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期的青春教育片(關于青春期叛逆教育的影片)
最近,有一部叫做《青春變形記》的動畫電影火了。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所有的父母們,都非常擔心自己的孩子叛逆厭學,不知道如何去引導,可以找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要指導方案,從孩子的心理建設,到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的引導,都會有具體的指導步驟。
17萬豆瓣網(wǎng)友給出了8.2的高分,英國BBC夸它是“一場令人捧腹大笑的生命贊禮”。
其中,關于青春期孩子成長的那些“問題”解讀引發(fā)無數(shù)人共鳴,如果現(xiàn)在的你因為糟糕的親子關系、和孩子溝通不順焦慮煩惱,這部電影值得你去看看。
01
這個故事發(fā)生在多倫多,13歲女孩美玲是個典型的華裔孩子:成績門門優(yōu)秀,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學霸,放學就回家?guī)桶职謰寢屪鍪拢偸呛煤脤W習孝順父母。
在媽媽的教育下,13歲之前的美玲非常有使命感,甚至希望家族能以她為榮,有一種自豪感。
但在乖巧順從的樣子下,美玲的心底卻一直有顆心在蠢蠢欲動,她渴望著和小伙伴一起追星,一起沒心沒肺、大大咧咧地打鬧。
一次偶然的機會,美玲發(fā)現(xiàn)自己在情緒失控時會變身為紅色小熊貓,自此以后,她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電影中,美玲隨手在本子上畫了便利店小哥,卻不小心被媽媽發(fā)現(xiàn)了。和許多傳統(tǒng)的父母一樣,對于孩子的愛好以及在成長中的正常渴求,美玲媽媽選擇的方式也是打壓。
她大聲質(zhì)問美玲這到底是什么?
可無論美玲怎樣辯解,媽媽似乎認定了美玲這樣是有“問題”的,她把東西扔在了男孩面前,絲毫不顧忌美玲的自尊心。
一直處于忍耐狀態(tài)下的美玲很難過,可她沒辦法對自己的媽媽生氣,只能像個鴕鳥一樣把自己埋在枕頭里大哭。
其實,美玲多次變成紅色小熊貓,預示著孩子內(nèi)心在不斷變化,在追求自我和順從父母之間進行抉擇。
02
“問題”頻發(fā)的青春期,總是矛盾爭執(zhí)不斷。通過《青春變形記》,可以看到很多現(xiàn)實問題。
媽媽總是對于女兒時刻保持著高度緊張,恨不得孩子分分秒秒都在自己的視線范圍里。
媽媽很愛孩子,讓美玲完全沿著自己設計的軌跡行走——
禁止她去看演唱會,只能參加數(shù)學俱樂部;
不能出去玩必須要回來幫忙打理宗祠;
希望女兒成為好學生,即便很優(yōu)秀了,仍然會選擇批評女兒;
希望女兒有遠大的理想,卻沒有主動問過孩子的想法和愛好;
想知道女兒是否有早戀,隨意翻看她的日記;
因為討厭女兒的朋友,所以總是強烈反對;
甚至對女兒的審美都要橫插一腳;
在美玲媽媽的眼里,女兒追星、養(yǎng)寵物、聽嘻哈音樂都是玩物喪志。這種對孩子喜好的否定,無異于是沉重的打擊。
我想問問,你是這樣的父母嗎?你曾經(jīng)有對孩子的愛好進行否定嗎?
很多父母都會有這樣的感受:青春期的孩子,總是特別難搞。你不知道哪句話就會點燃他的怒火,哪個動作就會逼得他們歇斯底里。
我們的后臺也經(jīng)常有父母留言,說自己和青春期的孩子關系很緊張,經(jīng)常會吵架,誰都寸步不讓,越吵越兇,不知道應該怎么辦。
那么,或許父母都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
我相信,天底下沒有父母不愛孩子,但很多父母卻真的不會愛孩子。
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我們的方式用得不對,就拿孩子青春期的溝通來說,如果父母總是強行命令孩子去做一些事情,起先孩子會選擇反抗叛逆,到后面孩子就會變得充耳不聞,拒絕與父母溝通。
最后的結果往往是“孩子覺得父母不尊重自己,父母覺得這都是為了孩子好”。如果長期這樣做,這個孩子未來沒有自己的想法和目標,只剩下了“順從”。
03
在電影的結尾,美玲和媽媽選擇了和解,原來在青春期失去了自我的美玲媽媽,之前那樣對待美玲只是因為她將從母親處繼承的“訓誡”施加到自己身上。
后來,美玲做出了與之前長輩不同的選擇,選擇留下了小熊貓——真實的自我,而媽媽和家人們最后也接受了這個“與眾不同”的美玲。
相信很多人可能都聽過這句話,“青春期是孩子留給家長最后的機會。我們所做出的每一次改變,都有可能改變孩子的未來。”
其實,電影《青春變形記》正有此意,提醒我們: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更加謹慎認真地對待這個青春期的孩子。
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可能會有很多自我的想法,父母不能因為孩子突然生出了許多與自己不同的想法,就感到危險,反而應該把這當作一次溝通的契機。
想起影片中媽媽對美玲說:“不要為任何人躊躇不前壓抑自己,你走得越遠我越會為你驕傲。”
成長不正是如此嗎?
不知道前行的目的,這段躊躇不定的時光卻值得懷念。
最后,想要父親的一段話送給正在焦慮煩惱的父母們:
“每個人都有很多面,有些是亂七八糟的,重點不在于推開不好的東西,而是給它騰出空間,和它共存。”
孩子總有自己的路要走,父母要相信孩子讓他們?nèi)ミx擇自己要走的路,我們應該從旁指點、監(jiān)督、勸解,而不是干預和掌控,這或許才是和青春期孩子溝通秘訣吧。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49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