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大學生沉迷游戲現象的合適性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陳明 來源:中國青年報
“游戲成癮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正式認定為一種精神疾病,對其治療應該從小開始。”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網癮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第三類、幫孩子建立手機網絡使用規則:讓孩子在正常上學,正常完作業,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機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機網絡,這也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這是屬于民主智慧型。
今年2月21日,世界衛生組織將“游戲成癮”列為一種精神疾病。“你今天可能會被貼上游戲障礙”“什么是游戲成癮?”劉曉春表示,這種疾病包括“游戲障礙”,也包括“游戲成癮”。具體來說,“游戲障礙”是指由于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導致明顯的社會功能損害,并通常持續12個月才能確診。
“游戲障礙”有哪些表現?
“游戲障礙”是指由于玩游戲時長時間處于一種不斷變化的形式,這種行為模式導致個人以為自己處于一種對抗游戲的狀態。不同于“游戲障礙”,“游戲障礙”是指游戲玩家無法控制自己的游戲行為,達到游戲成癮的程度,所造成的嚴重影響。
在臨床上,如果醫生確定“游戲成癮”的患者為“游戲障礙”,并嚴格把關納入醫療機構診療體系中,確實有利于改善和康復。
但是,目前“游戲障礙”的診斷爭議仍然沒有得到很好的消退。如果游戲成癮僅僅只是由于一個人情緒的消沉而導致的,那么患者很可能被診斷為“游戲障礙”。而在臨床上,“游戲障礙”診斷很難找到真正的“病因”——“游戲成癮”。
在美國精神病學會召開了一個關于“游戲障礙”的公開信中,專家明確指出,臨床中對游戲障礙(游戲成癮)存在過度使用或嚴重影響其生活的患者,應當給予特別是成年人的診斷。
世界衛生組織(WHOME-2018)也將游戲障礙(gaming disorder)納入醫療保險中,這份全球青少年健康狀況調查報告的數據顯示,新西蘭學者認為,平均每天玩游戲超過2小時,即有48.4%的患者,被診斷為游戲障礙。
并且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報告,目前全球有超過3億人受到電子游戲和視頻媒體的影響,包括美國、歐洲和韓國。2019年,全球青少年玩電子游戲的總時間為13個小時,超過了這個時間段,游戲成癮將成為一種新的精神疾病,中國的年輕人中有不少人患上了網絡成癮癥。
那么,孩子是否真的只是游戲成癮?我們又該如何幫助孩子找到這種精神疾病呢?
首先,我們必須要知道,導致孩子游戲成癮的原因有很多。
1)游戲的影響
據研究表明,電子游戲對孩子的危害主要分為很大的,主要包括在:分散注意力、影響學習、降低幸福感、增加抑郁情緒、增加煩惱、影響大腦發育。
2)游戲成癮
目前的游戲成癮者大都在游戲上有獲得感,并且一些游戲會在短期內通過充值大量的錢來滿足自己的成就感。
3)社交媒體成癮
很多網癮成癮者為了玩游戲,不惜花費大量的時間與金錢,因為這本身對于孩子而言是,“好事”,因為這可以獲得別人的認可。
4)網絡游戲成癮
很多人喜歡玩網絡游戲,它可以滿足自身工作、生活的需要。
這是因為,網絡游戲的虛擬世界與現實生活中的現實生活是脫節的,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很難獲得關注,所以他們更容易沉迷其中。
從孩子沉迷游戲的原因,我們可以看到兩個方面:
1)孩子缺乏興趣
2)孩子內心的孤獨感
3)孩子對現實生活的關注,遠遠大于孩子的心理需要
4)孩子的人際交往,需要在虛擬世界中找回自我價值感
。如果我們把孩子沉迷游戲的原因歸結為孩子的游戲本身,我們就應該從源頭從源頭上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的責罵孩子。
05
不平等交流,強制打罵孩子
之前有個媽媽說自己兒子沉迷游戲,自己一怒之下摔了孩子的手機,孩子也就被沒收手機了。
其實,這個案例中的媽媽也忽略了孩子沉迷游戲的背后,其實是孩子對媽媽管教方式的不滿。
媽媽從來沒有把孩子當做獨立的個體,這種所謂的關心和愛,孩子也從來沒有感受過。
在這種母子關系的互動中,孩子的內心想法和感受被媽媽忽略,也無法通過表達來表達。他只能通過發泄不滿的方式來釋放內心的不滿。
05
孩子很容易對游戲上癮
因為游戲會讓孩子沉迷于現實生活,不管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在游戲中都有很多人夸獎的話,讓孩子體驗不到現實生活的美好,所以才會去虛擬世界去找存在感。
而網絡世界中的游戲就是在虛擬世界中實現自己,是孩子在現實生活中無法達到的。
所以孩子會對手機游戲上癮,其實根源在父母身上,父母要想讓孩子遠離手機游戲,首先要自己遠離手機,才能帶動孩子遠離手機游戲。
04
孩子天生就是喜歡玩游戲的
其實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孩子的玩游戲,就是對外界的探索,就像是在一個未知的環境中,孩子能夠在游戲探索,他是非常興奮,非常開心的。
然而,隨著孩子長大,他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越來越少,孩子在游戲的過程中逐漸喪失了對現實生活的興趣。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6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