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教育問題咨詢多年,常常有家長從網上看到我的文章,加我微信,常常咨詢的問題就是孩子沉迷手機,這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的社會問題,讓很多的家長身心疲憊,頭痛不已,甚至心力交瘁,痛不欲生。
河南南陽一位媽媽李女士找到我,向我痛哭流涕地訴說她孩子情況,她的孩子今年16歲,已經輟學兩年,天天宅在家里面打游戲,黑白顛倒,吃飯完全不規律,房間整得像個垃圾場,幾乎不出門,可以一兩個月不洗澡。
父母之前也是想盡了各種方法,給孩子做思想工作,好好溝通,找老師上門,和孩子談條件,打罵孩子,把孩子送去特訓學校半年,請心理咨詢師上門,等等,用了各種方法,但是依舊沒有效果,而且不但沒有效果,反而孩子的情況看起來越來越糟糕。
找到我后,看了我很多文章,買了我的書,看了我的直播,對我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下決心找我學習。透過逐步的學習,孩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超出了她最初的預料,和孩子的關系大大的改善了,孩子不僅返回了學校,而且心情溫和了很多,懂得感恩體貼父母了。到底是用什么方法讓這個孩子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呢?我沒有和孩子接觸,只是家長跟隨我學習。
在這里我把幾點非常重要的方法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幫助到更多的家庭。我們影響孩子準備的方向是修復親子關系和樹立原則并行。這兩點都是非常重要的,不僅不矛盾反而相輔相行。
第一,學會修復親子關系。孩子之所以出現很嚴重的教育問題,就是因為內心和我們已經產生了很大的隔閡,有了很大的矛盾,甚至怨恨。所以我們要學會科學有效的溝通方法,要學會閉嘴,學會聆聽,學會發問引導,學習零極限溝通法。
而要想掌握這些方法,在實踐咨詢的過程當中,我總結出:思維決定心態,心態決定方法。因為很多的家長一味的找方法,但是思維沒有突破,心態沒有調整,所以很多方法一直處于腦袋上知道,但是不知道如何運用,實際生活當中做不到。所以這個過程當中,需要我們去做功課去行動。
孩子的問題是從肚子里開始逐步累積形成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家長要想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一定要有決心,一定要有行動力,不要急功近利,越是急功近利,越容易走彎路,最后耽誤了挽救孩子的時間,誤了孩子一生,我看到的家庭悲劇太多太多。
第二,提供替代物,轉移注意力。孩子之所以依賴手機,是因為現實生活當中確實沒有什么東西引起他的興趣,給他帶來快樂。所以我們不僅僅是要在言語上去鼓勵孩子,適當的肯定孩子。還要學會給孩子尋找替代物,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我常常談到了一個方法,就是養寵物。
但是,很多的家長心態是急功近利的,一聽說這個方法很好,就非常刻意的去給孩子養一個寵物,結果適得其反。所以我們運用什么方法都要自然而然,不要著急,不要急功近利,不要讓孩子感覺都是為了針對他,為了讓他改變。我們要發自內心的用心去感受孩子的感受,發自內心的去覺醒自己過去所作所為給孩子帶來的傷害,發自內心的是想要去幫助孩子。所以說擔心就是詛咒,相信就是力量。當家長被擔心所控制的時候,再好的方法運用出來,都是不好的效果。
除了養寵物這個方法,家長也要善于捕捉孩子的興趣點,當我們學會和孩子修復關系,漸漸的孩子會開始冒出一些對外面事物感興趣的苗頭,家長要耐心的去引導,比如出去游玩、看電影、爬山、下棋等等,我們引導的時候,不要帶有任何期望,說一次孩子不去沒事的,下一次合適的時候,我們再去跟他溝通,看他愿不愿意。每一次都要溫和有耐心,不帶任何期望的去和孩子溝通。我常常強調有期望就容易帶來失望。
