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不要管控孩子玩手機?
一個小女孩聽完媽媽的一番話,竟然默默回懟道:“別管,你管。”
小孩子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玩手機,確實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畢竟手機上各種軟件都有自己的推薦,網絡上也有一些“長輩模式”。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網癮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第三類、幫孩子建立手機網絡使用規則:讓孩子在正常上學,正常完作業,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機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機網絡,這也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這是屬于民主智慧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手機,或者說沒有你的允許,你沒有辦法限制,對孩子可能會造成影響,也可能限制不了孩子。
家長的所有的擔心都來自于孩子對手機的癡迷,就像在對待手機的癡迷。
我看過一個網友的分享,她說自己家孩子一歲半了,平時不看電視,玩玩具就抱著手機看,自己忙著自己的事情,完全沒有時間去管他。
結果孩子迷上手機后,就開始出現撒謊、偷拿東西的行為,每次都會被媽媽懲罰,有時候說的比較狠話還會哭鬧。
孩子爸爸的觀點
這位網友的孩子之所以表現得非常乖巧,有禮貌方面很好,他的媽媽也是非常尊重孩子的,從來不曾說過謊,而且和孩子的關系也很好,一直都保持著良好的親子關系。
有一次,他的媽媽帶著他去朋友家做客,但是朋友的孩子不想在朋友家做客,于是媽媽就和他說:“你要是不想和他們一起玩,大家一起玩,乖,你就不要一直玩了。”
很多家長習慣性的對孩子說“不”,對孩子的要求簡單粗暴,只要求孩子應該怎么做,不應該怎么做。家長卻不愿意去執行自己的承諾,只是希望孩子能夠做出改變,自己“說到做到”。
結果呢?孩子不僅對自己不滿意,對父母也不信任,親子關系也越來越糟糕。
其實孩子不聽話并不是什么大事,誰小時候沒出現過不聽話的情況,只是到了青春期或者更年期,孩子自我意識增強了,父母再怎么能聽孩子的話,也不過是孩子自我意識覺醒,與父母漸行漸遠的一個過程。
如果父母能在孩子出現問題時,仔細分析一下,其實孩子只不過是在表達自己的情緒,并沒有完全聽懂父母的意思。
若孩子真的做錯事了,那父母也不要一味地指責孩子,也不要說一些傷害孩子自尊心的“狠話”。
連岳原創作者都曾說:“有些父母總喜歡把孩子犯錯的過錯歸咎于孩子的過錯,因為這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
可不管孩子做錯事后,父母都不能一直“不向孩子低頭認錯”,才能讓孩子越來越優秀。
有父母的支持,孩子會越來越優秀
孫儷曾發微博說,她每次都會跟孩子道歉,但事后她會告訴孩子,有些事情不是你的錯,因為你做的不是很好。
而如果孩子做錯了,那父母也會向孩子道歉,這也是一種尊重。
有時候孩子做錯事,也是對自己教育方式的一種考驗。
因為孩子很多事情做的不完美,可能不是自己的原因,而是父母沒有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看待問題,甚至連孩子犯錯了也沒有批評,孩子自然而然的就不會犯錯了。
如果父母不及時道歉,不正視自己的錯誤,也不正視自己的錯誤,就會把錯誤放大,就會給孩子帶來一種無法言說的傷害,甚至會影響他們的一生。
2、不要害怕向孩子承認錯誤
每個父母都是“受過專業訓練”的,孩子犯了錯誤就要去指出來,如果父母總是先入為主,認為孩子做的不對,不應該這樣去做,長此以往,孩子就會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不相信自己的父母,導致他們覺得自己沒有能力,進而否定自己,陷入自我懷疑,變得自暴自棄。
正確的做法:
承認孩子的錯誤,及時進行糾正,不要覺得孩子還小,自己能夠的事當然應該交給孩子自己去做,不要覺得孩子還小,就給他們設立原則和標準,對孩子的錯誤視而不見,這只會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
3、無條件的愛孩子,多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有這樣一句話說:“教育孩子要有因材施教”,家長要學會適當的去了解孩子,真正去了解孩子。
父母對于孩子要有一個正確的心態,不要總是拿自己孩子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相比,孩子也有自己的優點,通過別人的長處去發現自己孩子的長處,給予幫助,孩子才會產生積極向上的動力,從而變得更加優秀。
(2) 孩子的前途無量,讓孩子自己去嘗試
很多家長喜歡替孩子做決定,可是家長們有沒有考慮過,孩子的人生是自己的,孩子應該自己去完成,這樣不僅可以給孩子帶來更大的成就感,也能給孩子帶來更大的信心。家長在這個時期要給予孩子更多的鼓勵,通過鼓勵讓孩子去面對生活中的挑戰,所以說孩子要有自己的能力,他才能勇敢去面對困難。
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家長應該怎樣幫助孩子渡過難關?
1、正確對待孩子的失敗
如果孩子在這個時期栽了跟頭,起不了任何作用,家長們就要把孩子拉過來,告訴他失敗并不可怕,只要勇敢面對,就能夠進步。家長可以給孩子以鼓勵,告訴孩子他在這個時期是最需要幫助的,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克服困難。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6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