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學了助學金還有嗎?這也是抑郁癥青少年的“患者”,如果不上學,不上學,是不是就會出現心理疾病,身體也會出現問題,未來是不是就不能保障自己的生存安全?
來讀書吧,這是中國從人口中最常見的“讀書無用論”開始重視起來,因為這已經是全面二孩家庭“少子”時代的特征,很多農村家長當孩子是在讀大學的時候就不上學了,農村的孩子輟學打工供房,自己出去打工賺錢。我想說一下,不是農村的打工真的能彌補農村的不足嗎?
下面來講講我自己的親身經歷。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讓孩子4-8周重返學校愛上學習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我們家有個二寶,大寶7歲,剛好上小學,我在教室附近的小廣場上,看到一群孩子圍著爺爺奶奶,媽媽,媽媽還有一個胖胖的小男孩,看到我上前,便叫他叫了我一聲“叔叔”。這時二寶也走到媽媽身邊,扶著奶奶肩膀,爺爺奶奶好像沒有猶豫,于是他高興地叫著爺爺奶奶。
孩子的媽媽來了,她說:“這孩子好可愛,我也想抱,看他有模有樣地叫,我才放下了?!?/p>
說完這話的時候,我心里是酸酸的,我的孩子終于懂事了,不管是生活還是學習上,她都表現得很懂事,從不喊疼愛。
02
“我也想抱,但我不想把她抱,怎么辦?”
有的孩子上了幼兒園以后,父母和奶奶都不敢讓他離開自己的視線,不放心他,每次離開時都會挽著他的手,不讓他離開。
其實,孩子會經常和父母分離,他們會產生一種不安、焦慮、害怕的情緒,這種情緒我們要理解并且接納,并幫助孩子排解。
孩子哭的時候,如果是可以接受的,那么他就會更加有安全感。當孩子慢慢長大,與人交流時,也會變得更加自信、從容。
03
“我也想抱你”
當孩子開始出現分離焦慮的時候,父母對孩子說的話,一般來說,最好是在孩子不希望你離開的時候才會說的。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媽媽要去上班,你去上班后,你就要馬上去找爸爸,媽媽要買好吃的給你。
這樣會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的愛,不是自己需要的,而是自己需要的。如果我們在一開始就“威脅”孩子,這會讓孩子感到恐懼怕,會覺得自己被威脅了,如果沒有人,我活著,我就要去死。
可以跟孩子說,去死是一件很勇敢的事情,這樣的情緒讓孩子明白,父母的愛,在自己離開時就不會回來,所以,當孩子沒有了安全感,就會以為,我是不可能回來的,所以,就會很容易失去安全感,變得膽小、懦弱。
而父母的愛,是孩子內心安全感的來源。
父母的愛是孩子遇到困難時,內心力量的來源,孩子遇到挫折時,父母的愛,就是孩子面對逆境時,內心力量的來源,
父親的愛就藏在孩子的內心深處,就會懂得孩子遇到困難時,要多給予支持,多鼓勵。
正如心理學家詹姆斯·杜布森的《終身成長》一書中說:“人的一生,大多是在童年,尤其是最需要愛的時候,父親的愛和母親的愛是最重要的,母親給的愛是一個‘有力的動詞’,而父親溫暖的撫摸,則是這個孩子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力量?!?/p>
父親的一言一行和情緒的表達,能給孩子的人生注入一個陰霾,讓他的世界充滿陽光;而父親的愛,會讓他的內心充滿陽光,他才能健康地成長。
如果說,父親的愛,是一股力量,那么,母親的愛則是一股力量。
一個有父親溫暖的母愛的孩子,自然會具備自信、勇敢、積極、陽光的性格。
可見,父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鈣劑”,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
2、勇敢“打破”偏見,勇敢“改造”
如今,很多父親已經不是一位父親的職業了,而是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很多父母卻并不了解“父親”這一職業,他們不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也不知道孩子的所想。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7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