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給我出去!”
孩子上完網課,吃完飯就鉆進房間玩游戲了,我想孩子學習了一整天,也挺累的,休息調整一下也無妨。
晚上7點,我見他還在玩,就提醒一下,要安排好時間。一個小時后,我看到他依然在玩游戲,心里著急起來,因為他的作業一點都沒做。
我過去問他,玩什么游戲玩得那么入迷?
結果,孩子很不耐煩,回我一句:“煩不煩?你給我出去!”還用手推了我一下。
我一下子生氣了,丟下一句:“過分!作業一點不做,還態度惡劣!”
回到房間,我平復自己的情緒,肯定自己沒有破口大罵,只是對孩子后來的態度感到不滿。我想,按照孩子今天的狀態,作業可能無望完成了。
因為孩子只要玩起游戲來,誰打擾他,他就把誰趕出去,我就不再進去勸阻他,自我安慰一番后,我在床上躺了一會兒,然后決定去聽聽我在學習的青春期父母行動營的課程。
我一邊聽一邊很認真地做筆記,海英老師正好在講厘清問題的歸屬,承擔成長的責任。
原則是:誰有煩惱和痛苦,誰擁有問題,誰承擔責任,誰痛苦誰改變。
對于可接納的行為保持接納和寬容,對于不可接納的行為敢于說不,關注當下的感受,尊重自己的感受,表達自己的感受,然后做出自己的選擇和行為,并為之負責。
02
“你生氣啦?”
我聽了課后,受益匪淺,并且開始思考孩子剛才的行為,我捫心自問:
1、我的感受是什么?我不能接納孩子的什么行為?我應該尊重我內心的感受,讓孩子明白我能接受和不可接受的行為界限在哪里。
2、孩子當下的感受是什么?他內心的需要是什么?把我和孩子的需要過濾出來,鼓勵孩子提出問題,關注孩子的感受,也讓孩子關注我的感受。
我邊聽課邊厘清思路,準備找個可教時刻和兒子談談,到了十點,兒子自己進了我的房間,我沒理會他。
兒子坐到床邊,問我:“媽媽,你怎么不說話?”
我心想:難道你還不清楚我為何不理你嗎?但我沒這么說,而是輕描淡寫地回答:“沒看到我正在學習嗎?”
兒子小心翼翼地問:“媽媽,你生氣啦?”
我放下手中的筆,轉過身,表情很嚴肅地說:“你今天上課很認真,媽媽都看在眼里的,但晚上你一直不做作業,不停地玩游戲,我不反對你玩游戲,因為我覺得你需要放松的時間,但現在你玩游戲后,作業一點也不做,這是不是有點過分呢?”
兒子一下子怒了,態度很強硬地說:“我不想聊作業的問題,我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你要是逼我,那我是絕對不會去做的!”
03
耐心引導
這次,我沒有被他激怒,而是很平靜地回答:
首先,媽媽沒有逼你去學習,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如果你覺得學習沒有用,你可以選擇不學,作業也可以不做。
你也明白,如果不去消化知識,到期末考試臨時抱佛腳,這樣效果好嗎?之前你一年半沒有上學,落下很多功課,一下子補考十門課是什么感受,你還記得嗎?
我只是表達出我的想法,你的人生你自己做主,你的人生也只能由你自己負責,不后悔就好,媽媽會尊重你的選擇。
其次,你說你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這是一種什么態度呢?我現在告訴你,我想打你就打你,想罵你就罵你,你是什么感受?
媽媽也一直覺得你是一個很有責任感的男孩,所以我希望你能守信用,說到做到,因為你之前答應過媽媽認真聽課做完作業。
假如媽媽答應你的事情也一直做不到,多次反悔,你會怎么想?還會信任我嗎?
