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愿意跟父母聊天很多是因為他覺得交談可能會帶給他某種痛苦情緒,為了避免這種傷害的產(chǎn)生而做出的一種本能的自我保護行為。
父母都希望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和孩子有著親密無間的關系,但是近幾年來,很多家長咨詢我們的時候都說,和孩子的親子關系越來越緊張了,孩子越來越難溝通了。為什么會這樣呢?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家長長久以來對孩子錯誤的溝通方式導致親子關系越來越疏遠。孩子上初中后不跟父母溝通怎么辦
1、訓誡、教條、矛盾:這是傳統(tǒng)父母表達望子成龍的心情,急于向孩子說教的方式:“當一個學生就是要上學,難道你不知道嗎?”雖然這是父母在表達關心,但是教條式的說詞,會激起孩子的不耐煩和反感。
2、命令、指揮、支配:許多父母為了快速實現(xiàn)對孩子的管教預期,常以父母的權威去命令孩子行動。
錯誤的教育方式以及與孩子錯誤的溝通方式會帶來哪些后果,家長你清楚嗎?
1、孩子做事分不清主次。家長喜歡嘮叨,一會說這件事很重要,必須要做;一會又說那件事重要,必須要做。到頭來讓孩子會覺得,也分不清哪件事重要,哪件不重要,好像都很重要。孩子上初中后不跟父母溝通怎么辦
2、親子溝通出現(xiàn)問題。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嘮叨不僅傷害親子關系,也使父母的焦慮和壓力延伸到了孩子身上。等到了青春期,孩子很有可能會發(fā)生“出走”現(xiàn)象。
家長應該怎么和孩子溝通才能增進親子關系呢?
1、生理規(guī)律告訴我們,下午5:00-7:00是生理活動的低谷,迫切需要補充營養(yǎng)恢復體力。所以孩子放學回家剛放下書包時是不宜談嚴肅話題的,晚飯過后這是比較好的時機。沖突也許在所難免,原則是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批評只對事不對人。孩子上初中后不跟父母溝通怎么辦
2、真誠地作出反應,表達父母的真實感受。不是敷衍、非只有訓導。孩子往往是敏感的,父母在與孩子交流時所使用的語調往往暗含著一種態(tài)度。它和談話的內容同樣重要,從接受者的角度看甚至比內容還要重要。另外“身體語言”也不可忽視。
3、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1) 定期家庭會議:既可以是嚴肅的,也可以是游戲式的。全體參與、人人發(fā)表意見,因而它是平等的。(2)準備一本對話本:是一種紙上的對話記錄,意在交流意見和感受。(3)書信交流:避免了面對面交流的壓力,讓人更能把握尺寸,做到心平氣和,思路清晰。(4)對于暫時不能達成共識的問題,先以微笑將其保留。孩子上初中后不跟父母溝通怎么辦
影響親子溝通的最大問題之一,是家長太焦慮,同時錯誤的教育方法以及溝通方式,雙方缺少邊界,導致親子關系越來越緊張。要想改善親子關系,要建立好邊界,父母控制好情緒,避免過度焦慮,改善教育方式和學習溝通技巧,更好的和孩子平等溝通。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賴頌強講孩子沉迷網(wǎng)絡游戲怎么辦,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1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