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是人們偏愛的一個詞,故“由于……使”“由于……給”“由于……為”“由于……造成”“由于……導致”“由于……從而”等句式特別流行?;蛟S正因為這樣,每年的高考卷語病題幾乎都會拿這類句式讓考生辨析其有無語病。有人認為這類句子“無病”,如2010年第3期《語文學習》刊發的李紅芳老師的《是濫用介詞“由于”嗎?》,以及2010年第8期《中學語文教學》刊發的李沖老師的《辨清詞性 判準正誤》(簡稱《辨清》),都認為其“無病”,都認為2009年江蘇高考語文試題病句題D句及類似句子不是濫用介詞“由于”的病句,都以辨清“由于”的詞性為切入點、著力點,都以“由于”后面的語料性質為“由于”詞性的判斷標準。我也參與討論,談談一己之見。
先看看李紅芳老師對比分析的兩個句子:
1.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強,對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眾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誘導,從而產生思想上、行為上的偏差。(2009年江蘇卷病句題D句)
2.由于交通事業的迅速發展,從而為城鄉物資交流提供了更為有利的條件。(《現代漢語詞典》用例)
李紅芳老師對以上兩句作了分析,其理由為:“由于”與“從而”如果領起的是主謂結構構成的分句,那么,“由于”與“從而”都是表示因果關系的連詞,全句是因果復句,無語?。弧坝捎凇迸c“從而”如果領起的不是主謂結構構成的分句,那么,“由于”是介詞,全句無主語,是病句。因此,李紅芳老師認為第1句無語病,第二句有語病。
李沖老師也依據這樣的觀點說理。他首先以《現代漢語詞典》及其他語法著作對“由于”的解釋為據,以相當多的篇幅論述了“由于”“兼屬介詞和連詞”兩種詞性;然后引用胡裕樹先生主編的《現代漢語》中的說法作為“由于”介詞詞性及連詞性的區分標準:“‘由于’后面如果連接的是名詞性詞語,是介詞;如果連接的非名詞性詞語,是連詞。”最后得出結論:“準此看江蘇卷‘由于’句,‘由于’后面的‘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是主謂短語,屬于典型的非名詞性詞語,這個‘由于’無可置疑是連詞,而不是介詞。”從而認定全句“無病”。
我認為兩位李老師的分析都還可商榷,特別是“由于”介、連詞性的認定標準。何為介詞?簡單地說,就是介入時間、處所、方向、方式、方法、依據、對象、原因、目的等的虛詞,它通常與后面的詞語組成介賓短語修飾動詞形容詞,一般不與別的連詞配對使用。何為連詞?簡單地說,就是連接詞、短語、分句等的虛詞,連接分句時一般要與別的連詞配對使用?!坝捎凇笨勺鹘樵~可作連詞,如何區別?主要看兩點:一看是否需要與別的連詞配對使用,需要配對的是連詞,無需配對的是介詞;二看“由于”連接的語料位置可否變化,可以變化的是介詞,不能變化的是連詞。以“由于”后面的語料性質為判斷“由于”詞性的標準并不可靠。下面用拙文《我看“由于……使”》(《中學語文教學》1998.3)中的一個用例說明問題:
3.由于以色列的強硬政策,使巴以和談受挫。
這個句子可變為:
4.由于以色列政策強硬,使巴以和談受挫。
拙文《我看“由于……使”》認為3、4兩句“有病”,“病因”是誤用介詞缺少主語或句式雜糅。這里只著重談“由于”的詞性認定。如果保留“由于”,以上兩個句子可以變為:
5.由于以色列的強硬政策,巴以和談受挫。
6.由于以色列政策強硬,巴以和談受挫。
在第5句中,“由于”后面的語料是偏正關系的名詞性短語,將第5句看作單句,將“由于”看作介詞,將“由于以色列的強硬政策”看作介賓短語并看作介入原因、修飾“受挫”的狀語,大家不會有異議。第6句可否看作單句呢?可能會因人而異。我認為仍可看作單句。雖然“由于”后面的語料是主謂關系的非名詞性短語,但是“由于”仍可看作介詞,“由于以色列政策強硬”仍可看作介賓短語并看作介入原因、修飾“受挫”的狀語,因為句子表達的意思沒有變——巴以和談受挫,句子的基本結構沒有變——狀 主 謂,“由于以色列的強硬政策”或“由于以色列政策強硬”只不過介入原因修飾說明“巴以和談受挫”罷了。狀語的位置比較靈活,可在句首,可在句中;分句的位置則比較固定,沒有這種靈活性。對“由于以色列政策強硬”到底應該看作復句的分句還是單句的狀語,檢驗辦法就是看其位置能否變換:能變換,是狀語;反之,是分句。顯然,“由于以色列政策強硬”既可放在句首,也可放在句中,“由于以色列政策強硬,巴以和談受挫”可以變為“巴以和談由于以色列政策強硬而受挫”??梢?,“由于以色列政策強硬”應該看作介賓短語充當狀語,“由于”應該看作介詞。
