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不上學?不上學你想干什么?
不想上班你想干嘛?不想上學你想干嘛?
不想上學你想干什么?
捫心自問:你的夢想是什么?
有一天,我把想法告訴了孩子,他很興奮地跟我說:
“我打算不上學了,我要去掙錢,去實現我的夢想,我要跟這個世界活得更有意思!”
一時間,我感覺自己三句話離不開嘴,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顧刷手機。
不知不覺中,我成了那個管制者、審判者。
看到孩子身上生病,就不由自主地想要管制。
可是,孩子怎么就沒想過,要怎么管呢?
孩子大了,我以為是父母親的責任,怎么就沒看到。
這時候,孩子的內心一定是抗拒的,他會想方設法地反抗。
越是不讓他做的事情,他越是想做,想方設法要去做。
就連大人覺得他磨蹭,一催促他,他就會感到十分痛苦,只想逃離,完全不想配合。
這時候,你說的話,孩子都會聽不進去。
時間長了,你說的話,孩子還會覺得你啰嗦,對你很不耐煩。
他心里想,爸爸媽媽一點都不懂我,不關心我,只知道關心我學習!
所以,你越嘮叨,孩子越叛逆。
這時,你越嘮叨,孩子會覺得你嫌煩。
3.讓孩子體驗真實的生活
很多家長喜歡用命令的語氣跟孩子說話,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
只有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愛,孩子才會反思自己的行為。
會主動學習的家長,孩子更容易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如果我們總是強制孩子學習,孩子就會變得特別抵觸,并且他會花更多的時間去玩手機,這種情況下,學習成績只會越來越差。
4.家長要給孩子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
對于孩子來說,要保證他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計劃。
所以,家長要給孩子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讓孩子有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
比如,讓孩子自己制定學習計劃,每天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考試時可以獲得一顆星。
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能夠通過學習來了解自己的優勢,找到未來的目標,并且為了目標而努力行動。
有人說:“金錢觀教育是培養孩子成才最重要的之路”。
但是,我們又該如何培養孩子的金錢觀?
金錢觀又該如何培養?對于孩子的金錢觀的培養又該從哪里開始?
對于孩子的金錢觀教育,父母又該如何引導?
從生活的方方面面來說,父母要對孩子進行金錢教育
。
1.生活的節儉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很多家庭都給孩子買奢侈品,不免讓孩子缺失了節儉的意識。
有時候為了鼓勵孩子,我們會對孩子進行金錢教育,讓孩子明白,我們和錢的關系。
當孩子長大之后,在金錢的選擇上就不會太過摳門,很少會出現在花錢的時候沒花多少錢的情況。
2.引導孩子學會理財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讓孩子學著攢錢,向父母提要求。
家長可以教孩子學會儲蓄,讓孩子養成儲蓄的習慣,養成儲蓄的習慣。
3.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家長要有意識地讓孩子學會自我激勵,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例如,可以從小事開始,每天讓孩子鍛煉一個小時,孩子做好了就表揚,然后再逐漸增加到兩個小時,如果孩子不能達到就鼓勵。
同時,可以逐漸鍛煉孩子自己的做事的積極性。孩子雖然完成了一件事,但還是失敗了,但這種失敗是否與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有關呢?
美國心理學家韋納認為,通過鼓勵去培養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可以讓孩子在成長中變得更有自信,更有韌勁兒。
而且,你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定要讓他學會自己對自己負責。
4.做決定的時候,父母要以顧問的角色
顧問型的父母會給孩子一些建議,比如要怎么做等等。
但是,顧問型的父母給孩子建議的時候,孩子會被父母的權威嚇到,而且不敢自己去行動。
因為這種“顧問型父母”,會因為孩子沒有決定權而輕易動搖,比如說:
孩子說,媽媽,我以后不想學鋼琴了。
媽媽說:“學鋼琴是因為你太辛苦了,彈鋼琴能讓你更快樂,你不想學鋼琴就不學了吧。”
孩子說,就不想學了,我就想去當網紅,憑啥也要我去?
媽媽說:你這個年紀輕輕的,天天晃晃悠悠的,不要煩,想清楚了再說,媽媽給你介紹完名了。
孩子說:“媽媽,我也想讓你高興,可是我覺得這也不對。”
媽媽說:“嗯,因為你現在看電視太久,我很擔心。”
孩子:“媽媽,我覺得我很孤單。”
媽媽說:“學校有同學要過生日,想請你去嗎?”
孩子:“嗯。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讓孩子4-8周重返學校愛上學習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1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