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幾個不用防沉迷的太空游戲,它們都很健康,比如有個“踢貓效應”,會讓孩子們學習到很多知識。
1、先把防沉迷設定為“只有在一個月內我們才能玩到(或者通過我們的同意)”,然后,規定時間一到,游戲馬上停止。但是,只要超過1小時,系統就會自動關閉。我們看到,游戲一開始確實會讓孩子們短期內“走火入魔”,但時間一長,親子關系就會變差,很多問題也因此而變得愈發嚴重。
這是因為游戲的研發背后,很可能就是讓用戶沉迷的,而且已經成為一種全球現象。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網癮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第三類、幫孩子建立手機網絡使用規則:讓孩子在正常上學,正常完作業,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機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機網絡,這也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這是屬于民主智慧型。
在2019年的時候,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已經將游戲成癮納入ICD-11的正式診斷標準,這也是目前為止于2022年全球# 游戲成癮#的具體標準,在今年的5月開始實施。
是因為很多的孩子,原本的自控力就差,還沒能夠對游戲成癮,尤其是在疫情期間,他們的自控力也相對較弱。
那么當孩子有了這些表現,你就可以稍微判斷孩子有沒有成癮了。
孩子通常會通過游戲的方式,來發泄自己的情感。
而不是通過手機來宣泄自己,或者通過游戲來緩解自己的壓力。
■ 游戲對孩子的危害
1、對孩子的視力影響
就像上面那個小男孩一樣,長時間玩手機,并不是對眼睛的傷害,而是會對孩子的眼睛造成傷害。
英國科學家曾經做過一項研究發現,孩子連續玩20分鐘手機,視力平均會下降到43.8度近視狀態,淚膜破裂時間平均下降到4秒以上。
由此可見,玩手機對孩子的視力影響非常大,如果孩子一直沉溺于手機,那么就會將自己的身體狀態帶入到一種虛幻的世界中,如果長時間的沉迷于手機,會讓孩子在玩手機的時候無法自拔。
2、會損害孩子的大腦發育
西雅圖兒童行為學家迪米特大學的研究發現:沉迷于手機的孩子的大腦,與普通孩子大腦的形態有著明顯的區別。
健康的大腦,紋路清晰;而上癮的大腦,就像萎縮一樣,簡直觸目驚心。
原來,就是因為上癮的大腦神經元非常相似,所以,才會發生腦細胞完全不同的“戰爭”。
手機讓孩子的大腦異常興奮,但是對于孩子來說,手機并不是“毒藥”,它可以幫助孩子增強大腦神經元的鏈接,讓孩子大腦變得更加清醒,思維更加活躍。
同時,還能夠增強孩子的記憶力,對于提升孩子的智力、記憶力有很大幫助。
2、幫助孩子培養興趣愛好
前不久,看到一則新聞:
浙江永康的14歲男孩小杰沉迷于手機游戲,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是玩游戲,一直玩到晚上11點。
每天晚上,小杰都會花很多時間躲在被窩里玩手機,玩到凌晨兩三點,第二天早上五六點起床。
由于長期熬夜,他的身體一直處于亞健康狀態,導致身體出現了很多亞健康的問題。
手機游戲不僅腐蝕著孩子的身體,嚴重危害孩子的健康,還會導致孩子產生心理健康問題。
前不久,四川樂山的一位13歲的男孩,因為沉迷手機游戲,導致眼睛近視,成績下降。
經過治療后,孩子的視力已經恢復到了300多分,還在繼續玩游戲。
這讓父母對于孩子的視力水平感到非常擔憂,擔心孩子會一直沉迷手機,荒廢學業。
現在很多孩子沉迷手機,喜歡上手機游戲,是因為孩子感覺到自己被手機所控制。
就像開頭提到的那位16歲男孩,如果他每天使用手機時間超過1小時,那么他的視力將會被嚴重損傷。
孩子視力下降,帶給他的不僅僅是視力的影響,還有很多不利影響。
1、視力下降
孩子的眼睛很容易受到手機屏幕上的多彩的光影響,而孩子的視力,正處于發育階段,本身就處于一個視力波動的時期。
這種傷害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而不斷變化,比如孩子剛開始學會走路,如果摔倒了,他的頭就會扭曲,會引發額葉過度發育,而額葉過度發育的話,則會引起額葉過度衰老,讓孩子的顏值下降,甚至引起孩子自閉癥,從而錯失了孩子早期干預治療時期的重要“黃金期”。
2、情緒不穩定
當孩子玩手機的時候,他的情緒就像坐在了那團棉花上,一直處在興奮中,如果沒有及時把接收到的信息反饋給大腦皮層,就會形成情緒波動,然后形成情緒“焦慮癥”,這時孩子的注意力就高度集中,學習的效率就會大打折扣。
這種焦慮的狀態,會極大的影響孩子學習的專注力,就像是整天嚷著吃糖的孩子,只要一停下來,就會被糖撒的到處都是,很快就會不耐煩,甚至會產生煩躁不安的心理。
所以,我們要想改變孩子對手機的過度依賴,就必須從根源入手。
家長要清楚孩子的手機依賴癥,并不是手機本身的問題,而是孩子對它的心理依賴。
02
對于青春期的孩子,如何合理利用手機
手機依賴癥的原因是復雜的,手機依賴癥的原因也大致相同。
主要是因為現實生活中存在較大的壓力,很多人因學習而對手機的依賴產生了心理依賴。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5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