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論語》傳(版權所有)
第十一章 居家從教
王封臣 著
十三、《尚書》是本什么書?
書
《書》,又稱《尚書》或《書經》,為什么叫“尚書”對“尚”通常有三種解釋。一種解釋,“尚”即“上”乃“上古”的意思,《尚書》就是“上古的書”;另一種解釋認為“上”是“尊崇”的意思,《尚書》就是“人們所尊崇的書”;還有一種解釋認為“尚”是代表“君上(即君王)”的意思,因為這部書的內容大多是臣下對“君上”言論的記載,所以叫做《尚書》。
《尚書》是中國民族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歷史文獻,它以記言為主。自堯舜到夏商周,跨越2000千年歷史文獻。
自漢初以來,有今文、古文兩種不同的傳本。《漢書·藝文志》說,《尚書》原有100篇,孔子編纂并為之作序。秦始皇統一中國后,頒布《焚書令》,秦代的焚書給《尚書》的流傳帶來毀滅性打擊,原有的《尚書》抄本幾乎全部被焚毀。漢代重新重視儒學,由秦博士伏生口授、用漢代通行文字隸書寫的《尚書》,共28篇,人們稱之為今文《尚書》。西漢時期,相傳魯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墻壁時,發現了另一部《尚書》,是用先秦六國時的字體書寫的,人們稱之為古文《尚書》。古文《尚書》經過孔子后人孔安國的整理,篇目比今文《尚書》多16篇。
在西晉永嘉年間的戰亂中,今、古文《尚書》全都散失了。東晉初年,豫章內史梅賾(音若澤)給朝廷獻上了一部《尚書》,包括今文《尚書》33篇(梅賾從原先的28篇中析出5篇)、古文《尚書》25篇,古文25篇經宋代以來的考異爭論總體認為是東晉人的偽作。
清人孫星衍作《尚書今古文注疏》,廣泛汲取前人考訂成果,摒棄25篇偽作,將篇目重新厘定為29卷,大抵恢復了漢代《尚書》傳本的面貌。《尚書》所記基本是誓、命、訓、誥一類的言辭。《尚書》從內容上可分為兩類,祭祀類和戰爭類,即所謂“古之大事,惟祀與戎”。從文體形式上也可以分兩大類,即上行的奏議和下行的詔令。《尚書》的文章結構完整,層次分明,在命題謀篇上非常講究,不少篇章文采飛揚。由于時代久遠,語言佶屈聱牙,古奧難懂。但也有少數文字比較形象、朗暢。
相傳《尚書》是孔子編定??鬃油砟昙芯φ砉糯浼?,將上古時期的堯舜一直到春秋時期秦穆公時期的各種重要文獻資料匯集在一起,經過認真編選,選出100篇,這就是百篇《尚書》的由來。相傳孔子編成《尚書》后,曾把它用作教育學生的教材。在儒家思想中,《尚書》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
孔子《論語》傳
根據王封臣先生的國學課程講座整理而成。是將《論語》各條恰當的放入孔子生活的時代中,通過《論語》展示孔子的一生,通過孔子的一生詮釋《論語》的意義。
閱讀之前的篇章:
第一章 夫子家世
第二章 草根孔小二
第三章 三桓的前世今生
3-2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是怎么回事兒?
第四章 “奮”青孔子
第五章三十而立
第六章 齊國內亂
第七章 初會齊景公
第八章 孔子適周
第九章 斗雞之變
第十章 孔子適齊
第十一章 居家從教
原創文章,作者:賴頌強講孩子沉迷網絡游戲怎么辦,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153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