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不上學適合學什么
20歲左右的孩子不上學該不該讀什么呢?沒有北航也沒有北大,萬一以后再迷茫想輟學,豈不是走極端了?
根據美國哈佛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12歲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主要有三個心理需求:自主、勝任和歸屬的需求,這一點在孩子處于青春期時尤為顯著。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讓孩子4-8周重返學校愛上學習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向成年人轉變,他們會有“獨立、自主、平等”的需求,希望父母把自己看成一個“大人”,但青春期的孩子不喜歡家長把他們當做“小孩子”,更不喜歡父母把他們當“小孩子”來對待。
所以在這個階段,尊重和理解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當孩子的想法與我們的想法發生沖突時,尊重孩子的想法與感受,讓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而不是用命令的、批判的態度來否定孩子。
孩子的“不聽話”是一種普遍的現象,我們應該正確看待
青春期叛逆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過程,作為家長,應該理解孩子的這種行為,認真對待孩子的每一次“不聽話”,多鼓勵、多理解,不要因為孩子的“不聽話”而對他們的行為妄加評論。
不要因為孩子不聽話就打罵他們,也不要因為孩子叛逆就訓斥孩子。
要學會給孩子選擇的機會
不要總是說“不”,他們已經是大人了,應該有自己的判斷能力,我們應該學著給他們做決定的機會,而不是直接給他們下命令,這樣他們會喪失對家長的信任,從而關上心門。
李玫瑾教授說:“孩子的問題,往往都是成年人造成的。孩子的每種行為和心理,一定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
平時不要只顧著自己,多和孩子交流,多和他們講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
不要總是讓孩子“贏”,適當的讓孩子出去走走,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增長見識,還能舒緩孩子的壓力,讓孩子學會體諒別人。
4.引導孩子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
時間管理的重要性,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工作上,都是十分重要的。
現代人都離不開手機,即使是在工作中,也不可能完全不玩手機。
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需要時間,家長一定要正確引導,不然孩子對于時間的分配,根本無法做到自律。
其實,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長,不要讓孩子沉浸在手機的世界里,讓孩子成為手機的“奴隸”。
4.豐富孩子的生活
“手機控”父母更需要注意自己的行為習慣,孩子小的時候,沒有足夠的自制力,父母的陪伴能有效轉移孩子對于手機的注意力。
孩子成長時,父母最大的責任不在于避免他們的無聊,而是能夠一起玩,在玩的過程中尋找快樂,找到共同話題,才是最好的陪伴。
結語:
孩子沉迷于手機,大多是因為缺少陪伴而導致的,孩子有問題,一定要多陪伴,而不是指責孩子。
家長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用孩子的視角去理解他們,幫助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式。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4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