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按時上學的保證書,看似很費時間,其實往往卻事與愿違,得不償失。
最近,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教育引導工作的緊急通知》,其中強調: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學校要將手機管理納入學校日常管理,不得將學生帶入課堂,帶入學校的要進行統一保管。”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讓孩子4-8周重返學校愛上學習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學校對學生帶手機的問題也不能大意,畢竟現在不是網絡時代,孩子也是要用手機上網課的,這個時候如果家長不注意管理,學生就容易沉迷網絡。”
“現在很多學校都是實行年級管理,所以這個事情是不可能做到的。”
可見,家長的態度決定一切。
有些家長,不放心學生獨自在家,在學校附近租房陪讀。
王先生坦言,最擔心的是沒有手機的孩子就會使用手機,這些孩子往往會借用手機來玩游戲、看小說,他們在學校不好好學習,所以管不住自己,也不會與老師進行溝通。
看到這個消息,班主任李女士感覺到欣慰。“手機是方便聯系的工具,我不能沒收,她才玩了手機。現在是管不了了,說不定還得拿去補課。”
雖然,這是一個微不足道的細節。但有件事,一定不能忽視。
一位初一學生在課堂上講話時,被高年級的學生點了外號。放學后,李女士接了個電話,老師說:“你兒子太內向,下課都不和同學說話,作為家長應該去學校和老師溝通。”
這句話給李女士一家人提了個醒。
她聯系上了兒子,告訴兒子,在學校,如果被人欺負,一定要告訴老師,不要自己默默忍受。
老師在電話里也向她反饋,孩子說了之后,雖然上課說話,但是跟同學們玩在一起,對老師也沒有多大影響。
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寶貝疙瘩,多給孩子一些獨處的空間,讓他們不要有太多的壓力,自己消化的情緒。
李女士稱,“這孩子平時不怎么說話,平時就是玩游戲,不跟同學一起玩,有時候玩游戲,連吃飯也不怎么吃,
天天想著玩游戲,一去上學就嘔吐。”
李女士問孩子為什么不愛上學,孩子說“學校的老師天天上課傳話,同學們都在討論,他也在玩,感覺很沒意思。”
李女士表示,學校老師和家長都是怕孩子在學校玩,擔心他們被欺負,所以不讓他們玩,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的想要。
家長的初衷是好的,希望孩子能夠打贏學校的人際關系,但事實上,學校老師很少管,畢竟和同學們一起玩的時間長了,老師也會忽略掉孩子。
其實,在學校的同學關系是很重要的,
所以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多和同學交往,在與同學相處的過程中,孩子才會感受到這個世界的美好。
家長不能把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在學校和老師身上
學校是學習的地方,但是很多人還是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把自己未來的希望寄托在了學校和老師身上,在學習這件事情上父母的期望是很高的,但是在自己身上的期望會比較少,如果家長給孩子施加壓力的話,很有可能會讓孩子產生一種”逆反心理”,孩子越”抵觸”,父母越是讓自己學習,那么學習對孩子來說就會越是乏味。
我們要從根源上去解決孩子”厭學”的問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的”厭學”,讓孩子能夠更加積極地學習。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0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