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時間來到了7月上旬,大部分中小學都要迎來期末考試了,而這段時間孩子去學校也只是進行無聊的復習,因此他們很想待在家里。
孩子都不喜歡上學,在這個節骨眼上,他們自然更加厭煩學校,所以他們就可能對媽媽說出這句話:
“媽媽,我可以不上學嗎?”

面對這個問題,你們會如何回應呢?
“媽媽,我可以不上學嗎?”四位媽媽的回答各不相同,利弊都有
★第一位媽媽
特點:暴力型
“不上學?咋滴,蹬鼻子上臉了?不想上學想上天啊?”
這位媽媽的回答比較符合底層階級,沒有受過文化教育或者文化水平較低的媽媽經常會對孩子口吐芬芳。
這句話看起來沒有水準,但是也有一點好處,那就是孩子會長心,他下次一定不會輕易對媽媽說出這種話。

而這句話的缺陷更明顯,一方面媽媽沒有對孩子解釋上學的必要性和遵守規律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媽媽的粗鄙也會降低親子感情。
雖然我們沒有做過數據統計,但是粗略估計,50%的媽媽都對孩子說過這句話!
★第二位媽媽
特點:愛撫型
“孩子,還有最后幾天,再堅持一下,媽媽下班給你買一只燒雞回來。”
如果我們用戀愛來形容這個事例,那么這位媽媽毫無疑問就是一只“舔狗”……
咳咳,我們暫且不提“舔狗”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還是從這句話的優點出發!

其實也很好理解,如果你是一位女性,有一位男朋友如此關愛你,全天都會變得很開心。
孩子聽到媽媽的話后,全天都會處于興奮狀態,他們在當天學習會更刻苦。
不過,這句話具有時效性,保質期只有一天,吃完燒雞后,孩子第二天就可能原形畢露。
所以,“舔狗”無法得到真愛,媽媽如此寵溺孩子,也只會給孩子慣下一堆臭毛病,他們會錯誤地認為上學不是理所應當的事情,是為了父母而不是自己,這不就是本末倒置嗎?
★第三位媽媽
特點:類比型
“孩子,你看山區那些孩子,想上學都沒辦法,你別身在福中不知福好嗎?”

孩子聽到這句話的唯一好處就是激發他們的憐憫心,但能不能上學還是未知數。
畢竟,山區里的孩子距離我們太過遙遠,就連家長都沒辦法感同身受,何況是孩子呢?
不過,家長多給孩子講一些這種故事,他們的見識和視野也會開拓,同時也能測試一下孩子的三觀,要是心理毫無波動,就說明他們內心冷漠,家長要留意哦。
★第四位媽媽
特點:捧一踩一型
“你不上學要干嘛?想去做環衛工人或者撿破爛嗎?有出息嗎?”

坦白而言,這種媽媽最令人討厭!你教育孩子也就算了,把撿破爛和環衛工人扯進來干嗎?如果沒有他們,你知道世界會發生多大的影響嗎?
生活中的每一個行業都有其存在的價值,雖然未來可能會有人工智能替代,但就目前科技來看,一個行業的變化都能引起生活的巨變,就像蝴蝶效應一樣。
這種踩一捧一的方式,孩子親身體驗后確實會感嘆學習的好,但是對他人的人身攻擊,完全不提倡!
★“媽媽,我不想上學”你的回答影響孩子的未來走向

面對孩子的問題,家長要先反問孩子:
“你為什么不想上學呢?”
孩子不想上學的理由有很多,拋去不愛上學外,也可能是被學生欺負、身體不舒服等,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回答具體分析。
如果是身體不適父母,適當地休息一天也沒關系,而被學生欺負就涉及到校園霸凌問題,家長可以給孩子做后盾,找老師了解情況。
如果是單純地不想上學,懶惰,家長就可以這樣說:
“媽媽理解你的情緒,小的時候媽媽也跟你一樣,現在也是如此,有的時候不想上班。”

這句話就表明父母理解、尊重孩子的想法,同時以自身舉例,打出人情牌,接著再反轉:
“可是,你看媽媽不想工作,不還是要去上班嗎?我們不能因為不喜歡、懶惰就去拒絕做某件事,這是懦弱的表現,也是不遵守秩序感。況且,你的同學也不喜歡上學吧?可是他們不也堅持下來了嗎?你想被同學拋在后面嗎?”
媽媽的以身作則,同時利用孩子的好勝心,這樣就可以解決孩子不想上學的問題!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9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