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屁孩故意不上學,上網課遲到、不寫作業、還偷東西……屢教不改的小屁孩們,第一次以“低能量層級的對抗”,來控訴家長們的養育方式。
教育家馬爾庫沙說過:“孩子的能量是從父母傳遞給孩子的能量中得以發揮的,如果喚醒者不以身作則,那么孩子的能量也就無法被喚醒,長此以往,孩子的能量就會被破壞,比如網絡、游戲、手機等。”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在古語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父母要給孩子做出表率,積極向上,做一個“好兒歌”。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讓孩子4-8周重返學校愛上學習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五、安全為本,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
什么是安全為本?
安全為本就是指與孩子建立聯系,給予孩子安全感。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每個孩子心中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希望,就是希望自己的父母親能夠“溫柔以待”,能夠用愛去感化孩子。如果父母能夠真正的愛孩子,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愛,內心就會感到溫暖,安全感就會在形成中不斷地得到提升。當父母對孩子進行教育,一味的對孩子打罵,就會讓孩子的內心產生恐懼、焦慮和不安,從而在行為中對自己進行投射,從而讓自己的人格變得更加完善。
當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情緒化,變得歇斯底里時,這也會引起孩子內心的恐懼。而且長時間“吼叫式”教育,孩子也會模仿父母的行為,在管教方面會變得更加的吃力。所以父母一定要懂得自我情緒管理,這會幫助孩子走出家庭中的陰霾。
5、給孩子獨處的時間
有的家長想要更多的陪伴孩子,就會給孩子安排一些非常有價值的活動,帶孩子出去玩,幫助孩子放松,與孩子一同去探索世界,這樣孩子也會更加的獨立。有的父母不希望孩子有太大的空閑時間,希望他可以從游戲中找到自己的樂趣。
但是父母卻不知道,自己在玩游戲的時候,對孩子產生的一種疏離感,最終會讓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系產生一種疏離感。這種疏離感是不利于孩子社交的。
6、激發孩子的潛能
很多孩子沉迷游戲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在游戲中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能找到歸屬感。這一點很好理解,如果你找不到一個游戲伙伴,那么就可能對他的心理產生一種控制感。那么這種控制感就會大大減弱。如果他在現實生活中能夠獲得很好的同伴關系,在游戲中就不需要借助網絡來彌補。
以上三點是需要父母去幫助孩子的。
04 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要陪伴孩子長大
很多孩子沉迷游戲的原因是父母和孩子的世界永遠圍繞在一起,如果家長疏于陪伴孩子,就會把孩子交給手機游戲。雖然孩子小的時候是需要父母陪伴的,但是有些家長卻把手機作為了哄孩子的神器。
有些家長說孩子小的時候,只要有時間,就讓他看動畫片,這種做法很不負責任。孩子只會用手機來打發時間,而不是在父母的陪伴下健康成長。
其實對于未成年的孩子來說,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陪伴。
如果孩子的童年時期,父母在身邊,他們不會感到孤單,這也為父母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原生家庭環境。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3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