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預防沉迷游戲的主題班會報告,以及預防沉迷游戲的措施,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家長們常常在告誡孩子的同時,又常常用到對于未成年的防沉迷措施。可是,因為孩子們在游戲中的花費,或是網絡游戲對孩子們性格方面的影響,那到底該怎么辦呢?
一、網絡游戲對未成年人的影響
1、對未成年人的影響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網癮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第三類、幫孩子建立手機網絡使用規則:讓孩子在正常上學,正常完作業,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機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機網絡,這也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這是屬于民主智慧型。
:網絡游戲所形成的一些網絡游戲,包括游戲可能需要購買,網絡游戲需要平臺管理,網絡游戲里面有很多的獎勵機制,而未成年人可能不需要和父母進行溝通。網絡游戲對未成年人的影響,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現象。
2、過度沉迷的危害
:對未成年人網絡游戲的過度沉迷現象,家長的擔憂是不可以說的。對于孩子的過度沉迷,一方面,家長對于網絡游戲管控的態度是不合理的,這也會讓孩子很容易沉溺于網絡游戲中。
家長們認為只有通過游戲才能讓孩子得到放松,就像是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會處于不斷的追球一樣,有的人跑進了隊伍,有的人卻只能跑進隊伍,這也是一種不公平。游戲廠商的態度也不應該是這樣的,過多的游戲時間不休息,對于自制力不夠強的未成年人來說,只會引起孩子對游戲的興趣,認為游戲廠商給孩子的這些吸引力是非常大的,從而離開這些游戲。
第三,游戲廠商的初衷是好的,可是卻忽視了游戲本身是要讓孩子沉迷的,而且游戲本身是大眾未曾涉入的,為了孩子好的方式,本身就是要極力避免的。
即使是成年人,也會對游戲成癮,更別說青少年了,作為家長,應該嚴防死死守,正確引導孩子,避免孩子沉迷游戲,這比誰都要清楚。
圖片來自網絡
在心理學里有一個概念叫做“成癮機制”,當人的某個念頭冒出來的時候,就會進入一種自動駕駛模式,你會自動駕駛,跟你之前預想的一樣,駕輕就熟。所以家長要做的是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不受歡迎的,然后教會他識別和預測可能的結果。比如說,有沒有在學校中被同學欺負,有沒有被老師批評,被同學的父母打等等。
聽到這些,孩子也會反思自己的行為,但是他可能會覺得爸爸媽媽媽會打他,所以才會頂嘴,所以才會頂嘴。這時父母就要幫助孩子調整情緒,穩定情緒,搞清楚下次該如何表達了。
當孩子生氣時,父母可以說:我知道你很生氣,因為這樣做不對,所以我覺得這樣做對不對,你能告訴爸爸媽媽為什么你生氣嗎?”這樣一來,孩子可能會意識到自己做錯了,有可能還會道歉。而不是在一旁偷偷摸摸、默默觀察,孩子一旦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他可能會覺得自己不被父母喜歡,沒有得到父母的尊重,只會更加憤怒。所以說,父母要積極處理,可以告訴孩子“對不起,爸爸媽媽不喜歡你這樣做,你需要自己調整。”這樣的處理方式也有助于孩子與父母間的關系更加親密。
3、家長可以采取什么樣的替代方案
因為很多父母可能是為了省事,沒有辦法去麻煩孩子,但其實給孩子提供一些替代方案,可以讓孩子通過嘗試來解決問題。
比如孩子不愿自己吃飯,我們就可以讓孩子自己來喂飯,不用擔心孩子把飯撒一地。我們可以把飯菜放在飯桌上,但是孩子需要自己吃飯,所以你可以跟孩子說“如果我覺得飯菜很燙,可以自己用筷子洗一下嗎?”
這樣既可以讓孩子得到解決問題的答案,又可以讓孩子自己去探索這個問題,孩子有了參與感和獨立性,就不會總是用哭鬧來表達情緒了。
4、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
其實,孩子的小脾氣,可能是因為家長在平日里給孩子的關愛不夠,所以在家里太約束太多,所以孩子只能用哭鬧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作為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些規則,但是,一定要讓孩子參與進來,否則孩子只是迫于無奈的妥協。
引導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開始哭鬧的時候,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告訴孩子以后想要什么東西,或者是想得到什么東西之前,可以和媽媽說,“媽媽答應你,你一定要說到做到,如果你想要的話,我們可以好好的獎勵你。”
父母應該避免孩子發脾氣,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父母應該正確引導孩子,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從而將孩子的情緒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
其實,孩子有發脾氣的權利,但是父母要學會合理地引導孩子,讓孩子能夠利用自己的情感去愛別人,而不是通過愛的方式去控制孩子。
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杰在孩子成長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教給孩子各種情緒管理的教育,特別是在孩子六歲之前。
此外,在孩子六歲之前,他的性格和情緒管理能力都是最先養成的,如果孩子在六歲之前對他說的都是:“我不,我不!”那么孩子的情緒問題就很容易形成和父母的對抗,使得他的脾氣變的越來越大,難以管教。
作為父母,首先要注意觀察孩子情緒的變化,一旦發現孩子有這些小情緒的時候,就要及時的引導孩子。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7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