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課業負擔繁重是不爭的事實。雖然現在國家落實“雙減”,但是真的見成效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孩子厭學的根源在于課業負擔重,玩耍嘻戲時間少,壓抑了孩子的天性,泯滅了孩子的童真童趣。

重壓之下,反彈也會大。家長要理解孩子的不容易,正確對待孩子的厭學情緒,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有的放矢,對癥下藥,才能事半功倍,取得好效果。
孩子在學校學習的五天,本來都很疲勞,到了周六周日,很多孩子都要去課外補習機構補習功課,學習藝術。孩子一周在滿負荷的學習,這正常嗎?再者還有各科老師留的家庭作業需要完成,學生每天都不會輕松,精神始終處于緊張狀態。
有的家長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給孩子報了三四個特長班。弄得孩子一周都沒有獨立玩耍的空間,久而久之,孩子不厭學都不正常。
而家長不管孩子有沒有這方面的特長和天賦,主觀臆斷,逼迫孩子報特長班。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也要考慮孩子學習的壓力和感受。孩子厭學,家長不妨試試以下幾種辦法,一定會獲益匪淺。

1.拿別人家的孩子說事
有的家長教育孩子,總和別人家的孩子比。拿別人家的孩子壓自己的孩子。這種教育方法嚴重地挫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每個孩子的智商都不一樣,學習習慣也不盡相同。優秀的學生在智商上,學習品質上都超過自己的孩子,這是不爭的事實。
家長不要經常拿別人家的好孩子說事,不但起不到教育鞭策作用,反而會使孩子自卑厭煩。

2.拿成績說事
每次考試,只要孩子成績低了,家長不做耐心教育,非打即罵,不考慮孩子成績下降的原因。孩子學習不好,家長不要急于成,要給孩子一段時間攆,成績一旦降下來,想追上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家長要鼓勵孩子好好學習,爭取每次考試都有一點點提高,就表揚他。
在一段時間的學習中,孩子的成績上升下滑都是正常的。家長要幫孩子分析這段時間成績下降的原因,成績提高的原因,正確引導孩子再努力。孩子即使成績一時下降了也不要諷刺挖苦謾罵他,越是這樣做,成績下降得更快。
每個孩子都有自尊心。學習不好的孩子在學校很少得到老師的夸獎,家長再潑一瓢冷水,再堅強的孩子也會熄滅學習的動力。學習不好的孩子更希望得到家長的鼓勵關心,更希望得到老師的青睞笑臉。

3.適當給孩子玩耍的時間
對于學習不好的孩子,他們承受的壓力要比優生大得多。由于智力因素,家庭作業優生一個小時就能完成,學習不好的孩子至少需要一個半小時甚至兩個小時才能完成。從這一點分析,學習不好的孩子付出得多。
所以,作為家長要理解孩子的不容易。在孩子完成作業的時候,適當地讓孩子玩一玩,到戶外活動活動,換一換新鮮空氣。
這樣孩子不但會感謝家長的人文關切,還會努力學習。

4.家長和孩子一起學習
有的家庭,家長玩麻將,看牌,卻讓孩子學習。屋里烏煙瘴氣,人滿為患。這樣的家庭能教育出好孩子都奇怪了。家長可以適當看看書,讀讀報紙,陪著孩子學習。這樣潛移默化,孩子也會模仿大人主動學習。

5.領孩子出去玩
家長要和孩子交朋友,平等對待孩子。不論孩子學習好與壞,都不要妄自尊大,盛氣凌人。以“老子”的架勢強壓孩子,這樣會造成孩子出現心理陰影,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沒有好處。
家長要和風細雨,態度和藹的教育孩子。簡單粗暴,非打即罵的教育只會把孩子推向厭學的泥淖。
當孩子學習有了進步,最為家長可以領著孩子去散散步,逛逛公園,給孩子買點好吃的。還可以適度地給孩子放放假,讓孩子有獨立時間和小伙伴玩耍。這樣給孩子寬松的娛樂時間,他們厭學的情緒會逐漸減輕,從而喜歡讀書喜歡學習。

6.以優代劣
家長也可以把“別人家的孩子”邀請到自己家里。讓自己的孩子和優生成為好朋友。讓他們一起學習,一起玩耍 。優生還幫助自己的孩子學習,高興了家長給兩個孩子做點好吃的,只要兩個孩子高興了,學習勁頭就足,成績提高就是早晚的事。

7.幫助孩子制定學習計劃
孩子學習之所以不好,排除智力因素,那就是學習習慣沒有養成。家長可以給孩子制定學習計劃。每天孩子放學,什么時間學習,什么時間玩耍都要固定下來。讓孩子堅持執行,不打折扣。學習計劃的制定不能家長獨斷專行,應該讓孩子參與進來,充分聽取孩子的意見。久而久之,孩子的學習習慣就會養成,學習成績提高就是早晚的事情。
以上幾種辦法,家長要是都能夠做到,學習再差的孩子也會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