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里面看到了一個新聞,一個學生從學校的教學樓里面縱身而下。短短幾分鐘,就因為我們現存的教育出現了一些不應當有的狀態,而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我們不禁的反問,現在的教育制度到底怎么了?按理說追求知識追求光明是每一個孩子所希望的,學習能夠帶來快樂,學習可以改變自己的眼光和視野,這也是每一個學生知道的,并且我想大多數人都愿意為了改變自己的事業,為了提升自己的層次,去努力學習,但結果呢?為什么每個孩子到了最終卻選擇了放棄,甚至以死相逼,不愿意去讀書呢?
我們這里面的原因很復雜,不僅僅是有學生個體的原因,也有學校教育體系的原因,更多的是家庭教育也可能出現了一些偏頗。
對于厭學的孩子來講,我想她唯一不能夠改變的就是自己,沒有任何主動權,沒有任何決策權,對于孩子來講,如果像木偶一樣生活在老師生活在家庭的要求下,時間長了,任何一個人也不愿意這樣生活,斐多芬說過不自由勿寧死,其實在更多情況下在說明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我們應當給孩子一個自我決策的權力。
對于學校教育來講,我們以成績為唯一依據,影響孩子一生,甚至評測一切孩子的這個標準到底有沒有他的科學性,如果有,為什么孩子們會感到厭倦?如果沒有,我們為什么不試圖去改變?難道僅僅是因為老師的要求嗎?他的背后難道不是更多的整個教育體系的原因嗎?我們能不能把責任推給老師?還是推給社會。
與家長來講,我想孩子醫生承擔了太多的責任,從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家庭的希望,有些家長把一些過多的責任完全壓到了孩子幼小的肩膀上。判斷出孩子需要努力需要學習,卻沒有感覺到孩子是時代的產物,它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責任心,之所以表達反抗,其實不僅僅是自尊,而是需求一種尊重。
你這樣學的孩子。我想更多的還是讓孩子有更多的話語權,或許他能夠慢慢改變。這個過程中涉及到我們學校的所有的教育機制。涉及到我們家庭的教育觀念。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2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