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14歲的少年不讀書,天天就待在家里玩游戲,也不與人交流。
奶奶喊他吃飯永遠都是一個“滾”字,媽媽來看他除了一個“滾”字,外加噼里啪啦的摔東西砸人。爸爸在他眼里更是什么都不是。
這是我在刷短視頻時看到的一個場景。
這場景讓我有些驚訝,同時又覺得倍感心痛。雖然以前在《變形計》中也看到過類似的場景,但這一次似乎更為貼近現實世界。
14歲男孩為什么會沉迷于游戲中無法自拔?
奶奶認為是孩子媽媽的問題。
孩子三歲時,爸媽就離婚了。然后一直由奶奶撫養,爸爸在外打工,而媽媽也極少來看孩子。
等到孩子出問題了,管不住了,媽媽便想送孩子去寄宿學校。孩子不肯,媽媽也就沒再堅持,讓他回了家。
可自回家以后,孩子就再也不出門了,一天就捧著個手機玩游戲。
在媽媽看來,孩子的一些瘋狂舉動令她害怕,她懷疑兒子是不是得了精神病,想送孩子去特殊學校。
在爸爸看來,孩子一直都和他不親,但對媽媽的話很在意。
聽罷孩子家人的話語,原來,他們各自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
在爸爸、媽媽和奶奶的精神世界里是沒有孩子的位置的,這個14歲的少年是一個從小就被家人遺忘和忽視的孩子。
孩子之所以變成這樣,其根本原因還是在于缺失了父母的愛。
而心理專家給出的方案也是讓父母雙方投入,用自己足夠的愛與包容,先接納孩子的情緒,然后再慢慢地幫助孩子走出游戲成癮的深淵。
可是,方案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是千難萬難的。
對于游戲成癮的孩子,父母若沒有萬千的包容與耐心,不經過學習與覺醒,定然是救不了孩子的。
因為一個人的自動化反應太快了,等覺察到的時候,父母的脾氣可能已經爆發出來了。
那該怎么辦?
唯有父母的覺醒才能挽救孩子。
這是我近兩年在尋找自我中,讀了幾百本書,學了看了上百的課,并應用于生活里所得到的最深刻的一個感受和收獲。
換句話說就是,只有父母找到了真實的自己,做回真正的自己,才能有效地教育好孩子和給予孩子更有質量的愛與自由。
國內第一家電子商務平臺易趣網的創始人邵亦波,他曾在《混沌學園》做過一堂關于他自己是如何找回真實的自我的分享課程。
他之所以能夠找回真實的自我就是因為孩子。
邵亦波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女兒們都很乖巧,但兒子卻比較調皮,老愛打妹妹,做一些讓人不喜的行為。
面對兒子的行為,邵亦波很是生氣,便經常訓兒子,有一次還動手狠狠地打了兒子的屁股。
在打完兒子后,邵亦波感覺自己整個人都癱瘓了。他敏感地意識到了兒子的問題正在變得愈發嚴重,而這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
才8歲,孩子的性格開始變得扭曲,他的眼里已滿是憤怒,但孩子其實也不知道他自己的憤怒從何而來。
正因為意識到了孩子莫須有的憤怒和性情的改變,才有了邵亦波想要去了解自己,尋找真實自我的旅程。
也幸得是邵亦波的敏感和對自我的尋找,方才有了后來他和兒子關系的重建,有了14歲兒子的那句“爸爸,你救了我,救了我一命”。
邵亦波說:“一開始我總想著要去改變孩子,去學著怎么做一個好父母。可當我進入到尋找自我的過程中,我才發現,孩子根本不需要改變,真正要改變的是我自己”。
當我改變了自己,孩子自然就好了。
在課程的最后,邵亦波分享了自己尋找真實自我的途徑。
首先,父母要知道改變是有可能的,并且知道的越早越好。
每個人在應對外界反應時,都會有許多的自動模式。知道的越晚,陷得就會越深。
相信自己可以覺察到這些自動模式,并做出改變。
其次,修煉正念,對自己的反應抱有好奇心。
比如當孩子不聽話時,我老是會沖孩子大吼大叫。
我為什么會有這種反應?這種反應在告訴我什么?我能否有更好的反應等等,時刻對自我內心的感受保持覺察和好奇。
修煉正念是保持一個人積極正向能量的一個重要方式。這種方式能讓人時刻保持覺察,遠離自動模式,更好的活在當下。
最后是敞開心靈,打開自己的心扉。
如邵亦波所言,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都有一層“殼”,這層殼讓我們戴上面具,從來不以真面目示人,更不敢向他人敞開自己的心靈。
我們的心靈是封閉的,我們害怕外界的種種言語和目光。但其實,我們只有敞開了自己的心靈,才能得到更大的滋養。
和孩子相處也是一樣,當我們能夠打開心扉,放下所有,真誠地同孩子溝通交流,孩子最是能感受到的。
歸根結底,孩子的問題其實都是父母的問題。當父母能夠將自己做好,活好自己時,孩子自然就能做好他自己,活好他自己。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43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