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在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倡導下,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征程。其中,作為助力中國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外商的投資功不可沒。
跨國醫藥巨頭葛蘭素史克(GSK)是最早在中國成功興建合資企業的外國制藥公司之一,除了在中國積極投資,將先進的制藥技術、優質的產品、新型的商業模式引入中國,同時也一直在探索適合中國的管理理念和市場營銷技巧。
據了解,葛蘭素史克(GSK)由葛蘭素、威康、史克、必成等一系列的老牌制藥公司合并而成,員工總數一度超過11萬名,子公司Allen&Hanbury的發家史可追溯到1715年。史克在上世紀40年代就已經是美國叱詫風云的制藥企業,而且還是第一個使用現代化的方法篩選藥物的公司,但是因為近40年來創新的乏力,促成了該公司一次次的合并,形成了今天的葛蘭素史克。
見證者及參與者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葛蘭素史克不僅是見證者,更是參與者。公司進入中國可追溯到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之初,可以說是第一家在中國組建合資企業的跨國制藥公司,也是第一家在中國建立從研發、制造到商業的全產業鏈的跨國制藥公司。
如今看起來,葛蘭素史克是有遠見的市場開拓者。而當時實際的情況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剛剛拉開,國家藥品監管總局方才成立,直屬國務院,統一管理中西藥、醫療器械的生產、供應與使用。由于缺乏相關經驗,使得機構的重復設置、職能交叉和責任不清是當時普遍存在的問題。
根據葛蘭素史克的介紹,目前其在中國的業務包括處方藥、疫苗和消費保健品。其中,處方藥方面,葛蘭素史克專注的疾病領域包括呼吸系統、肝炎、神經系統疾病和HIV/艾滋病;疫苗方面,葛蘭素史克認為自己是中國市場領先的疫苗供應商。2017年,葛蘭素史在中國市場推出了預防宮頸癌的疫苗希瑞適,引發廣泛關注;消費保健品,旗下品牌涵蓋多個品類,包括口腔健康、疼痛管理、呼吸健康和皮膚健康,產品有舒適達、芬必得、扶他林、康泰克、百多邦等。
葛蘭素史克能夠在多個業務領域成熟布局,同時還能輸出上述多款家喻戶曉的產品的背后則是意味著改革開放過程中,我國的藥品監管法律法規體系日漸成熟,藥品監管逐步向法制化、規范化和專業化發展。
實際上,葛蘭素史克與中國的淵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08年,當時葛蘭素史克公司的前身威康(Welcome)公司曾于1908年在中國開設辦事處,但并沒有深入中國市場。1987年,史克與天津中新藥業和天津市醫藥集團共同投資設立中美天津史克,這是國內最早一批合資藥廠;2015年,經過與諾華的交易,葛蘭素史克公司獲得了浙江天元生物藥業,現在它將作為葛蘭素史克公司在華的疫苗生產平臺。
持續看好中國市場
在歐美國家,醫藥業被視為永不衰落的朝陽行業、黃金行業。“永不衰落”的原因之一在于制藥企業持續不斷的研發投入。而這也是葛蘭素史克及其前身能夠保持長期競爭力的關鍵。
據了解,葛蘭素史克擁有行業中最大的研究開發體系,研發人員多達15000余名,每年的研發預算超過50億美元,研發投入占營業額的比例超過15%,年合成6500萬種化合物。
這在中國也并不例外。數據顯示,目前葛蘭素史克在華投資已經超過5億美元。
實際上,中國快速的創新力量還讓葛蘭素史克看到了更多合作機會。根據葛蘭素史克首席執行官艾瑪·沃姆斯利的介紹,葛蘭素史克在中國致力于宮頸癌、慢阻肺、艾滋病、肺結核、乙肝等重要疾病領域,正在積極與中國的公共及私人機構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共同研究解決方案。
例如,與清華大學合作建立“北京傳染病公共衛生研究所”,雙方交流知識、技術與人才,來研究和探討如何應對影響全球的最嚴重的傳染病。在慢阻肺領域,葛蘭素史克也與協會合作,助力疾病宣教,讓更多人知曉自己的疾病,提高診斷率和治療率,加強患者用藥依從性。
在談及葛蘭素史克感受到的國內醫藥市場的深刻變化時,葛蘭素史克方面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最顯著的變化是外企可以更容易也更透明地進入中國市場。中國加入了人用藥物注冊技術要求國際協調會,國際試驗數據提交及獲得認可的速度也更快了。這對患者來說是件好事,因為更多創新的產品能進入到中國市場。其次是中國的醫療結構也在發生變化,在中國,基層醫院在快速發展,而且已經和三甲醫院建立了聯系,業內稱之為‘醫聯體’。這讓更多患者有機會接受更好的醫療服務。最后是工作方式上,也就是醫藥領域的透明度和運營能力。中國對醫藥代表的角色有明確的定義,這使我們在接觸中國客戶時能回歸到專業方式上。”
原創文章,作者:賴頌強講孩子沉迷網絡游戲怎么辦,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152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