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于“燒錢”游戲的14歲少女:月充6萬,被發現后自殺(14歲少年玩游戲充值16萬)
劉歌家人統計的充值明細顯示,劉歌生前在一款名為《龍族幻想》的游戲中消費108筆,共計61678元。新京報記者 王瑞文 攝
因為玩游戲充了6萬元被發現,葫蘆島市14歲女孩劉歌,5月6日晚自殺身亡。新京報記者 王瑞文 攝
家屬稱,女孩偷偷綁定母親的手機給游戲《龍族幻想》充值;游戲代理商回應稱退款正在進行
5月6日晚,葫蘆島市實驗中學的初三學生劉歌從家中陽臺墜樓身亡。當地一名內部人士向新京報記者透露,尸檢后已排除他殺,警方未立案
事發前,劉歌曾給母親趙芳發了帶有“遺言”意味的短信:“媽媽,是我干的,我不想活著了。”
收到信息的時候,趙芳正在銀行查詢消費記錄。她的微信賬戶一個月內,在一款名為《龍族幻想》的游戲中消費108筆,共計61678元。家人事后查詢發現,劉歌綁定了母親的賬戶給游戲充值。
劉歌家人告訴新京報記者,孩子安葬后,他們與游戲代理方騰訊公司協商退款未果。之后,當地檢察院介入支持起訴。
5月29日下午,記者從深圳市南山區法院獲悉,目前該案仍在審查階段,尚未立案。
6月7日晚,騰訊游戲公關部工作人員發來回應稱,相關消費情況已完成核對,正在退款流程中,“騰訊并未做過無法退款的反饋”。并稱相關游戲賬號在游戲內完成了實名驗證,顯示是一名40歲的成年人。
有專家建議,通過人臉識別等技術實行未成年人登入網游時段、時長監管分級,防止青少年沉迷網絡游戲。
上網課玩手游 一個月充值6萬元
開始上網課后,平時只能周末接觸手機的劉歌,有了用手機的自由。
趙芳把自己不用的蘋果手機留給了女兒。但她沒想到,上網課的這段時間,14歲的女兒開始沉迷于一款手機游戲中。
察覺出不對勁兒是在5月5日晚,女兒開學前一天。趙芳發現自己微信里的兩千多塊錢只剩下28元。帶著疑惑,趙芳去查了消費記錄,發現其中多筆消費流向一款名為《龍族幻想》的手機游戲。“最多的一次消費是648元,兩分鐘內就刷了六七筆。”
趙芳說,自己并未懷疑女兒,更沒想過她會在游戲上消費。
5月6日下午,女兒放學后,趙芳在飯桌上問劉歌,“龍族幻想好玩嗎?聽說都往里充錢,是能掙錢嗎?”劉歌說自己不知道,也沒玩過。
這頓晚飯,劉歌扒拉幾口就放下了筷子。趙芳感受到了女兒的緊張,但又覺得連點外賣都要“貨比三家”的女兒,不太可能在游戲上花錢。
夫妻倆擔心賬戶遭人盜刷,晚飯后便趕往家附近的銀行把余款取出來,并對劉歌說,“要報警,查查到底咋回事。”
晚飯過后,他們去銀行查詢消費流水單。“那時候才知道,一個月來,我的銀行卡在這款游戲上消費了108筆,共計61678元。”趙芳和丈夫劉新在鋼材市場做廚具生意,手機里每天都有進賬出賬的信息,“所以這一個多月,我也沒發現錢被刷走了。”
趙芳向新京報記者回憶說,當天晚上6點32分,夫妻倆還在銀行為賬單疑惑時,劉歌給她發來短信:“媽媽,是我干的,我不想活著了。你能原諒我嗎?謝謝你,媽媽。”但趙芳并沒有及時看到這條信息。
相近的時間里,意外發生了。
小區居民鄧先生回憶,當晚6點半左右,小區有一名女孩墜樓,救護車很快到來。
趙芳和丈夫從銀行回到小區時,與拉著劉歌的救護車擦肩而過。趙芳說,自己走到小區門口時,才想到女兒的未接電話,但回撥過去已無人接聽。劉歌送醫后,搶救無效離世。
劉歌死后第2天,家屬為其辦了葬禮。劉歌大姑向記者透露,“火化前給劉歌做了尸檢,尸檢結果顯示,劉歌符合高墜,經醫院搶救無效后死亡。”
小區的超市老板說,事發后,大家都感到惋惜,有人推測劉歌自殺的原因可能因為玩游戲充錢,父母打罵了孩子。
劉歌父母表示,他們事發前并不知道女兒玩游戲充值的事,更沒有因此責怪劉歌。父親劉新稱,孩子平時沒機會接觸手機,一般都是媽媽在家陪她,可能是因為上網課接觸手機多了,才玩起了游戲。
溝通退款不順 家屬起訴游戲方
事發后,家人整理劉歌的遺物時發現,她生前用的手機已經改了密碼,軟件也都刪除一空,那款《龍族幻想》游戲也沒有了。
