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勸解厭學情緒的孩子英語作文素材?
不知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在每次家長會、班級分享、親子活動的時候,家長都會受到老師的“炮轟”,讓家長們對于自家孩子的學習情況都感到焦慮。
其實,很多時候,作為父母的我們,都會有著一些“望子成龍”的愿望,但同時,我們也在不知不覺中把這種期望傳遞給了孩子。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一、想要孩子在學習上能有進步,首先我們要知道什么才是好的學習方法
在面對孩子學習這件事上,不管我們有多么希望孩子在學習上能夠取得進步,甚至在面對孩子考試成績的時候,我們都應該學習“靜待花開”,“動靜相宜”。
首先,我們要了解孩子學習效率高的原因,再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習效率。
1.當孩子學會認真對待自己的每一次考試,認真對待考試成績的排名,在成績出現大幅度的下滑的時候,家長們一定要保持冷靜,不要盲目的指責孩子,因為這個時候孩子心理上已經有了壓力。
其實孩子不僅僅只是在考試中,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他都需要面對各種各樣的考試,要有足夠的耐心去面對每一次考試,才能有更好的發揮,發揮的最佳狀態。
2.當孩子出現焦慮情緒的時候,家長要幫助孩子緩解。
首先,我們要和孩子一起分析每一次考試的失誤,是失誤還是某一個知識點的不熟練,是過于追求完美?還是日常狀態,有沒有變得僵硬?是自己的知識結構有問題?還是自己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我們要從細節入手,看看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哪里出現了問題,然后一起分析問題背后的原因,并且告訴他,雖然這次沒考好,但是下次應該注意,要是哪個地方還有不懂的,要想辦法解決,爸爸媽媽會幫助你一起去克服困難,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
這個過程中,孩子也就不至于會擔心考不好,害怕老師和家長說自己哪里做的不好,才會對學習失去興趣,他才會對考試變得緊張起來。
2.父母經常鼓勵孩子,不要給孩子過高的期望
孩子的考試成績不好,不僅會導致家長很生氣,還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響。如果孩子本身在考試中成績差,他也會很有壓力,他本身壓力就是很大,心里的壓力會越來越大。如果家長再去批評孩子,那孩子的壓力會更大,對學習失去興趣。
3.父母要懂得以身作則
作為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果父母在孩子的人生初期,能夠對孩子多一些關心、幫助,少一些急躁、指責,少一些批評和抱怨,孩子就不會患上心理問題。
二、正確對待孩子的成績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如果能夠根據孩子的特點,找出孩子的閃光點,加以培養,孩子的成長就會更加順暢。所以父母要注意觀察孩子的習慣、興趣,了解孩子的喜好、能力、性格,找到他的優勢所在,并加以培養。
學會傾聽,有技巧地對孩子進行教育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過:“父母子女之間,應該是那種親密有間的、充滿快樂和關愛的好朋友關系。”
心理學家皮亞杰說:“兒童是一個發展和形成各種性格的獨特的個體,具有獨特的人格特點,在出生時,沒有一定的智力背景,沒有完全相同的智力水平,都是處于一種相互差異的狀態。”
有研究表明:如果父母在早期對孩子的影響力度較低,那么他們會有能力發展出“個性”。他們能在各種環境中找到自己的優勢,而那些個性化是他們最不能容忍的,因為他們會“一反常態”。
所以,父母的養育要抓住三個關鍵期,合理且有效。
第一個關鍵期:0-6歲的早期教育。
1.嬰幼兒期:0-6歲,是孩子早期教育的黃金期,也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期,這個階段可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自制力,當然也是一切學習的基礎。
孩子在這個階段,無意識的模仿就好比是“井噴式”的吸吮吸深睡眠,很多時候他們的吸吸手指只是為了得到某種滿足,若是有得不到的,他們就會想方設法用口來彌補。這是因為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生理需求與安全需求的匱乏。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科胡特
認為,兒童需要更多的自由,所以兒童需要鼓勵,而不是約束,所以他們更需要從與同齡人的交流中獲得心理營養。這種心理營養與他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如果孩子缺少,就容易產生厭學。
所謂教育,是讓孩子有目標,有動力,
能調節情緒,專注力很高。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孩子有強烈的好奇心,對一件事情的好奇心。
家長如果經常給孩子講故事,這個世界上,除了童話就是童話故事,最重要的是,孩子會好奇,會有探索的精神。
家長要帶孩子去探索、發現,同時引導孩子對不同的事物進行不同的思考,以此培養孩子的發散思維能力,等孩子有了興趣后,孩子自然就不害怕去上學了。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7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