第三,懺悔自己過去的過錯,化解怨結。孩子一定是父母的鏡子,孩子教育出問題了,那么一定是父母過去有些地方做錯了。比如孩子脾氣很暴躁,那么往往父母在過去往往也是愛發脾氣,愛抱怨的;孩子親情冷漠,頂撞父母,那么父母往往在生活當中也是虧孝的。
很多的父母在沒有真正學習之前,會不以為然,甚至很不服氣,感覺自己各方面做的挺好的,但是請記住:我們以為的好,是我們自認為的好,當我們真正學習了,我們才能夠看清自己。人最大的障礙是眼睛總往外面看,不會看自己,所以我們需要借助鏡子才能夠看自己,而學習就是一面很好的鏡子。
第四,該收手機的時候就要收手機。如果我們把前面的鋪墊工作都做好,那么孩子的負面情緒就會小很多了,那么我們就要學會樹立原則,敢于收手機。很多家長聽到收手機,感覺太難了,做不到,不現實。
樹立原則確實是很讓人頭疼的,因為孩子會鬧騰的很厲害,威脅父母,甚至做出過激的舉動,所以很多家長會擔心,不敢去樹立原則。
但是,如果我們想把孩子教育好,那么我們就必須逐步在家庭當中樹立好原則,小孩子鬧騰的很厲害,你要勇敢的去穿越它,只要孩子不是自殘自殺,我們都要去面對它。大部分情況下,如果我們做好了前面三步鋪墊工作,那么當我們去收手機的時候,孩子可能會鬧騰的很厲害,但是往往不會走極端。
另一方面家長心中的信念也非常重要,家長如果在樹立原則的時候,總是有很多的擔心,那么孩子反而會鬧騰的很厲害;如果家長是相信孩子,相信孩子沒那么脆弱,相信樹立原則后孩子是可以接受的,相信孩子有自我調整的能力,那么我們傳遞給孩子的感覺是溫和而堅定的,孩子反而鬧騰的沒那么厲害。
所以當我們做好了鋪墊準備工作,我們不要怕孩子鬧騰,不要怕孩子威脅,因為孩子的韌性形成由來已久,當你去樹立原則時,他肯定會鬧騰的很厲害,這是非常正常的,只要我們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即孩子不會過激自殘自殺,那么就可以和家人一起樹立原則,該收手機就收手機。
有些家長會有些疑問:老師,有沒有辦法不收手機,讓孩子主動交手機,讓孩子自覺控制上網時間,因為孩子鬧騰的太厲害了,我真的受不了,我很害怕。
如果我們不去樹立原則,一味地期望修復關系,期望孩子自己懂事,然后孩子自覺控制玩手機時間,這雖然也是可能的,只是這種可能性比較小,而且時間更加漫長,孩子的問題也可能一直拖延,越來越糟糕;另一方面家庭當中要想把孩子教育好,必須要有原則,不僅僅是在手機方面,金錢等其他方面,也是一樣的,該滿足的堅決不滿足。所以要想把孩子真正教育好,原則遲早是要樹立好的。
第五,樹立原則的過程,就是家長內心成長突破的過程。孩子之所以出問題,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家長的威信越來越沒有了,家庭當中的原則規矩喪失殆盡。如果我們了解康熙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就會發現現在的孩子絕大部分比古代的皇子過得好,康熙對于自己子女的教育是非常嚴格,非常有有規矩,每天的學習功課沒有做好,就待在學習的地方繼續學習,不準吃飯,孩子如果違背其他規矩,對應的都有懲罰措施。雍正正是在這種嚴格的教育中培養出來的,所以雍正是歷史上差不多最勤快的君主,把國家治理的很好,把清朝的國力推向了一個頂峰。
而現在社會,我們會發現孩子越來越能鬧騰,稍有不滿意就大哭大鬧,甚至砸東西,打罵父母。嚴重的情況,就拿不讀書、離家出走、自殘自殺威脅父母,所以很多父母被死死的掐住,不敢樹立原則,而為人父母要想把孩子教育好,就一定要讓自己的內心越來越有力量,越來越有能量,家長內心有能量了,就能把握好溫和而堅定的原則,既能管好自己的情緒,同時也能夠非常堅定的守好原則底線,無論孩子再怎么鬧騰威脅,始終做到巋然不動。
所以每一位家長朋友都應該把樹立原則學習好,尤其是在電子產品泛濫的環境下。我們首先要用心地去把鋪墊工作做好,修復親子關系,讓孩子內心的負面情緒越來越小,讓家庭的氛圍越來越好。做好了鋪墊工作,我們就要敢于逐步去把原則樹立起來,把家規立起來。有了家規,孩子才能夠真正健康成長!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8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