、家長注意孩子吃東西的習慣
很多家長會發現,孩子總是要喂飯的話,很有可能會影響到其身體的健康,因此,想要孩子在飯前吃飯,最好在吃飯時也就不要用餐之類的東西。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1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