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叛逆故事(青春期逆反案例)
有一個孩子,初一進校時成績中略下,平日比較沉默,但提問能發言,和周圍同學有交流,作業質量不高但不欠作業,整體表現正常。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所有的父母們,都非常擔心自己的孩子叛逆厭學,不知道如何去引導,可以找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要指導方案,從孩子的心理建設,到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的引導,都會有具體的指導步驟。
初一下初二上,孩子成績持續下滑, 作業不拖欠但質量漸漸由尚可到合格到不合格到不交,這期間,班主任、科任老師多次談話做思想工作,孩子沉默地聽著不接話也不表態,而狀況依然故我。
看看家庭情況,父母雙方都大學學歷,父親是律師,是地方一所有名的律師事條所合伙人,還有一堆的機構法律顧問頭銜 ,母親是一個公司里的中層。
幾次電話家訪,父親說孩子在家很沉默,可能是青春期逆反,不聽大人話,表示會和孩子談談。眼見得期末了,孩子沒有一點改善,于是班主任和科任約談家長,希望能找到解決的辦法。
父親來了,夾著皮包,坐下聽完班主任介紹孩子近況后,開始敘說他對孩子的教育。先說,孩子媽媽太溺愛了,比較寵著孩子。接著說自己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很嚴格,孩子比較怕自己。說,七歲的時候就讓他背《刑法》……
背《刑法》…….背《刑法》…….背《刑法》…….
問:為什么要背?
答:我們從小教育他最起碼要做一個好人,背了刑法就知道什么事不能做…….
然后當父親的無比自得地說:很多念法律的人都背不下來,他可以。
那個時候就知道,這個孩子可能很難改變了。
1. 父親說母親溺愛,可見二人育兒觀念不同,孩子是靈性小動物,他懂得到哪里去找庇護,所以父親一方發出的教育指令注定會落空。由此常衍生出父母權威旁落。孩子的具體表現就是誰都不“怕”了,不聽了。父親發怒,可以躲母親身后,母親發怒了,可以仗著寵愛,耍賴。
2. 父親角色錯位。他扮了個法學院院長的角色。在孩子需要情感溫暖的年紀里逼他去接受冰冷的條律,且不說孩子理解不理解,單單背誦的痛苦就足以使孩子見父親如鼠見貓。孩子的抵觸因年紀小不敢反抗,被誤以為接受,待得年紀稍長,這種委屈反感,就會以疏離家長的方式表現出來。
3. 讓七歲的孩子背刑法且堅信這是在教育孩子做好人,潛意識里是把孩子當末來罪犯在防范。 從“孩子怕我,嚴格”這樣的自我表述推測,這位父親對孩子的行為恐怕是進行了法律上的規范,但孩子是人,鮮活的,且這樣的年紀,必定不可能符合要求,先期必定會反抗,當反抗無望,孩子就會如刺猬遇到攻擊一樣蜷起思想就地臥倒,關上一切可以溝通的門,以你說歸你說,我自巍然不動的緘默來抵制。
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卻施施然指令孩子必須這樣那樣,這實在是高險行為。
這個孩子后來: 進入初三,先三天二頭不肯來上課,后來堅決不來上課,事后總是媽媽發請假短訊以頭痛胃痛各種事請假。老師聯系家長,母親不接電話,父親表示孩子青春期逆反,有憂郁癥,請給他一段時間緩和。再后來,中考到了,孩子不參加。考前學校從主任到段長到班主任都做了工作,家長答復是孩子不想考試。再后來,聽說母親直接把孩子轉入國際學校入讀,打算出國。
故事終。
教學這些年,“青春期逆反”,是比較不愛聽家長們說的一個詞,青春期孩子有問題,往這個詞里一扔,責任似乎就由年齡去承擔了,大家安心。
但是,青春期和逆反沒有必然的聯系。
要反思的,是家長。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47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