最后,媽媽生氣是因為你把我推開的態度很惡劣,我覺得你這個行為傷害了我,我內心很受傷、很難過,我希望以后你不要這樣,有話可以好好說。
孩子一直默默地聽著,等我說完,他來一句:“媽媽,我沒有推你呀!我那會兒游戲有比賽 ,你進來打擾到我了。”
04
扭轉局面
面對孩子的反駁,我還是淡定地說:“可能你太專注,下意識就推開了媽媽,但我希望你能直接表達出來,即使你在打比賽,你也可以告訴我。”
兒子接上來問:“那如果我告訴你,你還會同意我打游戲嗎?”
我一聽,就明白了,原來兒子這些下意識的言行背后,其實是在擔心我不同意他玩游戲,會想方設法制止他,我回答說:“只要你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時間,有什么不可以呢?先打游戲還是先做作業,你自己安排,只要完成你的學習任務就行了,你是一個有規劃的孩子,我也相信你能安排好。”
此時,兒子態度明顯有了好轉,他說:“媽媽,我明白了!以后我注意,對不起!我也知道學習是我自己的事,我也沒說學習沒用,但作業真的多到我都來不及做完。”
聽到兒子講出煩惱,我覺得還是他主觀上不太想做,心里有畏難情緒,我就抓住機會,跟他分析做不完作業的原因:
1、是不是對知識點不熟悉,所以思考時間太久?
2、是不是聊天打游戲,時間沒有合理安排好?
3、是不是題目太難,主觀上就不太想做?
兒子一聽我的分析,笑了,他跟我坦白,是物理作業的題目太難,老師講了他也沒聽懂。
其實,我也不懂孩子說難到底有多難,我就夸他:“我看你只要冷靜下來,做題目做得挺快呀!而且字又工整!看得出來你是個認真的孩子!遇到不懂的題目,你可以去請教物理老師,媽媽也幫你跟老師溝通了,老師為你付出的時間和辛苦,你也要懂得珍惜,好嗎?至于打游戲的問題,你也知道媽媽對你打游戲不排斥的。”
這時候,兒子不再煩躁、不再強詞奪理、也不再憤怒,他點點頭說:“媽媽你說得對,我也沒說不做作業,只是先打游戲而已……”
他還沒講完,我就接上話:“那就現在去做吧!”
兒子又無奈地嘆了口氣:“ 哎,學習真的累……”
“媽媽能理解你,你看媽媽學習也累呀,本來我可以睡覺休息了,但我那么努力學習家庭教育是為了什么呢?一方面是為了能和你更好地溝通,另一方面是為了成長自我。不然,你怎么會有現在這個通情達理、又可愛、又好相處的媽媽呢?當然,我也擁有了更加懂事的你,還有更加體貼的爸爸呀!你對現在的媽媽滿意嗎?”我不禁露出笑容,摸了摸孩子的頭,輕聲問道。
兒子笑嘻嘻地回答:“當然滿意啊!”
我舉起拳頭做了一個夸張的動作,對他說:“所以只要你努力,未來也可以收獲你想要的快樂人生!”
我們相視一眼,然后哈哈大笑起來。
05
總結收獲
兒子笑著說:“我知道了,媽媽,我們能抱一抱嗎!”
我怎么可能拒絕這個可愛的要求,擁抱時,我在兒子耳邊輕輕說道:“謝謝你能開誠布公地和媽媽聊天,勇于表達你的感受,也謝謝你讓媽媽一次次成長。”
兒子拍拍我的后背,然后就帶著快樂的情緒去做作業了。
這次的溝通達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我并沒想到這么晚了,兒子還會主動提出來去做作業。
面對孩子推我吼我的行為,我沒有破功,而是選擇回房間平復情緒,聚焦自我,通過聽我在學習的課程成長自己,思考如何使用學到的知識和孩子溝通。
抓住孩子和我主動交流的機會,在行為層上進行事實反饋,不評價不指責,直接表達自己的內心情緒感受,同時也鼓勵孩子去表達感受,做出自己的選擇。
當我們不再把“游戲”當作孩子不學習的遮羞布,而是重新聚焦修復親子關系,掌握和孩子溝通的方法,也許,教育孩子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難。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10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