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上學打工的視頻我搜索了很多資料,發現,孩子不愿去打工的視頻,已經成為了部分家長們口中的“梗”,孩子不愛上學的視頻,成了很多家長每天的熱點話題。
在一個未成年人刷抖音的視頻中,刷到一個10歲的男孩,讀小學四年級,每天都要學習一個小時的英語,家長覺得孩子年紀這么小,不能逼這么緊,便帶孩子去買了一個ipad,讓孩子在玩了一個月之后就不玩了。這個孩子不喜歡寫字,每天都在練字,也不會邊寫邊玩。在一位家長的手機中,可以看到這個孩子的筆記本,記錄孩子每天的時間和需要做的事情,并幫助孩子統計孩子每天的情況,這個統計的結果讓很多家長都震驚了。
家長記錄下來的事情,讓孩子沒有看到。孩子想在玩一會兒,家長就讓孩子寫作業,看電視,這樣的方式,孩子對電視的感知是非常強的。而家長一直想讓孩子做什么事情,都要管著孩子,久而久之,孩子沒有自己做決定的能力。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讓孩子4-8周重返學校愛上學習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所以,如果孩子想要看電視,家長可以答應。孩子喜歡吃糖,家長就可以答應他。如果家長不答應,孩子就會哭鬧不止,這時候家長要告訴他,如果不答應他,就會影響到他的身體健康,甚至他的學業,就會越來越差。而家長的妥協并不會讓他以后變得更加變本加厲,會越來越刁蠻纏,所以就需要家長好好說,堅定的答應他。
比如,在答應孩子時,我們可以說:“我們要吃飯了,你今天下午我們要做個好玩的活動哦,吃完飯以后再看電視,”而不是說:“你今天晚飯吃得多了,你今天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不然你肚子會餓的。”
3、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
有些孩子愛跟家長“唱反調”,他們常常是因為覺得父母的要求太多,無法滿足自己的需求,而選擇通過胡鬧的方式來獲得父母的注意力,或者更多的父母不理解孩子的行為。
所以,當孩子胡鬧的時候,父母們不妨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用孩子更易懂的語言,跟孩子說明白規則。
比如,孩子在吃飯的時候,父母可以說:“寶寶,我們吃飯的時候不能看電視哦!”
而當父母說:“寶寶,吃飯的時候不能看電視哦!”
孩子通常會乖乖吃飯,而且很自覺地等爸爸媽媽回來。
當孩子不聽話,脾氣很大的時候,如果父母可以試著告訴他:“我知道你很想看電視,我也很想玩,但是你答應過我們要先寫完作業再看電視的,你是一個好孩子,如果你真的完成了作業,可以去玩,但是你最近很不愿意寫作業,因為作業的事情媽媽很著急。”
最后,當孩子真的完成了作業,可以對他說:“好樣的,你做得真好,我也很想玩。”
有時候,孩子也會積極地跟我們聊起游戲。
如果孩子的身上有游戲的影子,我們就要考慮是不是孩子在現實生活中,碰到了什么困難。
比如,和同學鬧矛盾了,覺得同學不理他,總是欺負他。
孩子遇到難題,就會想到向父母求助,尋求父母的幫助,這時候,我們要是以一種商量的語氣,比如說,“你今天在學校里跟我聊些小話,我可以不?”
或者說,“你今天你今天在學校里和小朋友發生了什么矛盾,你愿意跟我說一說嗎?”
很多時候,孩子說的“大道理”,并不一定就是真實的事情。
因此,我們需要了解孩子在游戲里想獲得什么,我們需要在現實中滿足孩子的哪些方面的需求,才能真正地幫助到孩子。
2.了解游戲的價值
1 尊重孩子,孩子就不會因為游戲和父母產生沖突
有很多家長很奇怪,為什么自己孩子上了初中后,就不愿意和自己說話了呢?
因為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對父母的依賴性就很強,父母說什么就是什么,父母說什么就聽什么。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71380.html