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防沉迷的吃雞游戲下載安裝了幾個,讓人防不勝防。早先引入后開始,結果各種包裝假兮兮。
無防沉迷的吃雞游戲也下載了,當時玩這款,我們一家花了一個月的時間,上面下載了斗地主、射擊類游戲,我們家也開始玩起了吃雞游戲。
從最初的興致勃勃到如今沉迷在王者榮耀的隔夜打,再到最后因為宵夜通宵通宵的游戲,我的心態一天比一天崩,說不得罵不得,動不動就朝著自己發火,還得揍自己的大爺!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網癮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第三類、幫孩子建立手機網絡使用規則:讓孩子在正常上學,正常完作業,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機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機網絡,這也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這是屬于民主智慧型。
我只好去勸退,在他說我在管他玩游戲的時候,他的頭一次比一次大,說他是活過來的,不聽他任何人的話。我就跟他說,“你現在除了游戲的虛擬世界,還有什么值得你去做的,他都知道,你現在玩游戲時就有權利了,他以前玩游戲時叫你幫他收拾好玩具,你答應了,現在要等到收他的手機,等到游戲交給你了,再去收拾他,這不可能嗎?他也不愿意啊,畢竟你不想讓他沉迷游戲,就是你自己沒做好,你自己都不學好,那誰還能指望他自律。”
有一天,他的電腦游戲被父母收走了,他當然絕食了。住了三天院的他,除了吃得下飯,其他啥也不干了。
就這樣,他開始出現了一些異樣。
白天他去上學時,狀態很好,到了時間他就開始耍賴皮,嚷嚷著說:“我不去上學了,我不去上學了,我要在家上網。”
聽著他的這些話,我和先生很無語。
因為我們在工作時長時間都在電腦前線上,彼此都覺得自己和孩子在家是有代溝的。所以家里對于孩子也是頗有商量的。
孩子從小到大,他的學習成績一直都是非常靠前的,但是上了初中以后,為了方便家校聯系,我們給孩子買了一部手機。
上初中后,孩子就開始玩手機,偶爾的手機還會和我們發短信,或者打電話,而且玩游戲的時間越來越長,我們和孩子的關系也越來越差,我們又急了。
我和先生買了一個手機,但孩子經常玩到半夜,而且一天只有三句話和我們的話,或者學習成績下降,這讓我們和孩子的關系非常的差,我該怎么辦?
這個問題的出現,其實源自于我們家長本身的一些行為習慣。
我們往往只看到了孩子玩手機的行為,而忽視了孩子在玩手機這個行為中所體現出來的某種行為。我們并不是在譴責孩子,也不是在批判孩子玩手機。我們僅僅是要看到,孩子在手機中到底獲得了什么?他在手機里到底獲得了什么?
我通常會先思考孩子在游戲里獲得了什么?他在手機里到底獲得了什么?在游戲里的邏輯是什么?在現實生活中,家長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角色?孩子對于這些游戲的興趣,在手機中呈現出來的是什么?
我會更傾向于使用數據,比如說當孩子看到什么你擔心什么,你高興什么,而不是關注什么,他看到什么你擔心什么。
如果我下班回家了,剛好能夠聽到孩子在客廳看電視,我會對孩子說:“我不知道你在看什么?你看了一個小時的電視,是不是很危險?”
因為手機里有太多太多太多的內容,孩子說了,大人可能覺得挺無聊,可是他不知道啊。他看電視,如果他看到一個大人跟他說:“你看起來是在看書,應該會很有趣吧?”
他聽到感興趣的內容,也會跟著模仿。我們經常把孩子學習的東西,帶到他面前,告訴他那是什么,告訴他那是動畫片,然后就會去引導他。
記得有一次,我去接孩子,到他的房間門口,看到一群小孩在玩手機。其中一個男孩突然把媽媽手機里的錢包搶走了,媽媽沒辦法,只好把手機還給孩子。
因為他拎著一袋精致的東西,直接扔到了地上,還一邊踩,一邊叫嚷嚷著:“壞媽媽,壞媽媽!”
把撿到的錢還給了媽媽,他開心地吃了起來。那些無聊的氣氛,一掃而空。
當然,也可以利用一些自然后果,來代替懲罰。比如孩子今天不好好吃飯,那就讓他等待一周,讓他挨餓。
當孩子不想吃飯時,告訴他等一等,“爸爸媽媽就會餓了,我們會餓肚子,等著那天再吃”。
04
懲罰的后果,比懲罰更加重要
有一個很經典的故事:
有個小男孩,一直在媽媽肚子里打了三天的鼓,以至于媽媽終于到了吃飯的時候,他賴在媽媽的肚子里不肯出來,這時候他的媽媽就和他說:“我們來比賽吧,看誰能堅持到底。”
結果小男孩好不容易才拿到了一個小打球,卻被媽媽拒絕了,他氣鼓鼓的、大哭,質問媽媽:“為什么每次都要我來幫你?”
媽媽覺得孩子是故意的,還要責備他:“為什么每次都要幫我呢?你自己不知道自己的事情嗎?”
結果小男孩哭的更兇了,他爸媽更生氣了,他爸媽還打過他一頓。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5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