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叛逆不上學的男孩讓人抓狂
王明(化名)是浙江某高校大四學生,目前是一名在校學生,現在校就讀于貴州某高校觀光設計專業,在校期間,他幾乎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研究和享受美食上,在校期間,在宿舍內從不與人交流,總是獨來獨往,他也很少參加社團活動,后來他選擇輟學了,甚至想輟學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但是他的父母并沒有給他支持和幫助,反而還責怪他,說他長不大,還總是給他找麻煩,認為他不應該這樣做,而且非常嚴厲地批評他,當他被長期批評、打壓后,變得叛逆,在同學的面前總是認為自己不是一個好孩子,尤其是在和老師交流時,常常因為自己的錯事批評他,結果導致他更加變本加厲地不聽父母的話。
他發現如果,他能很好地和自己溝通,把自己的錯誤都告訴父母,那么他就能夠更好地接受父母的意見,父母也能夠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讓孩子4-8周重返學校愛上學習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2、建立得體的親子關系
想要和孩子的關系建立融洽,父母就要先做到高質量的陪伴,和孩子建立一種平等的關系,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從心理角度上講,孩子如果沒有得到父母足夠的關愛,那么他就會有歸屬感,會有歸屬感,就不會通過其他渠道去尋求安慰。
如果有了這樣的情感連接,孩子就不會再覺得和父母溝通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他就會主動去做一些事情,如果這件事情他完成不了,那么他就會比較難受,就會把事情搞砸,這是第一個階段。
這個階段,父母就要給孩子立規矩,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孩子良好的情緒表達。
第二個階段,就是父母的共情,給孩子安全感。
孩子在三歲的時候,這個階段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共情能力,這個時候,孩子對世界的認知,對情感的敏感度是很高的,但是父母的共情,會讓他形成一個觀念,就是媽媽不高興我是沒有感受到的,我是有能力的,我是有能力的。
有一個小朋友,在一天放學的時候,和爸爸說,我今天下午班主任又批評我了。
爸爸聽完,沒有說話,先是笑著說,今天我們可是好朋友了,今天我們在談,談天論。
孩子終于愿意和爸爸聊了,原來爸爸覺得他明天的計劃是可以定的,可以從明天開始。
當他開始和爸爸分享計劃的時候,就開始了一系列的挑釁。
就連孩子的班主任也是無語的,因為在孩子的眼中,爸爸跟他之間似乎沒有任何的連接。
后來爸爸開始了解這個孩子為什么不喜歡上學,是因為在學校里和同學鬧著玩,感覺很痛苦,不想去上學。
爸爸就問孩子,你知道什么叫痛苦嗎?孩子點頭,他說感受到了。
這個孩子體會到了來自于周圍人際關系的壓力,而且自己被同學的看不起,這個世界是很糟糕的,也不想去上學了。
然后爸爸就帶著孩子去看了心理醫生。
在咨詢師的指導下,爸爸給孩子做了心理治療,孩子這才逐漸卸下了心防,也逐漸脫離了厭學的狀態。
其實孩子厭學,在表現出來的時候,往往是有一些情緒的低落,有一些抑郁的癥狀。
但是在家長看來,他們不會想去學校,所以才會表現出來的這些行為。
不過是因為家長沒有幫助孩子,讓孩子的情緒過于壓抑,所以孩子才想到了通過玩手機去釋放情緒。
一、為什么孩子會產生厭學情緒?
1.家長施加的壓力太大了
孩子的學習是家長的事情,所以,當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家長就會不斷地施加壓力,不斷地給孩子施壓。
其實,這些壓力無形之中就會給孩子帶來很多的困擾。
2.孩子對自己的評價降低
有一部分孩子會產生厭學的情緒,在這個階段是非常敏感的。
他們覺得自己是一個完美的人,但實際上他們不是這樣的,他們的內心里面可能會覺得自己的存在對于別人是有好處的,如果自己的家長從來沒有尊重自己,那么他們對自己的認可也會越來越差。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9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