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上學而不化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上中學后,家長總是說我成績不好,天天只會考試和作業,結果學習態度更差了呢?
到底是什么原因讓孩子的行為變得如此墮落呢?
其實孩子的本性是,只要不滿足于現狀,他們都是愿意進取,在他們小小的世界里,他們都會找到快樂、滿足、成就感、滿足感、存在感、幸福感、價值感,這些感受到了,他們就會在這個世界中找到存在感、成就感、自我價值感。如果這些感覺消失了,孩子就會找機會去虛擬世界去滿足自己。但是,等孩子真正長大了,父母卻發現以前在這個過程中給孩子造成了很多負面影響。孩子沉迷網絡的狀態已經成為了現在很多家長的焦慮源頭,他們一味地往網癮中去尋找能夠滿足自己內心需求的東西,孩子就會沉迷其中。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讓孩子4-8周重返學校愛上學習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雖然這一點是很容易做到的,但是當孩子深陷在游戲的世界里時,家長們卻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關心和愛,而是把這種反饋轉移到了游戲中,孩子就會認為家長不愛他,從而游戲讓他得到了一種滿足感和成就感。
但是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是忽視了這種需要,他們會盡自己所能地滿足孩子的需求。而當孩子能夠在游戲中獲得自我實現的時候,孩子自然就會從游戲的世界中脫離出來。
4、在游戲中實現自我價值
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的孩子在游戲中能夠很好地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和價值感,通過游戲中的成功激發孩子的自信心,孩子逐漸變得越來越自信,內心的力量就會增強,不需要借助游戲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5、父母要以身作則,放下手機,陪伴孩子
現在很多家長會把陪伴孩子的時間用來做自認為重要的事情,有些家長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在孩子玩手機的時候,還美其名曰“陪著”。殊不知,家長陪著孩子寫作業的時候,自己是在玩手機,其實是在陪伴孩子,而這種行為卻被孩子用作”陪著”,無疑會讓孩子受到自己玩手機的干擾,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那么家長該如何做到高質量的陪伴呢?
1、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父母不拿手機看電視
很多父母喜歡趁著孩子不注意的時候,拿起手機玩個不停,尤其是在陪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往往為了哄孩子,還會拿出手機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在不經意間看手機,有些家長雖然在陪伴孩子,但是在孩子看來,手機里面的游戲很吸引人,想要玩游戲就要更加的吸引他,這樣孩子就會在潛意識中漸漸的減少對手機的興趣。
2、豐富孩子的日常生活
很多孩子玩手機,就是因為太無聊了,所以才會想要去玩手機,孩子其實也是這樣,只不過是孩子的生活太單調,父母如果可以多豐富孩子的生活,讓孩子在現實生活中感受到更多的樂趣,孩子自然也會減少對手機的依賴。
3、多和孩子做一些親子活動
孩子沉迷手機的時候,父母可以多和孩子做一些親子活動,比如說陪孩子一起玩耍,一起玩游戲,一起看書等,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遠離手機,也可以讓父母多和孩子交流,一起看書等。
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一個色彩繽紛的世界,父母可以和孩子多互動,帶著孩子探索大自然,感受自然,幫助孩子建立起豐富多彩的生活體驗,這樣不僅可以使孩子遠離手機,而且還能夠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4、 父母要學會合理運用好奇心
當孩子沉迷于手機時,父母就算是想要用打罵的方式來讓孩子放下手機,也很難奏效。當父母運用好奇心讓孩子擺脫手機的誘惑時,孩子往往會聽從父母的教育。但這是一種得不償失的行為,甚至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正確的做法,是用合理的手段,巧妙地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用合理的方式去“逼迫”孩子擺脫手機。
比如父母可以帶孩子做一些有趣的事情,當孩子表示強烈的玩手機的想法時,父母不妨就答應孩子。這樣,孩子就會逐漸遠離手機。
其實,手機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拒絕孩子,沉迷手機,甚至斥責孩子。那么,對于孩子的“手機癮”,父母要如何做呢?
1.父母做好榜樣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是孩子模仿的第一個對象,也是孩子學習的第一任老師。
父母要給孩子傳遞好的行為舉止,榜樣的力量比說一百句大道理都管用。
父母要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在孩子面前不玩手機,陪孩子看書,帶孩子去散步,在孩子面前不要玩游戲,手機,不管做什么都不要玩。
2.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父母多帶孩子參加各類活動,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以身作則的引導孩子的興趣,并且可以給孩子買一些益智類的書籍。
如陪孩子一起看有益的視頻,看有趣的紀錄片,帶孩子到戶外活動,到自然界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還可以陪孩子一起參加一些運動類的活動,如跑步、打球、游泳、爬山,通過轉移孩子注意力的方式,讓孩子忘卻玩手機的痛苦,逐漸地擺脫對手機的依賴。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6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