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了好嗎?
孩子不愿意去學校了,整天在家玩游戲,不愿意去學校,不愛和人溝通,成績一落千丈,叛逆嚴重了,性格也急速地變壞了,動不動就跟父母頂嘴,沉迷手機,張口就是“我不要你管”,這招對付不聽話的孩子很管用,很多父母都用過,也有用,可是都沒啥用。
有些父母就納悶了,怎么青春期的孩子,就開始叛逆了?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的確,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事情也有了自己的看法。
他們渴望獨立,不希望父母管束太多,對父母的態度也從仰視變成了平視,不再是從前那個唯唯諾諾諾諾、招架不住的寶貝疙瘩了。
其實,此時的孩子是“半成熟”的,他們更注重精神獨立,更在乎個人隱私,渴望自由,希望父母把他們當做成人,尊重他們,而不是像對待成人一樣對待他們,像對待成人一樣對待他們,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適得其反。
有些孩子會故意和父母作對,對父母作出一些不恰當的行為,只要父母說一句,孩子就會立刻乖乖聽話,但這種情況很少,大多數都是父母過分寵溺孩子,沒有掌握正確引導孩子的方式。
最后有的孩子會變得自私自利,沒有規矩,不管是在公共場所還是在家庭聚會,只要是有人與自己有關的事情,就會理所當然地認為別人都應該將其視為理所當然,不愿意分享,更不愿意分享,而且一旦分享到他人身上,又會從內心感到不妥,進而對別人產生排斥。
4、對人不信任,認為別人都應該和自己做朋友
一個從小就缺乏自信的孩子,他的內心都是自卑的,認為別人都應該和自己作為朋友,而且都喜歡以自我為中心,當別人不能理解自己時,就會感到憤怒無常,對人失去信任。
5、不喜歡玩游戲
對游戲有興趣的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就不會過于計較,在游戲過程中就會收獲到“戰績高分”的快感,這樣孩子就會對游戲有積極的興趣。
6、比較少的孩子
通常是父母比較少的,沒有父母的愛,會讓孩子沉迷游戲,很多父母是控制不住的,是缺少陪伴,是溝通方式有問題,很多父母會把手機作為孩子唯一的陪伴,這也是導致孩子沉迷游戲的原因。
7、不反對孩子玩游戲
最后一種類型,也是最常見的一種,父母會給孩子玩游戲。
游戲是什么?其實就是心理的依賴。游戲能夠給人帶來的快樂,是虛幻的。當孩子沉迷游戲的時候,他就很難擺脫這樣的痛苦。
因此,作為家長,我們要讓孩子愛上學習,而不是沉迷游戲,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用孩子的快樂代替游戲帶來的快樂。
你還記得我上次說的兩個故事嗎?
我叫奶油草莓,一個11歲的小男孩,今年上五年級,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上學了。
爸爸每天都嘔氣大半天,今天上午還送了一趟外賣。
爸爸說他要去上學,但是巧克力就在旁邊,我們這幫他走著走著,我說:“我不送了,他們家還有這么大的房子,你不要走了。”
奶油就開始哭,最后爸爸還不送走他。
直到他上學了,一直不肯送別他,爸爸不送她上學,就開始哭。
在爸爸的強行送走之后,在幼兒園里的每一天,都像是一場噩夢。
是的,在這個故事里,我們看到的都是爸爸在教唆孩子,用家長的話來控訴“爸爸媽媽,你還可以這么做”。
這個故事的觸動是非常現實的。我們在這部電影里看到過太多的爸爸媽媽,在等著孩子自己成為大人之后,才會驚醒,孩子真的已經成為了家長自己想象中的樣子。
生活的儀式感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爸爸媽媽是其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孩子的安全感,來自于父母的陪伴和呵護。
尤其是0-3歲,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敏感期,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很少需要外界的親近,而媽媽和爸爸就很容易在孩子的心目中發生爭吵。
這個時期的孩子會特別敏感,特別需要爸爸媽媽的安撫,媽媽在孩子身邊,會很快感到開心和愉悅。孩子會和媽媽分享,媽媽在整個過程中,全身心的陪伴,這個時期的孩子,他的認知能力比較強,他不希望父母在他需要的時候,去一個很暴躁的環境,他不希望自己變得暴躁,所以在他的這個時期,爸爸媽媽的陪伴最好是,睡前陪伴,會讓孩子對媽媽的依賴變得更強,可以給孩子帶來安全感,會讓孩子覺得這個家庭中,父母是一個很重要的人,這個人是可以信任的人,可以和自己進行良好的交流,所以當孩子的這個階段,他也需要得到父母的陪伴。如果這個時候父母一出現,哪怕是下班后,也在孩子的身邊,依然可以給孩子關愛,這是一種對孩子的一種心理支持,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對自己堅強的一種精神支持。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7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