趙芳在手機售后服務中心查到的消費記錄顯示,劉芳的賬戶在《龍族幻想》游戲中消費數筆。記者從趙芳打印出來的充值記錄看到,每一筆都有支付截圖,支付通道為微信支付,付款賬戶是趙芳的蘋果賬戶。
劉歌大姑告訴記者,事后家人對照銀行流水時發現,付款的時間都是趙芳在家的時候。“孩子上網課,偶爾會借媽媽的手機用,說自己手機查東西慢,每次也就兩分鐘時間。”家人們推測,劉歌是在這些時間段,偷偷綁定了趙芳的支付方式,還刪除了消費記錄。
劉歌家屬提供的充值明細顯示,劉歌從4月7日開始充值,最后一次充值是在5月5日。28天里,有25天劉歌都在充錢,一共6萬多元。
這筆錢對劉歌家來說,不是小數目,于是家人開始聯系騰訊公司退款,并找客服一筆筆核對了消費賬單。
5月27日,劉歌大姑告訴記者,在退款過程中,溝通一直不順暢,“客服回應一直都是‘我們核實’,二十多天了,一直沒有動靜,也沒有表達出可以退的意愿。”
劉歌家人認為,騰訊公司作為游戲代理商,發生了這樣的事應該給予正面接觸,“但對方一直核對消費賬單,然后說找蘋果客服,再就是讓我們證明是孩子玩了游戲。”
劉新告訴記者,協商退款未果后,當地檢察院介入,并為他們找了援助律師,向葫蘆島市龍崗區法院申訴游戲退款等事宜。
5月29日,記者聯系了該案代理律師丁明璐,對方表示該案涉及未成年人,相關案情不便透露。但其也證實,該案確為葫蘆島市檢察院支持起訴的案件。經協調,5月26日,該案由葫蘆島市龍崗區法院受理后,又轉交至深圳市南山區法院申請起訴。
5月29日下午,深圳市南山區法院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該案仍在審查階段,尚未立案。
5月29日晚,記者曾以家屬身份致電騰訊客服咨詢“未成年人用父母手機玩游戲充值”問題,客服稱,可轉至微信騰訊客服反饋。隨后,微信騰訊客服回復稱:蘋果手機系統的消費未直接充入騰訊的系統,“我們是核實不了具體消費情況,如需退費可聯系蘋果客服進行處理,蘋果會確認消費情況,如符合要求,會有一次退費機會。”
劉歌大姑告訴記者,根據騰訊客服反饋的信息,她聯系了蘋果客服,但對方稱要與騰訊聯系,“后來蘋果方面給我發了個郵件,也說退不了”。
6月7日上午,劉新向記者透露,5月28日,騰訊方面了解到孩子去世后答應退款,但目前退款還尚未收到。“說1-5個工作日退款,但是現在已經過去9天了。”
6月7日晚,騰訊游戲公關部工作人員回應新京報記者稱,相關消費情況已完成核對,正在退款流程中,“騰訊并未做過無法退款的反饋”。
游戲中有玩家“花4萬元買衣服”
公開資料顯示,《龍族幻想》是一款由祖龍研發、騰訊游戲代理的手機游戲,根據江南同名小說《龍族》改編,玩家可在游戲時體驗小說中的諸多劇情。
記者查詢到,該游戲在2019年2月26日獲得版號審批。騰訊手游助手網站上關于該游戲的介紹為:騰訊旗艦級開放世界RPG(即角色扮演)手游。
記者體驗發現,《龍族幻想》可以使用微信和QQ登錄,游戲的適齡等級提示標注:13-18歲建議適度使用。用14歲以下年齡的賬號登錄游戲時,會彈出實名認證登記界面。
開始游戲前,玩家需要設定角色和形象,如發型、臉型、身體部位等。進入游戲后,除了體驗劇情,玩家還需要通過打斗提高戰斗力,獲得裝備并升級。
由于劉歌跳樓前,刪除了手機上的游戲,所以,14歲的劉歌如何繞過實名登記并進入游戲的,家長們至今搞不明白。事發后,他們通過學校老師打聽到孩子玩游戲的QQ賬號,發現可以直接登錄游戲。
6月7日晚,騰訊游戲公關部工作人員表示,相關游戲賬號在游戲內完成了實名驗證,顯示是一名40歲的成年人。對于實際游戲行為是由未成年人完成的問題,對方稱“有可能使用了家長身份信息進行的游戲”。
用劉歌的QQ登錄賬號進入游戲頁面后,新京報記者發現劉歌在游戲中有兩個角色,分別達到了108級和111級。有玩家告訴記者,這都已經屬于中等偏上的級別。其中一個角色是穿著襯衫和黑色短裙的動漫女孩,戴一副大框眼鏡。劉歌大姑覺得,這個形象和生活中的劉歌有些相像。
