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不上學的理由一般會分為兩種,一種是真的不想去上學,另一種是裝病,比如肚子疼、頭暈、惡心等。
在學校的一天,這些“不想上學”的念頭,經常能在學校發生,并且每一天都在發生。
因為他們會覺得,每天就是上學、上課、做作業、考試、睡覺、發呆。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讓孩子4-8周重返學校愛上學習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他們害怕上學、如果待在家里的話,感到喘不過氣,嚴重者出現渾身疼痛、頭疼、惡心、肚子疼,甚至有自殺的想法。
還有的孩子是出于“上學”的問題,比如“上學太沒意思”“人太煩了”“浪費錢”等。
可能是你孩子在學校受到欺負了,讓他感覺自己是“世界的重心”,他可以把這股“重心”轉移到學習上去。
“爸爸媽媽跟你說過多少次了,上學不能帶錢。”“不能帶錢。”“每天都不能帶手機。”“媽媽再也不相信你了,你真的不配做你想要做的事。”“我已經給你講過很多次了,你應該向媽媽證明這點。”
“真的不行嗎?我們能再講一遍嗎?”“我們怎么樣可以試著告訴你媽媽,昨天晚上也許你的手機被收了呢。”“好啊,那你明天早上再來找媽媽,一定會得到想要的答案。”
我立刻就把這條建議詳細寫在了他的筆記本里,他把老師教給我的方法整理下來放在了書的桌旁。并在課上認真聽講,不再做其他的事。
然后就不難發現,其實這里面有很多共同點。
從“愛”這個字上來,我們不難發現,對于孩子來說,當孩子一旦擁有了愛的能力,他就能夠接納并且樂于去接受并在這些愛里積攢溫暖。
“共情”是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而不是父母強加的工具。
懂得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處境和他們產生矛盾的原因,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里,從而更好的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作為父母,您的愛是孩子前進路上的動力嗎?是孩子遇到困難時的鼓勵還是冷漠無情?是孩子成績下降時的指責?是孩子出走的一巴掌,還是孩子再也不想談心的緣由?
我想,答案都是否定的。
你看到了,我也看到了,所有的問題都不是問題,所有的這些都是成長的資源,
找到問題的答案,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03
錯誤的處理方式,正在把孩子越推越遠
家長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應該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是不是對孩子某些方面過于苛刻,總是用批評的方式,其實孩子才是最容易被指責的那一個。
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家長應該怎么和孩子溝通?
當孩子不愿意和家長溝通的時候,作為家長應該怎么辦?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說過:“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質是渴望得到別人的贊賞。”
在《正面管教》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贏得十幾歲孩子的最好方法,是以和善、堅定、尊重的態度,先和他們站在一邊。讓孩子在被理解的支撐中,得到自尊自在。”
如果我們不想讓孩子和我們的關系“漸行漸遠”,就需要放下“父母威嚴”的架子,讓孩子感受平等,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相處。
放下自己“父母”的架子,讓孩子真正感受到被尊重。
03
《無聲的告白》中,有這樣一個情節。
蘭蘭蘭很喜歡玩手機,媽媽每次都會告訴她手機的密碼。有時候大人說了一次孩子都會記在心里,可是蘭蘭蘭媽媽每次都會很認真地告訴孩子,手機的密碼只有大人知道。
有時候大人不知道,等到孩子開始沉迷于手機的時候,家長就管不了了,這時候就會去搶奪孩子的手機,“搶過來”,
蘭蘭蘭說,如果孩子不聽話,大人就會把手機拿過來。
沒想到孩子看到手機被搶過來之后,立馬就開始大哭大鬧,一邊喊著要手機,一邊喊著要手機,整個過程中,沒有說一句話。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8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