要承認幾點:與“由于”組成介賓短語的可以是詞,可以是短語,可以是句子形式;可以是名詞性短語,可以是非名詞性短語;可以是偏正短語,可以是非偏正短語,如單句形式的主謂短語、復句形式的并列短語。舉兩例補充說明:
7.中國革命由于中國人民接受了馬克思主義而走上了正確軌道。(加點部分是“由于”與主謂短語組成的介賓短語,作句子的狀語,可調在句首,調在句首主謂短語為單句形式。)
8.他由于既要加班工作又要抽時間學習而忙得不可開交。(加點部分是“由于”與并列短語組成的介賓短語,作句子的狀語,可調在句首,調在句首并列短語為復句形式。)
偏正短語與名詞性短語雖是用兩種分類標準劃分出來的不同小類,概念內涵外延不同,但有一定相關性:很多短語帶上定語標志“的”,是偏正短語,也是名詞性短語;去掉定語標志“的”,是主謂短語,也是非名詞性短語。如“交通事業的迅速發展”是偏正短語,也是名詞性短語;而“交通事業迅速發展”是主謂短語,也是非名詞性短語?!坝捎凇奔瓤梢耘c偏正關系的名詞性短語組成介賓短語,如“由于交通事業的迅速發展”,也可以與主謂關系的非名詞性短語組成介賓短語,如“由于交通事業迅速發展”。“由于”并非一與主謂關系的非名詞短語組合就變為連詞;相反,很多時候仍是介詞。如:
9.我國綜合國力由于交通事業迅速發展大為增強。
10.由于交通事業迅速發展,我國綜合國力大為增強。
毫無疑問:這兩個句子的加點部分始終都是介賓短語,作句子的狀語,句中的“由于”是介詞;加點部分的介賓短語性質及狀語成分性質并不因短語所在位置改變而改變,“由于”的介詞詞性并不因介賓短語的位置改變而改變,因為狀語的位置靈活,可在句首,可在句中。
行文至此,大概已經說明:不能簡單根據“由于”后面的語料性質認定“由于”的詞性。
“由于”與“從而”該不該配對使用呢?下面談談這個問題:
權威工具書有“由于……從而”的用例,但我認為“由于”“從而”配對別扭。雖然《現代漢語詞典》等將“從而”解釋為“因此就”,但語法書講因果復句時并不將“由于”與“從而”配對使用,而將“由于”與“因而”等配對使用。因為 “因而”表因果關系,“從而”表承接關系,“進而”表遞進關系。如果“從而”等于“因而”,那么,用“從而”表示的承接關系就等于用“因為”表示的因果關系,用“從而”的地方就可換為“因而”;而事實上,承接關系不等于因果關系,用“從而”的地方不能換為“因而”。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用“從而”不用“因而”,是因為二者有顯著區別。故“由于”與“從而”不應配對。
依據上面的理由,現在來分析第1、2兩句。第1句使用了承接關系關聯詞“從而”,應將其看作承接復句,刪去“由于”,讓“青少年”作全句的主語。第2句要表達的意思是,“交通事業的迅速發展,為城鄉物資交流提供了更為有利的條件”,前后是主謂關系,不應該套上“由于”“從而”,套上了“由于”“從而”,全句如何進行句型歸類?是單句還是復句?它其實是“由于A,B……”與“A使B……”兩種句式的雜糅啊!因此,盡管它是權威工具書《現代漢語詞典》的“正確”用例,但確實應該像李紅芳老師那樣,將其看作病句。當然,理由并不是李紅芳老師所說的“由于”“從而”領起的不是主謂結構,因為領起的是主謂結構也不見得就是正確的用法,如“由于他德智體全面發展,從而大家評他為三好學生”;何況,復句并不要求每個分句都是主謂結構,如“他德智體全面發展,被大家評為三好學生”。
為什么人們偏愛誤用“由于”呢?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語用問題。我想:很多主謂句存在因果關系,既可以表達為“由于A,B……”,也可以表達為“A使B……”,而人們稍不注意就雜糅了兩種句式,表達為為“由于A,使B……”,這大概是其主要原因。
如何避免“由于……使”等語病,關鍵是選擇句式要清晰,清楚句子的主語和謂語,千萬不要在主語前加“由于”;修改這類病句,辦法之一就是去掉“由于”。
(原載核心期刊《中學語文教學》2011年第12期)
原創文章,作者:賴頌強講孩子沉迷網絡游戲怎么辦,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156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