游戲中,劉歌的角色住著豪華別墅,還有幾名同住的好友。一名玩家告訴記者,在游戲中建別墅非常耗時,需要設計,還得布置家具。
游戲世界和現實生活的差距很大。劉歌的大姑推測,這可能是劉歌內心渴望的新家,所以在游戲里創造一個自己的王國。
構建這樣的“王國”,需要靠“充錢”來完成。
在游戲的充值頁面中,點券從6元至648元不等,1元錢可以兌換10點券,可以用于購買禮包、時尚服裝、飾品等虛擬物品。劉歌的充值都花在了購買點券上。她的充值記錄顯示,玩游戲的前幾天,她充值的金額多為小額點券,但十多天后,充值記錄變成每天至少4筆,且每筆多為最高檔位的648元。4月17日這天,劉歌充值7次,每次648元,一天充值近五千元。
游戲充值欄顯示,劉歌已經充值616780點券,再充值183220點券,就可領取華爾街之主婚禮。
劉歌大姑登錄劉歌的QQ號后,發現她加入了《龍族幻想》的游戲交流群。群里聊天活躍,話題也多圍繞著游戲內容和充值。
在一個《龍族幻想》的QQ交流群內,一名活躍玩家小櫻稱自己18歲,平時喜歡玩游戲,她發給記者的一張游戲截圖顯示,為了收集“衣服”,她累計消耗了44萬多游戲鉆石,換算人民幣需要充值4萬多元。小櫻說,《龍族幻想》常常推出“限量款服裝”,要想買到,除了充值還得靠手氣去搶。
“這個游戲確實燒錢,靠自制力控制”
通過劉歌所在的游戲交流群,記者聯系到劉歌的游戲好友小雪。她告訴記者,自己跟劉歌在游戲中相識,后來把劉歌拉入了自己所在社群的QQ群內。小雪稱,劉歌在游戲里喜歡“拍照”,還跟她提起過自己充錢的事。
記者進入游戲體驗發現,“拍照”是這款游戲的一個功能。玩家在設計好游戲角色后,可以給角色和場景截圖,然后發到游戲動態或者QQ空間里展示一番。
上述游戲交流群玩家小李告訴記者,《龍族幻想》的設計精美,所以大家喜歡在里面“拍照”。而角色設計需要充值購買,所以玩家展示的形象很容易引起別人關注,也難免互相攀比。“這個游戲確實燒錢,玩家靠自制力控制。按照游戲設置,充錢多少會獲得不同稱號,這讓玩家們有了攀比心,拿了第二,還想刷到第一,就要繼續充錢。”
記者體驗發現,在《龍族幻想》游戲界面的發言區,每天都有人討論“充值”,常有玩家曬出自己的評分等級,或是抽到的限量款衣服。
游戲里還推出充值返利的活動,有玩家在發言欄稱,“這游戲靠氪金。”
“氪金的意思就是付費,現在特指網絡游戲中的充值行為。”游戲從業者陳亮告訴新京報記者,根據用戶評論來看,龍族幻想屬于“巨氪”類型。“這個類型的游戲,很多人會買下所有禮包,人均付費差不多兩萬元。”
陳亮稱,游戲行業的利潤來源于充值,但在每個游戲服務器都有游戲公司請的“托兒”,“托兒一般是游戲里排行榜3-8名,每個服務器大概3名左右,側面刺激用戶充值。”
在國內手游評測網站TapTap中,龍族幻想的游戲評分為4.5分,滿分10分。在用戶評價中,9300名以上的用戶選取了“氪金”標簽。
網友“長安歸故里”發表評價說,“不充到300塊錢不讓買貴的衣服和頭發,逼著讓人氪金。”
在這條評論下,龍族幻想官方賬戶回復稱:可以向游戲客服反饋。
新京報記者加入了多個龍族幻想游戲的玩家QQ群后發現,玩家的聊天大多圍繞著“氪金”,有玩家直接曬出一張“玩家戰斗力排名”,其中最高的達170萬。一名群友向記者解釋稱,當戰斗力達到110萬的時候,就說明玩家已經充了105萬元了,每天起碼要充5個648元點券。
針對上述問題,6月7日晚,騰訊游戲公關部工作人員回應稱,玩家不付費也可正常體驗游戲,大約一半活躍用戶自上線以來并未進行過任何付費。并稱排行榜上均為真實玩家,游戲方并未安排所謂“托兒”。
游戲被指可制作涉黃圖片
多名玩家告訴記者,龍族幻想最吸引他們的,除了畫面精美,還有“角色塑造”。而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游戲中所謂的“角色塑造”,包含了不少涉黃內容。
該游戲角色設計分為四個板塊,即整體、妝容、臉部和身體。其中女性角色,可調整人體的胸部,甚至精細到胸部的“大小、上下、左右”。女性角色的衣服多為短裙,通過控制人物動作,角色還會露出裙底和臀部。
