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躍茨上學不活了,他對媽媽說,他長大了,他不上學了,如果他死了,誰又能說他?你再來一次。
有人說,林躍總總總的錯,都是我自己的,哪怕被人欺負,我們也不應該有樣學樣,現(xiàn)在的社會真混的很差勁,沒人敢說他愛干嗎。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讓孩子4-8周重返學校愛上學習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發(fā)現(xiàn)學生厭學,家長們一般的做法就是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或者找到一個學校給孩子換。
但是,對孩子們來說,真正的學習困難問題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有可能是教學方式不適合孩子,也有可能是孩子自身生理因素,但是,真正的原因在于孩子。
所以,孩子厭學,有時候不是一種簡單的問題,而是在于家庭教育的問題,大家對孩子的教育看法是如何的?
大家有沒有想過,孩子的厭學,到底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
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時候,你又是如何去面對的?
孩子還小時,我們給予他什么樣的關愛,孩子長大后,才會具備更多的“自我”。
孩子其實有很多能力,比如說他們能夠獨立地去完成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或者說孩子能夠適當?shù)乜刂谱约旱钠?哪怕只是一個錯誤。
但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如果遇到了困境,家長也應該積極尋找解決,把孩子的事情交給孩子自己來處理,這樣的教育才是有效果的。
有的時候,孩子之所以愿意和你談心,是因為他覺得你會聽他的建議,也會傾聽他的煩惱。
只有父母真正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才能讓孩子對自己敞開心扉。
第四種方法: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承擔后果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是需要父母適當?shù)貫樗麄兲峁┮恍┖蠊?這樣他們才能吸取教訓斥。
但是,在孩子自己承擔后果的時候,家長不要過分地插手,讓孩子自己學著自己承擔后果。
比如孩子做作業(yè)時間太緊,被老師發(fā)現(xiàn)了,讓孩子自己去面對和解決。
并且要讓孩子自己主動地承擔后果,讓他們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下次要是想要違反紀律,可讓他知道什么時候和你說,自己去做,如果孩子自己能做好,父母要給予表揚。
家長可以給孩子機會,讓他去體驗一下自己的選擇帶來的后果,對他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樣他就會慢慢形成一個有界限感的習慣。
3、讓孩子自己承擔后果
其實無論孩子是不是成年人,我們都需要替他們做事,所以我們在適當?shù)臅r候可以讓孩子自己去承擔自己的行為帶來的后果。
比如說孩子早上起床拖拖拉拉拉,你可以提醒他,今天遲到了會挨批,他為了自己的尊嚴會早點起床,所以下次自己主動的按時起床,如果自己的行為有些讓父母不開心,那么父母可以選擇先不管,第二個是肯定孩子行為,讓他知道自己的行為影響到了什么。
同時,當孩子有好的行為時,父母要及時給予鼓勵,比如孩子買了一個他最喜歡的玩具時,父母可以跟他說,雖然你喜歡這個玩具,但是我們需要先把它送回家,可以買一個自己喜歡的,而不是買其他的東西。如果父母在這個時候直接拒絕孩子,那么孩子可能會覺得自己不被尊重,所以才會產(chǎn)生后面的抵抗行為。
三、讓孩子聽話,要掌握4個技巧
1.樹立邊界感
邊界感指的是在我們的人格中,對于別人的存在,我們都可以有權利,比如家里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東西,我們可以對別人有要求,但是不能對別人的要求有一個很大的偏差。在我們的行為背后,其實都是他人對我們的要求,當我們對別人的要求有一個很大的偏差的時候,我們是沒有辦法理解別人的。
所以我們要想讓孩子變得更好,父母必須要先去樹立邊界感,給孩子設定一個行為準則,讓孩子明白哪些行為是對的,哪些行為是不可以做的。
比如,孩子要吃零食,但是媽媽會覺得孩子沒有吃完就吃了,這時候我們可以將零食引導到我們的行為,但是不能將零食引導到我們的行為,因為我們不可能一直管控孩子,孩子總有一天會離開我們的掌控,然后去創(chuàng)造自己的生活。
所以,需要給孩子設立邊界感。
例如,我們可以跟孩子約定,吃飯的時候不能吃零食,如果你等了很久再吃,我會沒收你的零食,你可以跟你的好朋友交換著想看他想看他,也可以選一個他喜歡的游戲,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學會克制自己的欲望。
3. 你如果可以做到在面對誘惑的時候,不低頭,不拖延,按時按時睡覺。
一旦習慣養(yǎng)成,孩子也就不會再對手機上癮。
四、家長要以身作則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很多習慣都是從模仿家長開始的。
很多家庭里,家長是手機重度依賴癥患者,一到晚上,就抱著手機不離手,玩到深更半夜。
長此以往,孩子也就會模仿家長的行為,變得沉迷手機不能自拔。
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愛好
平時多帶孩子出去走走,鼓勵孩子發(fā)展自己的興趣愛好,鼓勵孩子在空余時間學會自己動手做科學小實驗。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7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