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沉迷游戲的后果
如何讓一個13歲的孩子沉迷游戲,天天半夜不睡,玩游戲上癮到沒日沒夜的地步?這是個社會問題,要是沒有任何的法律法規,我們很難做到不防沉迷。
據我多年從事青少年游戲的研究,網游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影響是深遠的。從2009年到2012年,中國游戲產業在未成年人保護上的投入都在不斷增加。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網癮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第三類、幫孩子建立手機網絡使用規則:讓孩子在正常上學,正常完作業,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機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機網絡,這也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這是屬于民主智慧型。
2019年我國未成年人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到2144.4億元,占網民總體的27.8%,較2019年提高6.4%,較2020年提高5.7個百分點。
但青少年游戲用戶規模為何在快速增長?青少年對游戲的沉迷有哪些影響?
“時代變了,游戲如今已經成為了很多新興產業,吸引青少年沉迷其中。”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艷說。
這項研究報告曾在2017年12月發表了432份,來自全國的游戲企業排名。來自全國的數據顯示,未成年人游戲用戶規模達到1.18億,占游戲用戶絕大多數,按照這個數據推算,中國游戲用戶規模為4.63億人。
未成年人沉迷游戲的主要原因是,有人沉迷游戲,有人沉迷其中,有人沉迷在游戲里不能自拔。
以數據為例,未成年人玩游戲的時間越長,未成年人由于游戲賬號的共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容易被游戲虛擬世界上癮提供給未成年人。
“孩子進入網絡游戲后,由于自控能力不足,很容易被游戲里的場景吸引,深陷其中。”秦智庫介紹說,他曾多次接觸網絡游戲,發現有不少孩子在網絡游戲玩得不亦樂乎,不知不覺中就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不少家長對此感到憂慮:“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難管了,叫他不要玩,不聽,罵人,離家出走等等。而且游戲對孩子的誘惑力也越來越大,有些孩子甚至已經對游戲上癮。”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由于家庭教育和親子關系不良,很多孩子都有沉迷網絡游戲的現象,而很多家長與孩子的關系卻越來越差。“不少家長回到家就把網絡游戲扔給孩子,孩子玩游戲可以不吃不喝,家長也只能是拉筋疲力盡,卻無法管控孩子玩游戲的頻率。”
對此,專家建議,家長與孩子約定每周游戲時間不能超過兩小時,要實現有效引導,并與孩子協商規定玩游戲的規則,如什么時候可以玩、玩多久、玩什么內容,每次可以玩多長時間等。
同時,為了防止孩子過度沉迷游戲,家長可以逐漸減少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并注意培養孩子其他方面的興趣愛好,當孩子有了其他興趣愛好時,他就不會把注意力放在游戲上。
幫孩子戒掉網癮,“藥方”您還有哪些呢?
“一想到就要戒掉,一想到就想要戒掉,不想戒掉,就想到了游戲。”一名學生告訴記者,現在他們每天玩游戲的時間達到2小時,平時也會督促自己練字、看英語,但是一旦玩游戲超過1小時,就會被強制下線,“我當時就覺得不能再玩了,但是除了游戲,我好像沒有別的事情可以做了。”
對此,家長李女士表示,她并沒有強烈反對孩子玩游戲,但自己也是因為擔心影響到學習,現在“盯”著孩子就忍不住去“管”。“以前不允許他玩,現在已經嚴格限制了,之前孩子還跟我們發脾氣,現在也不玩了,還經常跟我們撒嬌。”李女士說,自己的擔心不無道理,孩子沉迷游戲會影響學習成績,現在不給孩子玩,以后會更加管不住,現在孩子經常“頂嘴”,自己都不敢管了。
孩子“頂嘴”是許多家長遇到的教育難題,也是孩子“不服管”的一種表現。如何管教好這一時期的孩子,家長應該怎么辦呢?
“寶寶叛逆期”
兩歲左右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英語中有個專門的詞——“可怕的兩歲”,中文是這樣一個非常陌生的詞,因為它標志著孩子的成長變化。
這個時期的孩子經常會跟家長唱反調,特別喜歡說“不”,并且非常執著于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
比如你讓他上床睡覺,他偏偏要在那玩一會兒!
那么,家長可能就要警惕了,孩子可能是進入了“秩序敏感期”了。
什么是“秩序敏感期”?
這一時期是孩子內心世界開始重新構建,更加重要的時期。
孩子會將自己的內心世界表現出來,他們希望能夠融入到周圍的環境中,通過觀察家長、老師的言行舉止,來形成自己的行為準則。
比如:有的孩子在吃飯的時候,如果家長還在一旁看電視、玩手機,孩子一定會產生厭煩的心理。
因此,父母應該保持冷靜,坐下來和孩子溝通交流,認真傾聽他們的心聲。
我們要明白,孩子不愿意溝通有多方面的原因,每個孩子都有自己不愿意溝通的原因。
孩子不愿和父母交流,在成長過程中最忌諱的就是父母從來不問、不問、不關心、不溝通。
因為父母一旦和孩子說知道理由的話,就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影響,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會經歷很多的困惑和煩惱,我們要懂得理解孩子、鼓勵孩子,這樣才能更好的引導孩子。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7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