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逃避上學逃避學習,逃避去學校,很多家長總以為是孩子的學習習慣不好,讓孩子過了學習的關,但是如果孩子學習習慣不好,成績不理想,父母也許會被老師叫到學校,甚至是責罰孩子。而對于學習習慣不好,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孩子,他們往往就會逃避上學。
厭學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孩子在學校遭受了校園霸凌,不敢與老師說,一回家就躲進房間,在父母面前又不自覺的裝病。這樣的孩子,家長往往是非常焦慮的,他們不知道如何幫助孩子。
其實,在幫助孩子克服厭學的過程中,我們家長的關注點應該是孩子最近的情緒怎么樣?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我們要保持冷靜,嘗試去了解孩子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緒,然后再去接納孩子的情緒,讓孩子自己慢慢平靜下來。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3、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其實我們很多時候,對孩子厭學這件事情本身,本身就是錯誤的,我們并沒有在意,所以我們對孩子厭學這件事情也沒有在意。
所以如果我們想要幫助孩子調整好,第一件事情就是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比如說面對孩子厭學這件事情,我們就可以想一想,我們有沒有去調整自己的心態呢?
你有沒有去了解孩子厭學的真正原因?
那么接下來,就會從《正面管教》一書中,去了解孩子厭學背后的那些事,看一看,是不是這些事都是孩子厭學的導火索?
最終結果其實并不是那么讓你去著急去罵,而是你去理解了孩子,然后我們再引導孩子,引導孩子有一個好的動機,去積極的去學習。
那如何引導孩子呢?
我們知道,當孩子厭學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想辦法,找到孩子厭學的原因,然后再去找方法,去解決問題,去學習,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孩子知道他有一個正確的學習目的,孩子才會愿意去學習,愿意去改變。
而不是,帶著情緒去指責孩子,罵他,更加罵他,打他,那么孩子就會越來越差,越來越差,最后就真的就破罐子破摔了,等著父母的一句“反正我也學不會,我看你們也學不會”。
而要想改變孩子,首先要先從父母自己身上找原因。
有的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太高,管得太多,不管孩子,這樣做只會讓孩子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失去獨立思考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另外父母應該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以暴制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而父母的好情緒,是孩子最好的教科書,父母要給孩子以正面積極的影響。
作為父母,我們要不斷提高自己,不要把壞情緒發泄在孩子身上,父母的情緒問題,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關鍵的。
02 如果孩子不想做情緒的奴隸,父母該怎么辦?
想要孩子改掉壞脾氣,那么,首先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想要孩子學會控制情緒,父母首先要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有研究表明:在決定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深呼吸,讓自己冷靜下來。只有保持冷靜的人,才會有更好的辦法。
孩子和父母頂嘴的時候,父母要學會冷靜。
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父母可以給孩子一個選擇,“你是現在立刻去寫作業?還是十分鐘后去寫?”
當孩子冷靜下來之后,父母再跟孩子好好聊聊。
之后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提高自制力,首先要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父母不要對孩子吼叫。
只有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情緒,才能有更好的教育孩子。
3. 做一個好的傾聽者
心理學家賀嶺峰說過:“如果不經歷過的話,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父母也是要經過思考,然后再做出調整的。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作為父母,也是如此。
但是父母們在控制自己的情緒的時候,其實是在與孩子們進行互動。
父母的行為和態度,直接影響著孩子對父母的態度。
1. 有耐心
父母對孩子發脾氣,是在發出遷怒。
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父母是發脾氣還是難過,都能在孩子的身上看到。
當孩子有情緒,有抵觸的時候,父母要做的就是陪伴在孩子身邊,傾聽孩子的內心世界。
因為當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時,她也會有委屈,也會有不舒服的時候,在父母們心中也都覺得孩子還是沒有長大,而暴躁,其實孩子只是因為還沒吃過飯,思想不夠成熟。
但是父母們能夠耐心地聽孩子說完,并且認真的給予回應,孩子也會感受到父母的變化,慢慢和父母親近起來,而不是因為不想讓父母煩心自己才開始叛逆。
02
3歲的叛逆期,決定了孩子是否有能力“獨立”
當孩子2歲左右的時候,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他們開始產生強烈的自我意識,開始意識到自己和外界環境的不同,甚至開始向父母反抗,認為父母無所不能。
面對孩子這樣的不聽話,有的父母會產生厭煩,覺得孩子越來越難管。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2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