在網絡上搜索“龍族幻想女角色”時,會出現多個詞條,如“去衣”、“污圖”、“裙底”、“洗澡”等色情意味的推薦內容,推薦的第一條網頁便是玩家在游戲中制作的“污圖”。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這條網帖發布于2019年10月30日,另有多名網友跟帖,發出自己制作的類似圖片。有玩家告訴記者,制作這類圖片非常簡單,在游戲的拍照功能中就可以完成。隨后記者進入游戲體驗發現,確實有此功能。
一名玩家告訴記者,《龍族幻想》游戲“可以捏胸”早已成為玩家宣傳的噱頭,角色間做什么動作也可以由玩家制作,因此吸引了不少男性用戶。
在游戲從業者陳亮看來,如果是有用戶上傳并發布涉黃內容,游戲官方應該核查。
5月30日,針對龍族幻想游戲“涉黃”問題,記者以玩家身份向騰訊客服舉報并上傳相關圖片,工作人員回復稱,無法核實到玩家信息和具體違規信息,無法進行處罰。
6月7日晚,騰訊游戲公關部工作人員回應稱,經核實,這些截圖為個別玩家利用游戲中含有彎腰或鞠躬元素的動作表情,在動作過程中彎腰或鞠躬的一瞬間,以特殊視角進行惡意擺拍得到,有的還會在對外發布中通過低俗配文誘導聯想。游戲本身并無任何誘導和暗示,角色設計上也均遵照相關要求進行了必要遮擋。同時稱,對于這些在游戲之外渠道進行發布的情況,無法前置發現和處置,也沒有審核和封號權限,更多通過持續排查相關討論,盡可能推動相關渠道進行處理。
此外,記者調查發現,《龍族幻想》游戲中有大量未成年玩家。在該游戲的交流群中,成員們聊起登錄限制時,有人自稱偷偷記下父母的身份證號進行驗證,也有人建議在電商平臺代辦身份認證來解決。
專家建議游戲引入人臉識別
事實上,近幾年,未成年人玩游戲時大額充值的極端案例頻發,也多次引發關注。
心理專家杜壯表示,未成年人對游戲本身的虛幻性所知不多,也理解不了游戲中的套路以及對自己產生的影響。“他們沒有經歷過良好的網絡素養教育,對游戲的了解較淺,更容易陷入到這種游戲中。”
據《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為1.75億,占網游玩家總數量近三成。其中,有61%(即1.1億)的未成年網民會經常在網上玩游戲。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兩會期間呼吁建立網絡游戲分級制度,通過人臉識別等技術實行未成年人登入網游時段、時長監管分級,防止青少年沉迷網絡游戲。
“未成年人缺乏判斷能力,雖有實名認證等手段,但目前來看效果有限。”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律協副會長馮帆告訴記者,兩會期間,不少代表也關注到未成年人游戲充值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建議。
5月19日,最高法出臺《關于依法妥善審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二)》,明確未成年人網絡游戲付費可以退還。“今年以來,也出現一些未成年人游戲充值的案例。《意見》雖有法律效力,但實際操作中,很難證明誰在玩游戲,未成年人充值是否經過父母的同意,取證有一定難度。”在馮帆看來,應從源頭上控制未成年人玩游戲,“建議游戲在充值前使用人臉識別區分用戶,如果是未成年人,游戲公司可以不接受充值。”
(文中劉歌、劉新、趙芳、陳亮、小雪、小櫻、小李均為化名)
A10-A11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王瑞文 實習生馬婕盈
原創文章,作者:賴頌強講孩子沉迷網絡游戲怎么辦,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151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