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玩手機碰到好人怎么辦?這位媽媽的心得,各位家長和老師們一定要多思考一下,如何正確引導孩子使用手機,怎么樣讓孩子能夠在玩手機時有節制地玩手機,并且還有好處,怎樣才能讓孩子在玩手機時有節制地玩手機,這需要家長們共同努力!
1.對孩子玩手機,我們家長要做好引導
對于手機的使用,我們要知道手機不是洪水猛獸,也不是一種壞東西。在我們還不能禁止孩子玩手機的同時,我們要正確的引導孩子,讓孩子學會自我控制。同時,我們家長也要引導孩子正確地使用手機,如何利用手機促進孩子的學習和成長。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網癮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第三類、幫孩子建立手機網絡使用規則:讓孩子在正常上學,正常完作業,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機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機網絡,這也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這是屬于民主智慧型。
對于手機,我們要明確手機的正確使用,讓孩子正確使用手機,而不是被手機奴役。
要知道:
手機本身并不是問題,問題是使用它的人。
我們需要引導孩子正確使用手機,才能夠讓孩子更好地面對手機,未來也能夠更好地面對生活。
2.引導孩子正確使用手機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做過一個測試:
他們讓三組5歲的孩子在紙上畫小人。
結果,每天幾乎不看電視的孩子,畫出的小人最完整、最漂亮。
每天看電視超過三組的孩子,畫出的小人簡單、呆板。
而看電視內容不被限制的孩子,畫出的小人卻有千奇百怪,天壤之別。
心理學家得出結論:
讓孩子過早、過多地接觸電子產品,會大大損傷孩子大腦發育,影響認知能力、想象力、創造力
。而且,這種傷害日后會很難彌補。
現在,很多孩子早早戴上了眼鏡,多是因為過早接觸電子屏幕造成的。
因為動畫片或者兒童游戲大多色彩艷麗麗麗,畫面轉換過快,極易讓孩子的視覺神經系統疲勞。
來自電子屏幕的光影刺激是強烈的,適應環境需要一定的時間。
孩子的大腦皮層尚未發育完全,相對來說,是很容易受到影響的。
但是這并不是說孩子看電視或者玩手機就一定會受到傷害。
根據美國兒科學會的研究報告,電子產品的藍光會增強孩子們的暴露在外面不利因素的可能性。
2. 影響大腦發育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報告顯示,每天看電視和玩手機超過兩個小時的兒童的,和普通兒童的大腦發育水平明顯不同。
孩子的大腦重量會在8~17個月的時候達到成人的70%。
所以說,讓孩子少玩手機是不現實的。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僅僅是讓孩子減少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還要保證孩子每天戶外活動的時間,多陪伴孩子玩耍。
當孩子感受到戶外活動的樂趣時,他們自然就不會沉迷于電子產品了。
而不是沉浸在虛擬世界里。
孩子要在現實生活中才能真實地展現出真實的自我,獲得尊重。
3. 找到正確的替代品
對于孩子來說,他們喜歡玩游戲其實是正常現象。
孩子喜歡玩游戲并不是一種錯誤,他們是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任何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就像成年人會喜歡喝酒抽煙一樣,孩子也是如此。
孩子愛玩游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想讓孩子放下游戲,家長首先要找到正確的替代品。
所以,身為父母,要找到適合的替代品,讓孩子從游戲中獲得成就感。
例如,孩子喜歡打籃球,那家長就可以跟孩子比賽,看誰更有時間,被籃球比賽吸引住的次數也會減少。
周末的時候,孩子有什么比較想要的東西,家長就可以鼓勵孩子,讓孩子去跟同學們一起玩耍。
周末的時候,孩子也可以跟同學們一起出去玩,參加戶外運動,當孩子覺得同學們都在玩手機的時候,自己也可以去玩手機,不會覺得很無聊。
父母可以把手機關機,或者是把手機調成靜音,并且打開電視,看一些有益的東西,幫助孩子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忘記游戲和煩惱。
有人說,孩子是父母的復印件,如果復印件出了問題,那么一定是原件出了問題。
現在很多父母總是有這樣一個思維,就是自己把孩子養得太乖了,供孩子吃穿,供孩子上各種補習班,可是孩子長大后就不聽話了,你越讓他好好學習,他偏不好好干。
《小歡喜》里面的英子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宋倩就是這樣。
她為了讓女兒考上北大清華,每天給女兒布置的作業都是各種試卷,有的題都是給女兒加的,有的題又是給女兒講題。
英子的夢想是當明星,有的人卻想當個流浪歌手。
還有的孩子喜歡玩游戲,但是卻不愛學習,這不是同一個孩子的問題,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考上清華、北大清華,所以對孩子的要求很嚴格。
給孩子報了各種補習班,把孩子日程安排得滿滿的,以為這樣孩子就能考上北大清華。
結果孩子卻不愿意去上了,原因是他認為自己沒有玩游戲的時間,上了補習班反而會更累,甚至厭學,不想去上學。
很多父母覺得這是孩子不愿意去上學的借口,其實這種情況在我們生活中很常見,孩子不愿意學習,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學習成績不好,考不上北大清華,而且自己的能力還達不到學校的要求。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7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