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大行其道,成為不少孩子的心頭之愛,有些孩子甚至喜歡到須臾不能離開的程度,這自然就影響到了孩子的主業——學習。這也是家庭教育的一個老大難的問題。
最近開學沒幾天,朋友小A就和我說起她前幾天遇到的苦惱,她說這周五晚上,她孩子正在家里做作業的時候,突然連續兩通電話打進了孩子的電話手表里,一開始孩子并沒有接電話,后來第三通電話打進來了,朋友還以為是孩子同學相約周末串門,便讓孩子接了電話,沒想到,孩子接了電話之后,神色就有點兒不自然,說話也吞吞吐吐的,似乎裝著什么心事。
在細問之下,朋友才知道孩子已經和班上幾個同學組成了“電子游戲同盟”,他們樂此不疲的事情就是玩電子游戲,時間已至少有大半年了,幾個同學的功課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不好的影響。朋友在震驚之余也在反思自己平時疏忽了這方面的引導,導致孩子沉迷于電子游戲。她現在很需要找到一條立竿見影解決孩子沉迷手機問題之道。
教育研究人員發現,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常常導致孩子對它們產生過度依賴,甚至由此引發親子矛盾和學習危機。然而,即使我們家長再擔心,也無法完全阻攔住孩子跟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的接觸,因為這些電子產品已經完完全全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我們既然無法完全阻攔孩子接觸電子產品,就需要去引導孩子學會如何正確地使用電子產品。我自己的經驗就是通過一系列的引導,把手機定位成一種通訊工具和學習工具。在我的引導下,我家孩子從來就沒有過沉迷手機的現象,手機在她的眼里不過就是一個通訊工具和學習工具而已,所以當她身邊的同學好友都陷入到電子游戲中的時候,她絲毫不為所動,讀書和鍛煉還是她的首選愛好。
但我們要承認的是,能做到這一點的孩子并不多見,而且要做到這一點,父母往往要在早期就要介入進去。更多的孩子在電子游戲面前幾乎毫無抵抗力。孩子們為什么如此“脆弱”呢?我們需要深入了解孩子沉迷電子游戲的客觀原因,并且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措施。
01 揭開讓孩子沉迷電子游戲的四大成因
一是趣味性。和相對枯燥的學習對比,電子游戲往往在趣味上占據相當的優勢,很少有孩子能抵擋住電子游戲的趣味誘惑。
二是代入感。研究人員發現,親子關系可以影響孩子在游戲中的代入感。在大多數情況下,那些親子關系良好的家庭,孩子由于能夠在家庭生活中獲得充分的存在感與價值感時,就不會過分迷戀于電子游戲。
實際上,對網游上癮的孩子,大多數都不同程度存在著親子關系方面的問題。因此,改善和優化親子關系,是幫助孩子擺脫對電子產品依賴的第一步。
三是成就感。電子游戲能給孩子帶來一定的成就感,這是他們喜歡電子游戲的一個重要成因。這往往意味著孩子的成就感是缺失的。所以,幫助孩子充分體驗到現實的成就感,是改變孩子對電子游戲高度依賴的重要一環。
四是社交性。加強孩子與同學、老師等之間的聯系,讓孩子的社交趨于正常化,這是讓孩子擺脫電子產品依賴的重要一步。
02 家長要學會適度放手,教孩子合理使用電子產品
在面對孩子使用電子產品這件事情上,我們家長如果只是單純地杜絕限制,是很難堵得上的,而且還容易引發親子之間的沖突。我們家長要做的是幫助孩子學會合理地使用電子產品,同時幫助孩子構建實際生活中的趣味性、代入感、成就感和社交性等等,有效減輕他們對電子產品的依賴。
當孩子能做到合理使用電子產品,這等同于從源頭上進行了疏導,一般都不會有下一步沉迷電子游戲的行為出現。
事實證明,當家長能夠學會適度放手時,孩子不但不會因為沉迷電子產品而荒廢學業,還會因為運用得當,進一步提升了學習效率。
我們家長要做到適度放手,可以充分運用以下三種方法。
一、直接“求助”法
針對玩電子產品這件事,我們家長可以試著告訴孩子自己的擔憂,并且直接向孩子“求助”。在向孩子“求助”時,我們家長必須注意以下兩個要點。
1.家長和孩子共情。家長在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擔憂時,要和孩子站在同一立場,而不是彼此對立。不要輕易對孩子玩電子產品的行為進行評價或批評,避免引發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長和孩子共情,才有可能打開孩子的心扉,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2.共同解決問題。解決問題并不是家長或孩子任何一方的事情,而是雙方共同的事情,所以抱著共同解決問題的態度才能使問題得以真正解決。
二、共同興趣法
家長要和孩子找到共同的興趣,比如雙方共同愛好某一項體育運動,并常常開展這項運動,孩子在興趣的驅使下如果能積極參與進來,就會逐漸淡化電子游戲的影響,手機等電子產品就不再是唯一的興趣。
三、篩選優質教育資源法
在我們傳統認識中,手機或者電腦會讓孩子分心,無法學習,這其實是對電子產品的一種誤解。網絡的普及讓更多的孩子有機會接觸到優質的教育資源。如各大在線公開課網站,學習app等等。
家長可以和孩子討論需要哪些方面的教育資源,然后和孩子一起從中優選出一些教育資源,并幫助孩子下載到電子產品上,這樣就能使孩子接觸到一些優質學習內容。從而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
03 使用電子產品的六個規則
以下六個使用電子產品的規則是我們家長需要關注的:
1.和善而堅定地堅持原則;
2.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協議;
3.電子產品要放在公共區域;
4.尋找一種更為合理、孩子也樂于接受的替代方式;
5.家長要給孩子以身作則;
6.科學設定使用電子產品的限制時間。
結語
要想讓孩子不被電子游戲等虛擬世界給“俘虜”了過去,我們家長就要從豐富孩子的現實體驗入手,這是我們處理這方面問題的基本解決思路。
同時,我們家長也不需要一味禁止孩子使用電子產品,而是要學會適度放手,采用諸如“直接求助法”等方法,讓電子產品真正成為孩子的學習小助手,而不是成為主宰和控制孩子生活的無形“電子牢籠”。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14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