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戒除孩子的網癮(如何戒除孩子的網癮)
上一章我們講到如何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這一章我們來講講第二點,如何讓孩子在家里和學校里找到存在感。
戒除網癮?目前幫孩子戒除網癮的方法,主要是分成3種,第一種是無條件的接納孩子沉迷網癮,等孩子自己哪一天玩夠了,自己醒過來,但要等半年,1年,3年,5年,不知道?第二種是送孩子去封閉網癮學校3-12個月,但家長先要確定孩子從網癮學校回來后再次接觸網絡沉迷進去怎么辦?第三種是家長幫孩子建立規(guī)則意識,讓孩子每天在正常的上學,正常的完成作業(yè),正常的作息基礎上,每天有邊界的使用手機網絡,這也是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來的改善孩子網癮方案,可找我們獲取戒除網癮的6個步驟資料。
2.讓孩子在家里找到存在感,成就感和價值感
談到存在感,成就感和價值感,我們就需要提到責任,自律這2個詞。現在很多包辦型的父母,什么都為孩子做了,美名其曰愛孩子,心疼孩子。卻不知道這讓孩子少了很多證明鍛煉自己的機會。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渴望被人需要,被人重視,有價值。那么在家里我們如何為孩子提供存在感,成就感,價值感?
首先,我們要給孩子責任,讓他承擔他該有的責任。譬如孩子每天早上需要你叫起床,那么起床上學是孩子的事情,那么應該讓孩子來承擔責任。那么很多家長說,我不叫他,他就起不來,起不來上學就遲到,遲到了老師會批評,批評了孩子心情不好,不好回來會怪我沒有按時叫他起床。非常好,這就是一個死循環(huán),而且是負面循環(huán)。只有你把這個結打開,才有可能另外編一個循環(huán)。你可以告訴孩子,從明天開始媽媽不會再叫你起床了,因為起床上學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要為自己的事情負起責任,媽媽也相信你可以做好自己的事情。第二天如果孩子起床晚了,忍住,等到孩子起床,告訴他:孩子,現在已經8點20,我們遲到了。我們是吃了早飯再過去還是立刻過去呢?大部分孩子都會選擇不吃早餐,立刻趕到學校。放學回來,和孩子聊聊,問問老師是不是批評他了?他是怎么想的?并告訴他早上起床太晚,早餐都沒有吃,上午上課的時候是不是肚子很餓。那么如果避免這些事情再發(fā)生,那么明天要怎么做?可能第二天他8:10起來了,雖然還是遲到了,但是你要肯定鼓勵他,今天你比昨天提前10分鐘起床,今天如果我們動作快點,也許可以不遲到?然后一樣,晚上回來要關心他在學校有沒有被批評,當時他的感受是什么?他喜歡這種感受嗎?如果不喜歡應該怎么辦?那么后面你會發(fā)現當你把責任還給孩子的時候,孩子也可以負起責任。這樣一段時間以后,你就可以贊揚孩子,孩子,你真的很自律,每天自己按時起床,連續(xù)20天,一次都沒有遲到過。你做到了過去你認為做不到的事情。你真是個能為自己事情負責任的男子漢。那么當你這樣說的時候,孩子有沒有成就感?而且這件事情,當著孩子的面,有其他大人在場的時候,你應該大加贊揚,其他大人也肯定會附和你,孩子聽到,會開心,那么孩子開心了,在其他責任轉移的過程中,是不是會輕松很多?你們的親子關系也會和諧很多。再也不會被早上搞得雞飛狗跳。
價值感的培養(yǎng):任何一個孩子幫你做的事情,你都要肯定他。譬如他隨手把燈關了,把地上的廢紙撿起來扔到垃圾箱里,你馬上就要肯定贊美他。你要說有你真好兒子,你這么有家庭責任感,看到燈沒有關,就隨手關掉,看到地上有廢紙,立刻撿起來。有了你,媽媽覺得好輕松,也很有成就感,媽媽培養(yǎng)了這么有責任心的一個孩子。孩子的點滴努力你都看到了,并肯定了他,那么他是不是覺得他在這個家里是有價值的,是被媽媽需要的,是可以為這個家做貢獻的?我有時候會和兒子說說我工作上的事情,當然都是簡化了。主要是為了看看他的價值觀和反應,并沒有真正讓他幫忙的意思。但是我表現出來的是非常需要他的意見。譬如有個客戶付了定金,但是尾款沒有付,很快貨運站就放假了,客戶承諾要周四付,現在媽媽到底應該不應該幫客戶把尾款付了,然后讓工廠把貨發(fā)出來?而且會表達他的意見,然后我會問他為什么?這樣做我們的風險和收益在哪里?怎樣才是最優(yōu)選擇?到最后我會說,兒子,謝謝你幫了媽媽一個這么大的忙,媽媽想了很久都猶豫不定,聽了你的意見,媽媽茅塞頓開,媽媽決定這樣這樣做。一般孩子能參與大人的事情,他是很有自豪感的,他給完意見,你又肯定他,他有了參與感,覺得媽媽很需要他,他是不是就有價值感了?包括你們去旅游,去吃飯,去夏令營,去參加活動,都可以問問兒子的意見,讓他有參與感。當然這個限度是不涉及到原則問題的,如果涉及到原則問題,是不可以給孩子選擇的。譬如你要不要去上學,能不能闖紅燈,可不可以打架等,這些是不可以給他選擇,需要引導他做出正確的選擇。
拋磚引玉,如果我說得更多,我恐怕沒有人會看完我這篇文章,因為太長,很少有人有這樣的耐心。
3.除了游戲,沒有培養(yǎng)孩子度過閑暇時光的興趣愛好。不要說小孩,很多家長的閑暇時光也是奉獻給電視和手機,怎么能讓我們的孩子有更多的選擇呢?整個暑假或者周末寫完作業(yè),不看手機,不看電視,我很無聊,要怎么辦?這就要求我們家長在孩子習慣養(yǎng)成期間7-16歲,幫助孩子找到一些除了學習之外還熱愛的東西,或者運動。有的孩子愛好彈琴,有的孩子愛好打球,有的孩子愛好釣魚,有的孩子愛好拆家,有的孩子愛好畫畫,有的孩子愛好玩游戲,無論如何只要孩子有一樣愛好,那么他就不會總是沉迷在游戲的世界里。因為他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他可能還會覺得時間不夠用,更別提浪費在游戲里。畢竟游戲里都是虛擬的東西。只要前面2個問題解決得好,那么第三個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培養(yǎng)孩子習慣的過程中我們也會遇到很多問題,譬如孩子興趣轉移,孩子中途停止,那就考驗我們家長引導鼓勵的能力。如果有這個問題的家長,需要補習一下如何幫助孩子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好習慣的養(yǎng)成都需要21天,讓這個好習慣變成自動反應需要5個21天,堅持2字不容易,我們共同努力吧!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46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