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鄉孩子厭學心理咨詢中心
心身疾病,主要就是早戀、網癮、厭學等,對一些家長來說,現在的孩子都是學習差、不聽話、不懂得感恩、不吃苦的孩子,又怎么可能快樂地成長呢?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人們對于吃苦的認識也逐漸加深。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而現在的孩子,多數都是獨生子女,一家人圍著一個孩子轉。
在父母們的眼里,學習好像是孩子唯一的出路,因此,在孩子的學習上,父母們可謂是費盡心思,想盡辦法。
孩子小時候,如果孩子學習好,父母們就會覺得孩子是一切都好的;孩子學習成績不好,那就是唯一的出路,其它的出路都可以給孩子。
可孩子漸漸長大了,父母們卻發現孩子不再愿意事事都跟自己商量,甚至連簡單的家務勞動也拒絕了。
他們似乎對父母的安排也不再感興趣,總是一副提不起來興趣的樣子。
就算是對父母提出了一些要求,也會被孩子無情地拒絕,理由很簡單:
“這是我的事情,我自己可以處理,你總是要聽我的!”
“我不管怎么行,最后爸爸都會支持我!”
“既然你們都不認可我,那我就不努力了!”
“我努力了,你們卻不認可!”
那一刻,父母會覺得孩子是叛逆、不孝、不爭氣。
可是,如果我們能夠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讓他們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又何愁他們對父母說出不想上學的話呢?
02
了解孩子的厭學、叛逆、抑郁等問題
前段時間,一個13歲的女孩火了。
在中國的大環境下,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在學習上出現叛逆、厭學等問題。
可以說,每個孩子的天生就是叛逆的。
厭學、叛逆、厭學,是當今孩子中常見的心理問題。
也許是成績差、人際關系差、考不上好學校,找不到好工作、人生不幸福;也許是心理障礙、精神問題,等等。
很多父母為此焦慮萬分,又不知所措,因此經常打罵孩子。
其實,父母打罵孩子,只是希望孩子能夠身心健康地成長。
只是,有時錯誤的方式方法,真的會適得其反。
孩子被打罵后,大腦的“獎賞中樞”
被打罵后,孩子的大腦會產生一種獎賞系統,這種系統會使孩子感到快樂。
這種獎賞系統使得孩子喜歡學習、獲得認同感,容易上癮。
但控制和禁止這些,卻會使得孩子與父母的距離越來越遠
。
那些被父母控制欲的孩子,生活在巨大的壓力之下,失去了生存的樂趣。
成年人尚且無法忍受“工作”帶給自己的痛苦,更何況是還不諳世事的孩子呢?
所以說,很多孩子之所以沉溺于網絡游戲,正是因為他們沒有更多的“工作”,沒有父母的“陪伴”,使得他們感受不到幸福。
這一切都源于父母的過度焦慮。
所以,那些有條件的愛和支持,才讓孩子沒有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活得卑微而蒼白。
所以,不管是出于愛,還是出于恨,亦或是出于害怕,父母的愛都是無條件的,對于孩子而言,它們沒有任何附加條件。
同樣地,孩子也不可能在父母無條件的愛中,活得自在、自由、快樂,活得自由。
02
真正的愛,是感同身受,而不是同情他們
知乎上有個問題:“為什么有些父母越是喜歡對孩子發脾氣,孩子往往會變得越是不知所措、越是覺得父母有威脅。”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是這樣說的:
我是恨他們,因為我確實不夠好,我在努力中受傷害,我無法達到他們的期待,他們的打擊、批評讓我難以承受,我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只有讓父母在外面才敢和他們說話。
父母為了我好,卻給了我如此大的壓力,我該怎么辦?”
也有一些孩子,面對父母的冷暴力,可能會認為自己是一個沒有尊嚴、沒有地位的人,是不值得被愛的,或者是父母不愛自己、不配得到愛的人,從而會失去對父母的信任。
作為父母,應該怎么做?
1、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也就是換位思考。尊重孩子,不是說家長對孩子的一舉一動都事無巨細地管,而是在事情的過程中,愿意聽取孩子的意見,對孩子進行引導,進行分析。
即使父母對孩子的安排是極其善意的,也要耐心聽孩子解釋,這樣孩子才能有被尊重的感覺。否則,當父母沒有尊重孩子的感受時,就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從而又導致孩子叛逆。
2、改變教育方法
從教育方式上來說,我們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這一時的事情,孩子是可以改變的,但是父母則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具體的指導。
對于孩子的一些壞習慣,比如不整理自己的房間,家長也要采取一些懲罰措施,比如打手心,罰抄作業等,讓孩子吸取教訓斥,努力改掉這個壞習慣。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9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